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基于“娃娃家”游戲的獨特性,剖析了“娃娃家”游戲活動在營造適宜的語言表達氛圍、有效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角色意識、加強幼兒間語言表達互動、賦予語言表達培養(yǎng)趣味性、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等方面的價值,提出在“娃娃家”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調動幼兒關聯(lián)性經驗,以伙伴角色參與游戲發(fā)揮教師示范性作用,提煉主題開展系列化游戲活動,利用環(huán)境和道具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
關鍵詞: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角色游戲;“娃娃家”游戲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3-0086-03
引? 言
“娃娃家”游戲屬于一種角色游戲,與一般的角色游戲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相對的規(guī)定性[1]。幼兒在特定的“家庭”規(guī)定中,通過扮演家庭中不同的角色,再現家庭角色言行舉止等,能夠獲得豐富的體驗,
提高綜合素質,豐富自身的情感、思想等。由于家庭游戲的獨特性,賦予了“娃娃家”游戲在培養(yǎng)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獨特的價值。幼兒園小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在“娃娃家”游戲活動中的言行舉止,根據幼兒的游戲活動需求,尊重幼兒的差異,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
一、“娃娃家”游戲活動在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價值
(一)營造適宜的語言表達氛圍
“語言表達離不開特定的語用情境,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適宜的語言表達氛圍將有助于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盵2]“娃娃家”游戲活動為幼兒語言表達營造了適宜的活動氛圍,幼兒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受環(huán)境影響,心理上將獲得強烈的安全感和愉悅感,從而表現出積極的語言表達興趣,提高語言表達參與的主動性,主動融入集體。
(二)有效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與幼兒認知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邊是幼兒園游戲活動的豐富性,需要幼兒有相對豐富的知識積淀和活動經驗,一邊是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的嚴重不足,降低了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的效果。由于娃娃家游戲活動是扮演家庭中的角色,這些角色的言談舉止都是幼兒熟悉的,因此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生活經驗,使其根據生活中父母照看自己、家庭宴請、家庭人際交往等,調動生活經驗,讓生活經驗彌補知識儲備的不足,進而發(fā)揮游戲活動在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角色意識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需要幼兒具備一定的角色意識,根據自己的角色合理、得體地進行語言表達[3]?!巴尥藜摇庇螒蚧顒又饕越巧缪莸男问介_展,需要幼兒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語言交際?!巴尥藜摇庇螒蚧顒拥慕巧?guī)定性有助于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角色意識,使其在與不同角色互動的過程中豐富情感世界,增強家庭責任感。
(四)加強幼兒間語言表達互動
“娃娃家”游戲活動需要幼兒之間基于不同的角色進行互動,在雙向交互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在娃娃家活動中,幼兒需要基于不同的角色關系進行有效的應對,加強與伙伴間語言表達的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通過語言表達互動,學會與人交往,凸顯語言表達的藝術,充分考慮和尊重交際對象的感受,不斷提高語言表達互動能力。
(五)賦予語言表達培養(yǎng)趣味性
語言表達如果不注重游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容易導致語言交際的單調和無趣,難以有效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4]?!巴尥藜摇庇螒蚧顒硬捎糜螒虻幕顒有问?,寓教于樂,將語言表達訓練有機滲透在游戲過程中,能大大提升幼兒語言表達的趣味性,利用幼兒喜歡游戲的心理特點,根據幼兒生性好動的特點,化弊為利,將幼兒語言表達過程中的不足巧妙轉化為優(yōu)勢,讓語言表達訓練更有趣。
