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明朝使臣;陳誠;西域;帖木兒王朝
[摘 要] 永樂年間,明朝使臣陳誠因其出色的處理外交事務(wù)的能力被朝臣舉薦為 出使帖木兒王朝的書記官,先后三次成功到達帖木兒王朝首府哈烈。第四次出使因明太 宗賓天,仁宗即位,停止四夷差使,中途返回。陳誠使團實際上是永樂時期明朝派往帖木 兒王朝的最后一批使臣。其貢獻在于:政治上,陳誠使團連續(xù)三次護送帖木兒王朝使臣 回國,沙哈魯又派人送回,形成了相互護送使臣的慣例,從而使永樂皇帝與沙哈魯國王之 間建立了良好的政治溝通與交流機制;經(jīng)濟上,使團互訪,帶動了官方貿(mào)易與民間貿(mào)易的 發(fā)展,形成了以貢賜貿(mào)易為主要特征的經(jīng)濟往來,促進了15世紀上半期絲綢之路貿(mào)易的 繁榮。文化上,使團互訪,促進彼此文化交流,加深了人們對西域尤其是帖木兒王朝的宗 教文化、社會習(xí)俗、風(fēng)土人情的了解。陳誠完成出使任務(wù)的同時,還向明廷進呈了其撰寫 的出使報告,為后世留下了研究明與帖木兒王朝往來尤其是沙哈魯時期帖木兒王朝社會 狀況的第一手寶貴資料。
[中圖分類號]K24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170(2023)03-0086-14
明朝使臣陳誠的西域之行,因陳誠為后世留下《西域番國志》《獅子賦》《西域行程 記》〔1〕及《竹山文集》等,研究者眾多〔2〕,對陳誠的生平、西域行程及其著作等領(lǐng)域均有所研究,尤以王繼光先生著述為多。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礎(chǔ)上,著重論述陳誠前往 中亞帖木兒王朝的過程及其在明與帖木兒王朝交往中作出的貢獻。
一、陳誠出使帖木兒王朝的背景
明初立國,驅(qū)逐蒙元殘余勢力于塞外,聲威遠播于漠北和西域,中亞察合臺汗國瓦 解后的內(nèi)部紛爭使西域各派勢力皆示好于新興的明帝國。洪武三年(1370),中亞河中 地區(qū)突厥化蒙古部落巴魯剌思部首領(lǐng)帖木兒(1336-1405)在巴里黑成為中亞實際最高 統(tǒng)治者,后遷都于撒馬兒罕,娶察合臺汗國哈贊汗女兒為妻,以駙馬名義先后于洪武二 十年(1387)、洪武二十一年(1388)、洪武二十二年(1389)遣使臣來貢,充分展示了其迫 切與明朝通好的政治愿望。洪武二十七年(1394),又遣酋長迭力必失等向明朝奉表貢 馬三百匹,其貢表自稱:“臣帖木兒僻在萬里之外,恭聞圣德寬大,超越萬古。自古所無 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國皆服之。……臣無以報恩德,惟仰天祝頌圣壽福祿,如 天地遠大,永永無極?!薄?〕詞語極為謙恭,其原因邵循正先生分析說:“自洪武二十年至 二十七年,帖木兒西抗欽察,南征呼羅珊伊拉克,用兵甚忙,未遑東顧,故卑辭厚幣,以求 好于明,實非心悅誠服。其對明之稱藩,僅屬儀式,絕無實際?!薄?〕明太祖嘉其有文,明 年(1395)命給事中傅安等赍璽書幣帛報之。傅安等被扣留,至永樂初年未還。1402年 7月,帖木兒在安卡拉戰(zhàn)役中生擒奧斯曼帝國蘇丹白牙即的后,自覺羽毛豐滿,力量強 大,不甘心臣服于明朝并向其納貢,遂扣留中國使臣,并決定征集一支80萬(實際20 萬)人的軍隊遠征中國。1405年2月帖木兒病逝,東侵遂寢。其孫哈里奪得王位后,擔(dān) 心其東部別失八里王欲西侵其領(lǐng)地,更擔(dān)心別失八里王與明朝結(jié)盟,遂于永樂五年 (1407)六月遣使臣虎歹達等送明朝使臣傅安、郭驥等東歸,向明朝表達和平往來的愿 望。但哈里在位較短(1405-1409),其王位很快被帖木兒四子沙哈魯(1405-1447)奪 走,沙哈魯為控制波斯一帶,將國都遷到哈烈(今赫拉特),留其子兀魯伯治理撒馬兒罕 (1409-1449)。
