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培東
我國“雙減”政策推行后,許多教育工作者會依據學生學習現狀以及課堂教學所需,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減輕學習負擔,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對小學數學教師在“雙減”背景下的正確教學策略進行詳細論述,希望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尊重學生主體,根據學生學習規(guī)律設計出比較新穎和更加靈活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標。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實施提質增效教學策略的意義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依據實際情況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形式,精準選擇教學內容,可以使課堂教學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除了可以幫助小學生在課堂中提高思維能力,提高自主理解能力,還可以凸顯提質增效教學課堂在開設過程中的積極影響。
以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為例,學生若能夠在課堂中增強思維能力,就可以逐漸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實施提質增效教學措施時,從學生的思維能力角度出發(fā),注重課堂知識的情景創(chuàng)設,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便利性的學習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趣味性學習內容,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全面參與實踐操作,借助提質增效的教學措施,增強自身的思維能力,提高小學數學學習水平。例如,以小學數學教學中有關“三角形”知識為例,小學數學教師引領學生解決三角形問題時,會傳授不同的解題方法,使學生通過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鍛煉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中的黑白板創(chuàng)建三角形形狀,引領學生將三角形的長高和腰等數據進行明確標記,并讓學生將教師創(chuàng)建的三角形進行不同形式的組合,使其形成全新的三角形,這樣可以發(fā)展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實踐性,同時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可以依據結果制作出一份實踐報告,將得出的實踐報告與其他學生進行探討和研究,對疑惑點及時向教師請教,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無趣的數學教學課堂變得靈活多變且充滿樂趣,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增強創(chuàng)造性,便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以提高小學生自主理解能力為例,小學數學教師在“雙減”背景影響下,會在教學課堂中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圍繞學生學習的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并將教學形式及時進行轉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高效理解所學知識,并且學會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另外,小學數學知識涉及范圍非常廣,課程內容跨度也比較大,若教師在“雙減”背景下依然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任務,就無法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要點,還會給學生增加過多的壓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和身心健康。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雙減”背景下,借助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課程,而且還能使課程學習變得更加輕松,讓學生在實踐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能夠自主地對數學框架進行構建,對數學語言進行探究,繼而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提升數學學習成效,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二、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時存在的問題
雖然提質增效的方法在“雙減”背景下比較適用,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但是,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執(zhí)行教學工作時并未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依然認為題海戰(zhàn)術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致使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在實際開展時會存在諸多問題,增添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學習負擔,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效果。
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一味地追求速度與升學率,且未在“雙減”背景下立足解決根本問題,也沒有實施課程改革與育人模式的改革,學生在此教學環(huán)境中會產生過多的學習負擔,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還會阻礙學生前進與發(fā)展。另外,即使部分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將提質增效教學策略進行合理創(chuàng)設,但由于沒有參與專業(yè)性的培訓活動,沒有定期地對自身的教學思想進行更新,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策略實施的實際成效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所需不符,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對此,數學教師應在“雙減”背景下創(chuàng)設出最為科學的作業(yè)設計,也需要積極踐行科學育人觀,加強思考和開展多元化的課后服務,這樣既可以迎合“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趨勢,還能使教學工作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更加合理和科學,便于增強學生的理解力,鍛煉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逐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凸顯提質增效教學策略正確實施的優(yōu)勢。
三、“雙減”背景下提質增效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措施
小學數學教師若想在“雙減”背景下將提質增效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正確實施,需要依據課堂教學的現狀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不斷優(yōu)化課堂設計,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注重轉變課堂教學形式,這樣才能使教學工作更加合理,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提升學習能力,便于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理解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水平,以下內容便是對“雙減”背景下提質增效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措施的詳細論述。
(一)不斷優(yōu)化課程設計