(六)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娃娃家游戲活動將緊緊圍繞幼兒的家庭生活內容,搭建生活場景,開展形式多樣的游戲,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小到幼兒的起居、洗漱,大到幼兒生活護理。在“娃娃家”游戲活動中,幼兒不僅要進行廣泛的語言表達互動,還要不斷提高操作能力,能寫會畫,能剪能貼,認識家庭生活中的各種用品、工具,實現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不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娃娃家”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一)調動幼兒關聯(lián)性經驗
幼兒處于生活經驗、學習經驗的習得階段,還不具備自主活動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基于娃娃家游戲的特點和幼兒認知特點,幫助幼兒調取關聯(lián)性經驗,通過回憶、分享等形式,喚醒幼兒關于生活中人和事的記憶,以及對家庭生活周邊相關的記憶等,為娃娃家游戲活動的開展進行鋪墊。針對低年級幼兒的認知特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娃娃家”游戲場景,為幼兒提供游戲活動支持。例如,在“照顧娃娃”游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父母照顧幼兒的場景圖片、視頻等,在圖片、視頻的作用下,引導幼兒回憶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場景下父母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包括日常生活起居對自己的照顧,自己生病時的照顧等。在“娃娃家”游戲活動開展之前,教師要先引導幼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與分享,讓幼兒明確語言表達的場景、游戲活動中的角色分配,為游戲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照顧娃娃”游戲活動中,教師主要讓幼兒圍繞“照顧娃娃日常起居”和“照顧娃娃生病”兩大場景,回憶兩種場景中出現的角色,包括爸爸媽媽、鄰居、醫(yī)生、護士等,逐步引導幼兒回憶不同的角色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自己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在“娃娃家”游戲中,小班幼兒在語言能力上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幼兒之間語言交往的目的性逐漸增強,并體現在行為上。例如,“媽媽”說:“你奶粉沖好了嗎?寶寶餓了?!薄鞍职帧被卮穑骸爸懒?,再等會兒吧。”“媽媽”會繼續(xù)交流:“我先抱孩子出去散散步,待會兒再回來?!薄巴尥藜摇庇螒蚯榫秤行Ъぐl(fā)了幼兒參與娃娃家游戲活動的興趣,調動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大大降低了幼兒語言表達的難度,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二)發(fā)揮教師示范性作用
在“娃娃家”游戲中,教師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其不僅是游戲的倡導者,還可以以同伴的角色參與到幼兒游戲中,彌補幼兒生活知識和經驗的不足,充分發(fā)揮自身指導作用。
但是一段時間以來,幼兒玩“娃娃家”游戲的頻次越來越低,而且總是重復一樣的方式,這導致越來越多的幼兒失去了興趣。我們發(fā)現這個情況后,同多位教師一起配合幼兒玩耍,給他們提供一些創(chuàng)新的情景和方式,帶領他們領悟故事的情節(jié),并讓他們思考和交流。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幼兒加入“娃娃家”游戲,通過角色互換,重新找回了玩這個游戲的興趣。以此我們總結出,在平時的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參與到游戲中,引導幼兒思考,融入一些新的故事情節(jié),改變一些游戲規(guī)則,讓他們保持對游戲的興趣,同時開發(fā)他們的思維,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娃娃看病”游戲活動中,幼兒缺乏相關的醫(yī)療知識,或者部分幼兒缺乏看病的生活經驗,容易導致娃娃家游戲開展障礙。教師可以以幼兒同伴的角色進入游戲中,扮演“醫(yī)生”的角色。如幼兒打電話給“家庭醫(yī)生”,“家庭醫(yī)生”到家庭進行就診,詢問“病人”具體的情況,然后根據幼兒回答“肚子疼”進行聽診,先用手敲一敲幼兒的肚子,詢問情況,再拿出聽診器聽一聽,然后得出診斷結果——可能是喝了涼水,或者是睡覺時沒有蓋好被子著涼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養(yǎng)成不喝涼水,及時穿好衣服,蓋好被子等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著涼引發(fā)的疾病,并滲透看病的一般程序。
教師以幼兒同伴的角色參與游戲,既拉近了和幼兒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又在參與“娃娃家”游戲過程中,對幼兒進行必要的引導,發(fā)揮了“娃娃家”游戲在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方面的作用。
(三)開展系列化游戲活動