哈里和沙哈魯都意識到與明朝保持友好關(guān)系的重要性。歸國后的傅安向明太宗報 告說:元帖木兒駙馬已卒,哈里嗣之,乃帖木兒之孫。明太宗遂遣指揮白阿兒忻臺等往 祭帖木兒,并賜哈里璽書銀幣等。哈里似乎很著急,未等虎歹達回國,又遣頭目沙黑奴 兒丁來華,永樂六年(1408)四月,明太宗遣傅安送其歸。永樂七年六月,傅安等自哈烈、 撒馬兒罕還。隨后不久傅安又送隨其來訪的帖木兒朝的使臣麼賚等回國。在傅安陪同 麼賚尚未到哈烈時,永樂八年(1410)二月,奪得王位的哈烈國主沙哈魯遣頭目迷兒即剌 等來貢。
明朝遣使護送迷兒即剌回國的是第二次出使帖木兒朝的白阿兒忻臺。白阿兒忻臺 攜帶的明太宗致沙哈魯?shù)膰鴷姓f:“爾之先人帖木兒駙馬能識天命,歸藩太祖高皇帝, 貢獻不絕,以故朝廷加恩于爾遐僻之國,使得艾寧無事,人民亦皆安謐。朕聞爾能繼先 人遺志,恪守舊章?!薄?〕明太宗以上邦之君,試圖調(diào)停沙哈魯與哈里叔侄之間構(gòu)兵之事。 “爾從子哈里鎖魯檀,實爾懿親,當(dāng)務(wù)敦睦,宜信朕言,恪遵所命勿替?!薄?〕在國書中,明 朝仍稱哈里為鎖魯檀,卻稱沙哈魯為“沙哈魯把都兒”。沙哈魯對此很不高興。盡管如 此,永樂十一年(1413)六月,白阿兒忻臺返回。隨他東來的哈烈國主沙哈魯?shù)氖钩济?MuhammadBakhshi(邵循正先生音譯為“謨罕默德巴黑失”),明人譯為馬哈麻 〔3〕或馬 黑木。隨之而來的還有撒馬兒罕、失剌思、俺的干、俺都淮等地王公貴族派來的使臣。 沙哈魯使臣帶來的國書中,沙哈魯自稱沙哈魯鎖魯檀,指出成吉思汗子孫尊崇伊斯蘭 教,其父帖木兒駙馬詔令全國謹奉伊斯蘭教,望貴國(大明)亦崇奉伊斯蘭教。最后,“謹 遣謨罕默德巴黑失奉使前往修好。約定道路通行之后,人民可自由往來無阻,此實為兩 國之興隆及‘現(xiàn)今’‘未來’兩世界之令名計也。愿共守此約,勿蔑友好之言?!薄?〕明廷很 快意識到兩國交往存在問題需要溝通,隨即征集廷臣出使帖木兒朝。
實際上,明太宗在與帖木兒王朝沙哈魯國王交往之前,已做好兩件事:一是于永樂 四年三月設(shè)哈密衛(wèi),明確了哈密衛(wèi)官員輔佐哈密忠順王的職責(zé)。是時,哈密“為西域之 襟喉,以通諸番之消息。凡有入貢夷使、方物,悉令此國譯文具聞?!薄?〕二是修復(fù)與別失 八里的關(guān)系。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遣主事寬徹等出使西域,但遭到別失八里王 黑的兒火者的扣留。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再致書黑的兒火者,促使別失八里送回 了寬徹。永樂初年,明與別失八里進入了一個睦鄰友好、往來頻繁的時期。時別失八里 王沙迷查干遣使來貢,想以兵進攻撒馬兒罕,被明太宗勸止。永樂六年(1408),沙迷查 干卒,弟馬哈麻嗣立之。明太宗以沙迷查干能歸順朝廷,遂遣把泰等賜祭,仍遣璽書賜 馬哈麻文綺衣二襲,文綺表里各十 〔6〕。永樂九年(1411),明太宗遣從帖木兒朝回國的 給事中傅安等護送別失八里使臣馬黑麻等還,赍敕諭勸馬哈麻不要與瓦剌用兵,敦睦四 鄰為保境之道 〔7〕。永樂十一年(1413)七月,明太宗敕甘肅總兵官豐城侯李彬曰:“別失 八里王馬哈麻敬事朝廷,遣使來貢如至,可善待之,其市易者聽自便。蓋遠人慕義而來, 當(dāng)加厚撫納。庶見朝廷懷柔之意?!薄?〕明太宗在努力營造與西域諸國和平往來的國際環(huán)境,適逢其時,陳誠奉命出使帖木兒王朝。
