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昱,陳開華,付艷梅
(湖北省恩施州優(yōu)撫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十分常見的疾病種類。此病多發(fā)生于青壯年人群[1]。此病患者的知覺、思維、情感、行為等都會出現(xiàn)功能障礙,但基本上不會影響到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和智力水平,極少數(shù)患者會在發(fā)病期間出現(xiàn)認知功能損傷[2]。此病的病程遷延,容易反復(fù)發(fā)作,若在發(fā)病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導(dǎo)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精神殘疾,從而極大地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3]。現(xiàn)階段,臨床中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主要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常用的藥物包括帕羅西汀、氯丙嗪等。但多項研究顯示,單一性用藥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總體療效不夠理想。因此,臨床中一般以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進行精神分裂癥的治療[4]。本文主要是研究帕羅西汀結(jié)合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對患者生活能力評分、精神狀態(tài)評分的影響。
選取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9 月恩施州優(yōu)撫醫(yī)院接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共122 例,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劃分組別,行氯丙嗪治療的61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行帕羅西汀聯(lián)合氯丙嗪治療的61 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39 例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年齡24 ~49 歲,年齡均值(35.17±3.09)歲;病程2 ~10 年,病程均值(4.21±0.70)年。研究組:38例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年齡25 ~48 歲,年齡均值(35.15±3.11)歲;病程2 ~9 年,病程均值(4.19±0.67)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數(shù)據(jù)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進行對比研究的可行性較高。本次研究所選病例均符合以下入組標準;(1)年齡≥18 歲;(2)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臨床確診;(3)患者及(或)家人表示愿意參與研究。本次研究已排除以下病例:(1)已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者;(2)合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或昏迷者;(3)不具備正常行動能力者;(4)存在聽力或語言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采用鹽酸氯丙嗪片進行治療。鹽酸氯丙嗪片(生產(chǎn)廠家: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1537,規(guī)格:25 mg×100 s)的用法:口服,初始劑量為50 mg/ 次,2 次/d。隨后逐步增加劑量至400 mg ~600 mg/d,并維持該劑量。觀察組采用鹽酸帕羅西汀片聯(lián)合鹽酸氯丙嗪片進行治療。鹽酸氯丙嗪片的應(yīng)用方法與對照組患者一致。鹽酸帕羅西汀片(生產(chǎn)廠家: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1106,規(guī)格:20 mg×14 s)的用法:口服,1 片/次,1 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 個月。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量表(SQLS)對兩組的社會功能、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SDSS 共包括10 個評價項目,單項分數(shù)為0 分~2 分,總分分數(shù)范圍為0 分~20 分。0 分表示社會功能正?;虼嬖跇O輕微的社會功能障礙,1 分~10 分表示存在中度社會功能障礙,超出10 分表示存在重度社會功能障礙[5]。SQLS 的評價項目包括心理社會(分數(shù)范圍為0 分~40 分)、動力與精力(分數(shù)范圍為0 分~28分)、癥狀與不適反應(yīng)(分數(shù)范圍為0 分~32 分),總分分數(shù)范圍為0 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活質(zhì)量越差[6]。治療后,對兩組的療效進行評價(分為治愈、顯效、好轉(zhuǎn)和無效)。治愈:陰性與陽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的減分率≥75% ;顯效:PANSS評分的減分率為50% ~74% ;好轉(zhuǎn):PANSS 評分的減分率為26% ~49% ;無效:PANSS 評分的減分率≤25%。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的焦慮、抑郁癥狀進行評價。SAS、SDS 均有20 個評價項目。單項分數(shù)范圍均為0 分~4 分,總分分數(shù)范圍均為0 分~80分??偡帧?0 分表示存在焦慮、抑郁癥狀。分數(shù)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7]。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采用PANSS 對兩組的病情進行評價。其測評維度包括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病理癥狀,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的分數(shù)范圍均為0 分~49 分,一般病理癥狀的分數(shù)范圍為0 分~112 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癥狀越輕[8]。
對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分別為(38.23±2.76)分、(39.21±2.93)分,對照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分別為(41.16±2.93)分、(43.15±3.74)分;研究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SAS 評分、SDS 評分(分,± s )
表1 SAS 評分、SDS 評分(分,± s )