娃娃家游戲與一般的游戲不同,有一定的相關性。為了進一步發(fā)揮“娃娃家”游戲對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作用,教師可以圍繞某一游戲活動主題,開展系列化游戲活動,通過系列化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進入游戲中,使其受到系統(tǒng)的教育,并實現語言表達能力的持續(xù)提升。
例如,在“娃娃待客”游戲活動中,我們針對娃娃所接待的不同客人,包括“娃娃客”“親朋之客”“老師之客”“不速之客”等,開展系列化的游戲活動。幼兒根據大主題,對所要迎接的“客人”進行分類,思考對待自己的小朋友客人應該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對待親朋好友、老師、不速之客等,與娃娃客有哪些不同的待客之道、說話之道等。
比如,教師可結合繪本《熊貓的客人》引導幼兒再現家里來客人的情境游戲。作為客人:輕輕地敲門,向主人問好;用兩只手接茶杯,并說“謝謝”;不隨便拿主人家的玩具,愿意和大家一起玩;走的時候和主人說“再見”,并邀請主人明天到自己家玩。作為主人:怎樣招待客人?說“請進”“請坐”“請喝茶”“請吃”,用兩只手端茶或食物給客人等??腿艘吡耍鯓幼??和客人說“再見”,把客人送到門口,并說“請再來”。通過系列化的游戲活動,幼兒不但增強了語言表達的角色意識,而且在待客的大主題下,能夠根據不同的對象,區(qū)別說話內容的差異性,以及在語言表達上要注意的地方,從而系統(tǒng)地接受“待客之道”教育,學會面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并注意語言交際的內容。
(四)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引導
在“娃娃家”游戲活動中,教師除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外,還要善于發(fā)揮環(huán)境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通過優(yōu)化游戲活動環(huán)境,賦予環(huán)境以暗示效應,并通過投放游戲活動道具,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行語言交際,避免出現幼兒游戲活動受阻或者語言交際沒有話題的情況。
比如,在“自己吃飯”情境的“娃娃家”游戲中,游戲環(huán)境布置時,教師可以在墻面上張貼愛惜糧食的圖畫,在游戲活動場地提供簸箕道具。在游戲活動中,當有幼兒將米粒落到地上時,另一個幼兒就會在環(huán)境的暗示下與伙伴們進行語言交際,提醒其他小朋友就餐時要節(jié)約糧食,不能將米粒落到地上,并用簸箕道具將地上的米粒收起來,注意愛護公共衛(wèi)生。
環(huán)境的布置和道具的運用在無形中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語言表達的話題,并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暗示、引領作用,在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同時,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結? 語
在日常的游戲活動中,我們觀察到幼兒會對一個游戲漸漸失去興趣,而他們自主游戲時無法拓展思維,無法改變規(guī)則,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參與游戲,適時地扮演一些角色,并仔細觀察幼兒在角色扮演時的情感表達和語言表達,分析他們的內心活動。教師在參與游戲時,應適當創(chuàng)新方式,引導幼兒思考討論,然后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
使其勇敢表達內心想法,提升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作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引導者,
要深入了解學情,根據幼兒語言表達的多樣化、個性化訴求,充分利用“娃娃家”游戲活動優(yōu)勢,尋求娃娃家游戲活動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融合點,用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能夠接受的游戲活動方式,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興趣,挖掘幼兒語言學習潛能,調動幼兒生活經驗,提煉游戲活動主題,開展系列化游戲活動,并注重利用環(huán)境和道具,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全面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江婷婷.淺論小班娃娃家區(qū)域游戲材料的投放適宜策略研究[J].家長,2021(36):169-170.
左鑫鑫.幼兒角色游戲的計劃研究:娃娃家的故事[J].當代家庭教育,2021(28):69-70.
史曉莉.教師支架幼兒“娃娃家”游戲的策略[J].早期教育,2021(52):20-22.
趙欣.從不玩、亂玩到會玩:支持、指導小班幼兒參與“娃娃家”游戲的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21(3):1-3.
作者簡介:高珊(1971.10-),女,陜西渭南人,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實驗幼兒園,總務主任,副高級職稱,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