二、陳誠三使帖木兒王朝
當(dāng)白阿兒忻臺在哈烈等地使臣伴送下回京復(fù)命之際,進士出身的陳誠正跟隨明太 宗在北京。適逢明廷遴選文臣輔佐代表皇帝的中官護送帖木兒朝使團,陳誠有幸成為 最合適的人選。
陳誠(1365-1458),字子魯,又名樸齋,號竹山,江西吉水人。他出生于一個世儒之 家,其父陳同早年“挾貲遍游江湖,南極嶺海,北抵燕趙,如是者數(shù)年”。經(jīng)商數(shù)年,賺有 財富。有子六人,皆擇師而教。陳誠即其次子。世代業(yè)儒而又非風(fēng)望顯達的家庭環(huán)境, 其父“壯游數(shù)千里,覽山川之奇勝,都邑之雄壯,人物之富盛”的經(jīng)歷,對日后陳誠的生活 道路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陳誠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秀才,二十六年成舉人,二十七年 登進士,選除行人司行人,正八品。陳誠在最初三年履職期間,“詔往北平求賢、山東蠲 租、安南諭夷,皆能不辱命?!薄?〕其間,陳誠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 三月至九月,前往撒里畏兀兒建置安定衛(wèi)指揮使司。陳誠奉命以安定衛(wèi)酋長塔孩虎都 魯?shù)葹橹笓]千百戶,“以銅印五十八給之”?!罢\歸,塔孩虎都魯隨誠入貢”,貢馬四十匹。
洪武三十年(1397)二月,陳誠至安南諭其王陳日焜令以所侵地還思明府。陳誠與安南 王往復(fù)辯論地界,安南王辯論不過,遂遣人餽黃金二錠、白銀二錠、檀香、沉香、箋香各二 里,陳誠堅卻贈物。五月回京后,得到明太祖的嘉獎,升翰林院檢討,從七品。洪武三十 四年(建文三年,1401),奉命往迤北(甘肅)塔灘里招撫夷人,回京后,升廣東布政司左參 議。永樂元年正月,因事獲罪謫居北京興州種田。永樂三年(1405)十一月復(fù)出,除授吏 部驗封清吏司主事。因修《永樂大典》,書定奏進后于永樂十年升任吏部驗封清吏司員 外郎,從五品。行人出使經(jīng)歷與堅忍的工作態(tài)度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陳誠能夠充任出使撒馬兒罕、哈烈的使臣,蓋因其行人經(jīng)歷和眾大臣推薦的結(jié)果。 翰林學(xué)士兼左春坊大學(xué)士胡廣記此事說:“永樂十一年秋,上遣中使勞來之,擇庭臣之能 者以佐其行。眾推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子魯才可當(dāng)之。子魯在洪武間以名進士為行 人,轍跡遍四方,嘗使于沙里畏吾兒,立安定、曲先、阿端五衛(wèi);又使塔灘里,招攜胡虜;最 后使安南取侵地,以書反復(fù)曉其王,厥聲甚彰。然則是行也,舍子魯其誰歟?”〔2〕陳誠在 其《獅子賦》提到此次出使前的情形:“(永樂癸巳)秋七月,西域大姓酋長沙哈魯氏不遠 數(shù)萬里遣使來朝。皇上推懷柔之恩,命中官臣達、臣忠、臣貴、指揮臣哈藍伯、臣帖木兒 卜花、臣馬哈木火者,行報施之禮。且命吏部員外郎臣陳誠典書記。臣奉命唯謹,以是 年九月初吉戒行。”〔3〕
