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明
一、背景
初中時期的學生處在思想和行為的不穩(wěn)定時期,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認識水平有待提升,情緒、心理狀態(tài)容易波動。只靠單純的說教是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工作的。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深入到學生群體,了解每個學生的狀況,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自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在充滿愉悅的師生交往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期望,學會善待和寬容,體驗成功和自信,并逐漸成熟起來。
二、措施的實施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創(chuàng)立了流動的“心靈對話簿”。師生之間心靈碰撞,以德育德。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一)全班學生按照非智力因素劃分出四個小組,學生在小組中選出一名組長。
(二)每小組分發(fā)一個筆記本,學生給“對話簿”取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由老師向學生講明,這個本子在小組中是流動的,如果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遇到了自己解不開的心靈疑惑、生活問題,就可以把問題寫在這個本子上,說說想讓老師幫助自己解決哪些問題,以期解開心中的疑惑,正文的下面要空幾行,便于老師收起后解答。無論誰有問題,都可以寫在上面,成員之間輪流寫。
(三)每周五下午放學前由各小組長把對話簿收起交給老師,老師利用雙休日或課余時間把學生的問題全面批過。老師批注學生寫下的話語的時候,正是老師了解學生心靈的時候,學生會慢慢地解除自己的心理戒備,會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傾訴在對話簿中,以求得到老師的幫助。作為老師,這時候要耐心地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一一做出解答,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多激勵,多表揚。這是老師走進學生內心世界,進一步了解學生,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好時機。
(四)周一上午,老師把“ 心靈對話簿”再分發(fā)到各小組中,學生仔細閱讀。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解疑的過程,就是一個思想道德升華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受到教育,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比老師單純的說教式的教育,效果上好多了。
(五)學生還會繼續(xù)寫下去,老師還會繼續(xù)批注下去,師生還會交流下去。這樣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師生的心靈互相碰撞、道德品質逐漸升華,時間長了,就會達到教育的目的,教師也會受到學生的影響,升華自己。
在這一活動中,每學年都會積累很多“心靈對話簿”,這是師生之間的一筆很好的精神財富,也是師生之間的感情留念。
三、效果
我在班級中實施這一道德培育措施,剛開始,由于有些學生思想上較為拘束,不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這時需要老師們耐心開導、等待。當學生了解了老師的心意、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之后,慢慢地會把自己的心里話向老師說出來。在充滿愉悅的師生交往中,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期望,學會善待和寬容,體驗成功和自信,逐漸成熟起來。
與單純的說教不同,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這一方法無疑使我找到了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抓手。
“心靈對話簿”成為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媒介,學生克服了羞澀心理,向老師敞開了心扉。學生幼小的心靈影響著老師,老師的心靈也在提升著學生,師生共成長。
“心靈對話簿”對青春期的學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青春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必須經(jīng)歷的重要階段。青春期的叛逆,恰恰說明學生的身體和心智在飛速發(fā)育。如何讓這種成長經(jīng)歷被用于促進學生全面、個性化發(fā)展,取決于老師的愛心和智慧引導。而“心靈對話簿”就解決了學生在青春期發(fā)生的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要做到在工作中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就要求我們不斷自我充電,完成自然型老師向智慧型老師的轉變。青春期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我們老師一定要認真對待,要通過“心靈對話簿”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希望自己將來在做什么。我們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尊重,與他們平等交流,找出問題所在,進行愛心陪伴和智慧引導,還學生們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相信等待老師的將是一路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