程瑞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谒刭|(zhì)教育理念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培育德智體美勞綜合發(fā)展的人才”來開展教學活動,重視語文教學與美育的融合,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意蘊美、情感美、結(jié)構(gòu)美等,喚醒學生感知美、發(fā)現(xiàn)美、挖掘美的意識,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素質(zhì),促使學生人格和心理協(xié)同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是重點教學內(nèi)容,教師要善于借助古詩詞教學滲透美育,注重培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展示古詩詞教學的美育價值,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成效。
一、精準定位古詩詞審美教育目標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要想訓練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要善于精準定位古詩詞審美教育目標,將其作為開展古詩詞教學的切入點,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的融合。教師在定位古詩詞審美教育目標期間,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注重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充分展示詩句中的美好情感,促使學生綜合發(fā)展。
(一)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師要將“增強學生審美意識”作為古詩詞審美教育目標,以此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讓學生一邊朗誦、一邊鑒賞、一邊思考,從中發(fā)現(xiàn)美,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通過實際調(diào)查了解到,很多學生的審美意識薄弱,通常都是按照教師的節(jié)奏去背誦古詩詞,缺乏獨立的見解和獨特的審美。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課堂交流,深入剖析古詩詞中的主旨、思想及情感,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培育學生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意識。
例如,在講解《漁歌子》這首古詩詞時,教師要重點讓學生鑒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引導學生用心去感知真實的捕魚情境,幻想充滿魅力的山光水色,腦海中浮現(xiàn)充滿詩意的青山綠水,營造一種優(yōu)美的古詩詞教學情境。學生有導向、有目的地鑒賞古詩詞,能夠感知詩人想表達的熱愛田園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古詩詞創(chuàng)作中,詩情畫意是重要的切入點和審美點,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聯(lián)系畫面來描述古詩詞,讓學生展開想象,在誦讀吟唱中感知濃烈的詩情畫意,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與審美教育的融合。同時,在古詩詞課堂活動中,除了讓學生鑒賞“詩情畫意”,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用心剖析古詩詞背后的社會環(huán)境、時代背景等,讓學生在鑒賞古詩詞意境美的同時,感知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美,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全面落實素質(zhì)教育理念,培育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zhì)和審美意識。
(二)培育學生審美情趣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將“培育學生審美情趣”作為古詩詞教育目標,讓學生擁有積極正向的情感。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意識后,教師要帶領學生挖掘古詩詞中的美育元素,有利于學生在高雅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培育樂觀的審美情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挖掘古詩詞中含蓄的語言以及悠遠深邃的意境,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的古詩詞畫面,展示古詩詞立意深刻、構(gòu)思別致的特點,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古詩詞蘊含一定的韻律美,學生朗誦古詩詞時,要注意感知字詞的均衡整齊,體會古詩詞的語言美。
例如,在朗誦《泊船瓜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鑒賞“春風又綠江南岸”,并剖析“綠”字的運用,除了體會詩詞中風景美與動靜結(jié)合的靈動美,更要用心感知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的美景,感悟詩詞中的情感美,培育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另外,教師要讓學生用心鑒賞古詩詞中的意境美、畫面美、語言美、韻律美,在探究、朗誦和思考中,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引領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將“引領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作為古詩詞審美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培育學生積極的審美理念,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將傳授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忽視了培育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導致古詩詞教學氛圍枯燥、模式單一,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意識。因此,教師要圍繞“審美創(chuàng)造”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讓學生擁有強烈的創(chuàng)造美和鑒賞美的期待,感知古詩詞中的藝術(shù)特征。古詩詞韻味獨特、語言精練,這些都可以作為審美教育的切入點,喚醒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在講解《過故人莊》時,要想讓學生鑒賞古詩詞中的情感美和思想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擴寫古詩詞內(nèi)容,讓學生在擴寫練習中感知創(chuàng)造美的魅力。
二、引領學生把握古詩詞審美教育內(nèi)容
(一)品味古詩詞中的語言美