使團的直接任務(wù)是護送哈烈等處使臣馬哈麻等回國并回訪其國主或王子。永樂十 一年(1413)七月,明太宗賜哈烈使臣馬哈麻等宴 〔1〕,九月,遣中官李達、吏部員外郎陳 誠、戶部主事李暹、指揮藍金哈藍護送哈烈等處使臣還,就赍敕并文綺、紗羅、布帛等物 賜哈烈、撒馬兒罕等處王子,報其來貢之勤也 〔2〕。翰林學(xué)士兼左春坊大學(xué)士胡廣研究 漢唐以來西域朝貢歷史之后,認為:“帖木兒者,頗桀黠有智數(shù),能通天文,識興衰之運, 聞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即遣使上表奉貢。自是頻年不絕。帖木兒死,諸子分裂。今上 即位,皆能恪修職貢,使者相續(xù)于道上,亦常遣使報賚之。蓋非有所逼逐而使之,實感慕 德化所致耳?!睆娬{(diào)民俗之殷、物產(chǎn)之富、甲于他國的撒馬兒罕等西域諸國來貢是德化之 所感通,非威勢迫而使之來,遠超越漢唐。因此,“國家以德綏萬方,遐邦異域,不令而 化,無所用乎果勇智術(shù),故獨取忠厚篤實之士而使之。蓋示以誠信,俾益知所尊向。”“吾 知子魯之將命,必能使遠人益化于歡感之間,則不負于所擇矣?!迸R行前,胡廣囑咐陳誠 說:“子魯宜考其山川,著其風(fēng)俗,察其好尚,詳其居處,觀其服食,歸日征諸史傳,求有合 焉者”,“他日國家修纂志書,稽諸西域以見聲教之達,其有待于子魯之行乎?”〔3〕胡廣以 國家他日修西域歷史希望陳誠記錄西域之行,是對陳誠提出的更高要求。陳誠作為使 團書記官,可能是使團中唯一進士出身的文官,有責(zé)任向明廷報告使團的西域之行。 使團的規(guī)模人數(shù),尚無材料證實。已知重要成員有:中官三人:正使李達、楊忠、李 貴;指揮三人:哈藍伯、帖木兒卜花、馬哈木火者;文臣二人:陳誠、李暹。此外還有百戶 哈三、揚州張給事(王繼光先生考證)〔4〕。此外,還有永樂十五年(1417)升為本衛(wèi)指揮 僉事的金吾前衛(wèi)正千戶張演。
根據(jù)陳誠《西域行程記》記載的日程,使團于永樂十二年(1414)正月十三日從肅州 衛(wèi)(今甘肅酒泉市)出發(fā),至同年閏九月十四日抵達哈烈,旅途用了整整九個月。至永樂 十三年(1415)十月回京,歷時二年。陳誠在《奉使西域復(fù)命疏》中談到這次出使時說: “臣自某年月日領(lǐng)敕命由京師戒行,西出甘、肅州衛(wèi)、嘉峪山關(guān),抵哈烈、撒馬兒罕諸國, 經(jīng)行數(shù)萬余里,所歷西域一十六處?!?/p>
其主要行程大致為:永樂十一年(1413)八月一日接旨,九月從京城出發(fā),向南宿涿 州,經(jīng)華山,出長安,過六盤山,再西至肅州。永樂十二年正月十三日西出肅州,在大河 北岸祭西域應(yīng)祀之神,過嘉峪關(guān)后一直西行,二月初八,哈密使人來接,住五日后繼續(xù)西 行。經(jīng)魯陳城、火州城,三月初五日至土爾番城。其后折西南經(jīng)托遜(今吐魯番托克 遜),沿阿拉溝北岸西行,路上時有大雪,山高雪深。四月十五日,至孔葛思安營,馬哈木 王遣人來接,在靠近馬哈木帳房五七里設(shè)站處安營。住十三日后沿河繼續(xù)西行,五月十九日至衣烈河上游之阿力馬力。西行至亦息渴兒(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沿湖北 岸西行至養(yǎng)夷(今哈薩克斯坦南部邊境城市塔拉茲,Taraz)。向西南行至塞藍。塞藍頭 目差人接,西南行二百五十里后撒馬兒罕差人來接,至達失干、大站,渡渾河(今錫爾 河),分人赴沙鹿黑葉,賞賜其頭目。后再西南行,經(jīng)石剌思,于七月二十一日至撒馬兒 罕。住十日后經(jīng)米昔兒,西南至渴石城,過鐵門關(guān),再南行至阿木河岸東之城迭里迷,西 南行至八剌黑城,西行經(jīng)俺都準、買母納,九月十二日至一大村車扯禿,住半月,候沙哈 魯出征回。西行經(jīng)色忒兒革,西南行于閏九月十四日近哈烈城東邊安營,十月辛未至哈 烈城。