為滿足學生學習所需,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雙減”背景下不斷優(yōu)化課程設計,使課程內容的展現形式更加新穎,增添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思維意識,還能更好地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并使學生懂得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例如,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為例,小學數學教師對該課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時,要避免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要注重回歸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確保教學設計能在實際應用中滿足學生學習所需,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課設內容中學習到豐富的數學知識,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鍛煉,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幫助教師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提升課堂設計的價值?!抖噙呅蔚拿娣e》中存在不同種類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按照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不斷深化問題的探究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對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知識深入了解,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的面積計算公式熟練掌握,還可以在后期運用時轉換得更加靈活,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滿足“雙減”背景下教學工作開展的要求,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習質量,真正達到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認識到數學科目的基礎性,在保證學生將數學基礎知識全面掌握的前提下,才能在學習其他科目時更加順利,突出數學科目的鋪墊性作用。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留意和觀察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學習狀態(tài),針對學習狀態(tài)消極的學生,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困惑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與其他學生合作和探討,同時要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研究和交流,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學習水平,縮小班級數學課堂學習差距,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發(fā)展規(guī)律,達到提升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效果的目標。例如,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為例,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熟練掌握后,教師可以進行后續(xù)課程內容的講解,即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式。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前期學習內容,而且還能將學知識進行延伸,幫助學生完成教材學習目標,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數學教師應在“雙減”背景下推行教育教學改革,利用多樣化的形式將教材教學內容靈活展現,避免學生課堂教學中產生枯燥情緒,借助數學教學內容自身的獨特性,吸引小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和自覺地學習數學內容,鼓勵學生在遇到較難的數學問題時,勇于探究,大膽提問,克服畏難心理,有利于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綜合水平。對組合圖形面積進行計算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將組合的圖形劃分為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可以先計算多邊形圖形面積,并將眾多多邊形的計算面積進行疊加,這樣便可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媒體設備將組合圖形進行動畫拆解,幫助學生厘清學習思路,拓展學生學習思維,借助媒體設備使課堂教學形式得到改革,課堂教學內得到豐富,有利于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朝著智能化和現代化的方向前進,達到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的目標。
(三)不斷轉變課堂教學形式
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學內容的枯燥性,在教師的強制教學中增添學習負擔,不僅無法提高學習成效,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需要在“雙減”背景下不斷轉變課堂教學形式,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確保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對知識的理解得以加深,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探究,滿足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在興趣驅使下主動學習。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觀察物體》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將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輸出教學形式轉化為全新的實踐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實踐觀察物體了解物體的特征,清楚物體在不同角度展現出的視覺反應,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讓學生在小組內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和學習,這樣不僅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還能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思維探索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技巧。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分數加法和減法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首先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學習水平平等的學習小組,讓小組內的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將相關知識講解給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的意識。在小組討論和研究問題過后,教師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將相關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該過程中對知識了解得更加深刻,通過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和學生之前的配合度,能夠縮小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學生差異,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得更加順利,讓多樣化教學形式能夠在課堂中得到體現。
(四)不斷拓展課堂教學空間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數學課堂教學空間有限,學生不能在數學課堂的有限空間中感受數學內容的趣味性,甚至會讓學生產生乏味感和厭倦感,增添學生學習負擔。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雙減”背景下拓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空間,在教學設計上追求靈活多變,開放性設計,不僅可以使教學資源得到豐富,還能整合教學資源,對教學資源進行全面表達,可以達到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的效果,還能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的熱愛,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的濃厚興趣。當然,小學數學教師也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水平進行不斷提高,這樣才能在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時采取正確的方式,確保教學資源開放表達的措施執(zhí)行得更加合理,幫助班級內的學困生解決學習問題,促使班級內的學優(yōu)生不斷進步,保證小學數學課堂達到提質增效的教學成效,讓調節(jié)后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滿足“雙減”背景下教學工作高效開展的要求。
四、結語
在“雙減”政策宏觀背景下,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教學環(huán)境,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成效,幫助更多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可以轉變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打造高質量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學措施滿足學生學習所需,還能采取積極的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讓學生在高效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增強數學素養(yǎng),使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在全新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完成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可以在數學課堂中快樂學習,輕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