教師要帶領學生品味古詩詞中的語言美,古詩詞具有節(jié)奏鮮明、短小精煉的特征,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言文字能力有較大幫助,教師要讓學生用心感知古詩詞的節(jié)奏和音韻,從中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提到“一字未宜忽,語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梁與津”,古詩詞雖然文字較少,但是詞句頗具美感、恰到好處,詩人可以隱晦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古詩詞是經(jīng)過詩人反復打磨創(chuàng)作的,力求使用最精準、最貼切的字眼生動傳神地抒發(fā)情感、描繪畫面。例如,在講解《過故人莊》時,教師要讓學生重點鑒賞“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其中“綠樹對青山”“村邊對郭外”“合對斜”,展示了古詩詞的工整美。另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感知古詩詞的變化美和節(jié)奏美,帶給學生良好的審美體驗,如學生朗誦古詩詞時,教師播放音樂,營造美好的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二)感知古詩詞的情感美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展示古詩詞的“緣情”“言志”功能,帶領學生用心感知古詩詞的情感美。詩人創(chuàng)作古詩詞時,往往融入了自己最深的感情,這些古詩詞源遠流長、永不褪色,具有濃厚的人文詩情。教師要帶領學生鑒賞古詩詞中的多種情感,如民族情、愛國情等。例如,在學習陸游的《示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故事,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古詩詞中也蘊含著深厚的親情,如《游子吟》,教師要讓學生重點鑒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知母愛的偉大,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諒母親,提升學生的情感體悟能力。古詩詞中還蘊含著純真的友情,如《送元二使安西》,教師要讓學生重點賞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感悟好朋友分別的情景,體會友情的美好,喚醒學生對友情的珍惜之情。
(三)探索古詩詞的意境美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與審美教育的融合。古詩詞意境幽邃深遠,詩人通過對景色和事物的描寫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構(gòu)建一種獨特、唯美的意境。教師要讓學生感知古詩詞中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多層面、多角度地鑒賞古詩詞,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例如,在學習《詩經(jīng)·采薇》時,教師要讓學生重點鑒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學生通過聯(lián)想、回憶及想象感知古詩詞的景象,展示詩人對生命和時光流逝的感嘆;在學習《十五夜望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詩人沒有具體描繪月亮,卻能感知到月亮的真實存在,展示虛實相生的意境美,實現(xiàn)想象和現(xiàn)實的相互融合,為學生構(gòu)建唯美的古詩詞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在學習《鳥鳴澗》時,教師要引領學生用心分析古詩詞中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帶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訓練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促使學生綜合發(fā)展。
三、巧妙安排古詩詞審美教學流程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要巧妙安排古詩詞審美教學流程,讓學生有導向地鑒賞古詩詞,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一)巧妙導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巧妙導入,以創(chuàng)設古詩詞教學情境,用鮮明生動、具體可感的方式呈現(xiàn)古詩詞的美好意境,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打造古詩詞教學情境,如播放古典音樂,讓學生投入情感地誦讀古詩詞,用心感知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學習《山居秋暝》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shù)為學生展示秀麗清新的山水畫,帶給學生良好的審美體驗,再讓學生誦讀古詩詞,實現(xiàn)意境和精神的相互契合,達到“深度移情”的效果。詩畫結(jié)合的方式能夠讓古詩詞教學更活潑、更生動,帶給學生更多美好的感知。
(二)吟唱誦讀,增強學生審美感知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吟唱誦讀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詞的韻律感非常強,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吟唱的形式誦讀古詩詞,在腦海中聯(lián)想古詩詞意境,感受美好事物的熏陶。鼓勵學生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地誦讀古詩詞,感知古詩詞的意境美和韻律美,如通過配樂讀、小組讀、個別讀、自由讀的形式,讓學生感知古詩詞深邃的意境。例如,在學習《山居秋暝》時,教師要讓學生讀流利、讀通順,注重誦讀“秋”“流”“留”,用心感知黃昏時分田園風光,體會詩人寧靜淡泊、恬淡自然的情感。學生還可以用自由吟唱或齊聲吟唱的方式誦讀《山居秋暝》,讀出明快、清新的調(diào)子,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三)大膽想象,營造審美意境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營造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好意境,讓學生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喚醒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例如,在學習《漁歌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江南水鄉(xiāng)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并為學生展示山水畫,促使學生交流和互動。之后再讓學生鑒賞古詩詞內(nèi)容,強化對古詩詞情感內(nèi)涵和人文內(nèi)涵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感知能力。鑒賞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作畫,將古詩詞中的情景畫出來,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也能夠強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古詩詞教學的實效性。
四、結(jié)語
審美教育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滲透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讓學生用心感知古詩詞蘊含的結(jié)構(gòu)美、情感美、文字美、思想美等,喚醒學生觀察美好事物的意識,健全學生的人格,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流程、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挖掘美和發(fā)現(xiàn)美,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與審美教育的融合,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