組名 例數(shù) SAS 評分 SD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1 52.31±3.89 41.16±2.93 53.27±3.22 43.15±3.74研究組 61 52.54±3.62 38.23±2.76 53.42±3.16 39.21±2.93 t 值 0.338 5.685 0.260 6.477 P 值 0.736 0.000 0.796 0.000
治療前,兩組的SDSS 評分、SQLS 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SDSS 評分、SQLS 評分分別為(4.32±0.29)分、(52.19±3.48)分,對照組的SDSS 評分、SQLS 評分分別為(8.28±0.65)分、(62.57±5.33)分;研究組的SDSS 評分、SQL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SDSS 評分、SQLS 評分(分,± s)
表2 SDSS 評分、SQLS 評分(分,± s)
組名 例數(shù) SDSS 評分 SQL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1 11.04±1.62 8.28±0.65 73.55±4.44 62.57±5.33研究組 61 11.09±1.67 4.32±0.29 73.51±4.49 52.19±3.48 t 值 0.168 43.454 0.049 12.736 P 值 0.867 0.000 0.961 0.000
治療后,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療效[%( 例)]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PANSS 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一般病理癥狀評分分別為(9.35±3.25)分、(12.25±3.17)分、(18.58±3.58)分,對照組的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一般病理癥狀評分 分 別 為(14.25±3.29)分、(16.35±3.45)分、(23.25±3.84)分;研究組的各項PANSS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PANSS 評分(分,± s)
表4 PANSS 評分(分,± s)
組名 例數(shù) 陽性癥狀評分 陰性癥狀評分 一般病理癥狀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1 25.36±5.32 14.25±3.29 21.25±5.37 16.35±3.45 30.24±5.14 23.25±3.84研究組 61 25.64±5.15 9.35±3.25 21.45±5.27 12.25±3.17 30.38±5.28 18.58±3.58 t 值 0.295 8.275 0.208 6.835 0.148 6.947 P 值 0.768 0.000 0.836 0.000 0.882 0.000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此病的病情較為復(fù)雜,且復(fù)發(fā)率較高。此病患者的知覺、思維、情感、行為等都會出現(xiàn)功能障礙,但基本上不會影響到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和智力水平,極少數(shù)患者會在發(fā)病期間出現(xiàn)認知功能損傷。此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導(dǎo)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精神殘疾,從而極大地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社會功能。近年來,隨著人們平時生活、工作及社會競爭中壓力的持續(xù)增加,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逐步上升的趨勢。這不僅會危害到患者的健康,還會增加其家庭與社會的負擔。因此,臨床上應(yīng)重視精神分裂癥的治療。目前,臨床上主要是應(yīng)用抗精神疾病類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應(yīng)用該類藥物可控制其疾病的進展,緩解其臨床癥狀。吩噻嗪類藥物、丁酰苯類藥物均為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藥。氯丙嗪屬于吩噻嗪類藥物,其能夠?qū)Χ喟桶稤1 受體、膽堿受體、組胺受體、5- 羥色胺受體等進行阻滯,故常被應(yīng)用于各類精神分裂癥的相關(guān)治療中[9]。但是,長時間應(yīng)用氯丙嗪會引起十分嚴重的不良反應(yīng)。例如,失眠、便秘、胃腸道功能異常、視物不清等[10]。許多精神分裂癥患者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對于此類患者,需要聯(lián)合應(yīng)用抗抑郁藥、抗精神疾病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以提升其療效[11]。帕羅西汀是苯基哌啶類衍生物,其可選擇性地抑制5-羥色胺轉(zhuǎn)運體,減少突觸前膜對5- 羥色胺的再攝取,從而可減輕抑郁癥狀[12-13]。有研究指出,聯(lián)合應(yīng)用帕羅西汀和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可減輕患者的陽性與陰性癥狀,增強其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促進其康復(fù)[14]。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SDSS 評分、SQLS 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SDSS 評分、SQLS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治療前,兩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治療前,兩組的各項PANSS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各項PANSS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這說明,聯(lián)合應(yīng)用帕羅西汀和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能夠改善患者的SDSS 評分、SQLS 評分、SAS 評分、SDS 評分、PANSS 評分,促進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的改善,治療效果較好[15]。治療后,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這說明,聯(lián)合應(yīng)用帕羅西汀和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能夠提高患者的療效。有研究指出,帕羅西汀聯(lián)合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較為理想,且安全性較高[16]。
綜上所述,帕羅西汀聯(lián)合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能夠改善患者的SDSS 評分、SQLS 評分、SAS 評分、SDS 評分、PANSS 評分,提升其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