伴送李達、陳誠回國的有西域諸國哈烈、撒馬兒罕、火州、土(吐)魯番、失剌思、俺都 淮等處使臣,他們各遣使貢文豹、西馬、方物。永樂十三年十一月,明太宗賜哈烈、撒馬 兒罕、火州、土(吐)魯番、失剌思、俺都淮等處使臣癿不花等宴 〔1〕。
對于這樣的大型使團,明廷因其王禮遇明朝使團甚厚,又以其善馬、獅子及諸珍奇 等物隨使者貢謝于京師,認為這是圣朝威德遠被治化洋溢所致 〔2〕。明廷一方面獎賞明 朝使團人員,陳誠因此升除吏部驗封司郎中,正五品散官奉議大夫;另一方面明廷對帖 木兒朝回返使團賜之鈔幣,賜哈烈王沙哈魯、撒馬兒罕頭目兀魯伯、失剌思頭目亦不剌 金,俺都淮頭目賽赤答·阿哈麻·答罕等白金、纻絲、紗羅、絹布等物有差,并賜所經(jīng)俺 的干及亦思弗罕等處頭目文綺。命禮部諭所過州郡宴餞之,并派遣中官魯安、郎中陳誠 等赍敕偕行 〔3〕。永樂十四年(1416)六月,陳誠開始了第二次出使帖木兒朝之行,即護 送哈烈等處使臣癿不花返還。該使團于永樂十五年十二月隨哈烈、撒馬兒罕諸國朝貢 使臣返還。但陳誠使團實際于永樂十六年(1418)四月十一日才回到北京。五月,明太 宗下令:“升行在吏部郎中陳誠為廣東布政司右參議,嘉其奉使哈烈之勞也。”
陳誠回國后不久,永樂十六年八月,哈烈沙哈魯、撒馬兒罕兀魯伯遣使臣阿兒都沙 等來朝貢名馬、文豹 〔4〕。九月使臣辭還;明太宗隨即遣中官李達等赍敕及錦綺、紗羅等 物往賜沙哈魯、兀魯伯等,并賜哈密忠義王免力帖木兒、亦力把里王歪思及所過之地酋 長彩幣,與阿兒都沙等偕行。
因此,陳誠第三次出使帖木兒王朝有些倉促(永樂十六年三月陳誠母親羅氏去世, 陳誠尚未回到北京。八月五日陳誠抵家,二十七日安葬了母親)。永樂十六年十月初二 日起程。
陳誠等于永樂十八年(1420)十一月初一日返回北京 〔1〕。大概9天之后帖木兒王 朝的蓋耶速丁使團到北京時間是1420年12月14日 〔2〕。
這個阿兒都沙又伴送陳誠使團回國。對此次使團往返,帖木兒帝國的史臣阿卜答 兒·剌扎黑·撒馬兒罕地(’Abdal-RazzaqSamarqandi,1413-1438)在其《兩顆福星 之升起》(Matla’al-Sa’adin)一書中有所記載。
“回歷八百二十年(1417)三月,中國皇帝大明汗復(fù)遣使至哈烈。其使為李、〔?〕、陳 〔誠?〕、〔?〕等四大臣,馬軍三百人,赍賜品甚多,有鷹隼,文綺,紅綾,瓷瓶等物,并有御賜 諸王子公主等件。攜敕一道,中述兩國舊好,冀望兩朝親善關(guān)系,永遠不絕。又言兩國 當(dāng)各圖消弭其不合之意見,愿與鎖魯檀推誠修好,使商旅得于兩國之間自由來往,道路 亦得通行無阻?!薄爱?dāng)中國使首次來聘之時,沙哈魯遣SaidAhmadTarkhan送之還朝,攜 灰白色馬以獻。帝喜此馬,故第二次遣使,多赍賜品以報,畫工繪馬之形,左右各立一吏 執(zhí)轡,皇帝亦以此圖賜沙哈魯。鎖魯檀盛款來使,與其中重要諸人交涉事畢,使者返,鎖 魯檀遣 ArdasirTuaci送之?!薄?〕
沙哈魯?shù)膩砣A使團有使臣蓋耶速丁記其事,此即著名的《沙哈魯遣使中國記》。根 據(jù)這部行紀,明太宗召見沙哈魯?shù)惹瞾淼氖钩紩r,詢問了國王的近況,谷物的貴賤,道路 的安全等。明太宗對他們進貢的馬匹是非常重視的。不僅詢問八答黑商是否貢馬,而 且還騎了沙哈魯獻的馬,被摔后,又騎了兀魯伯獻的馬。
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北京宮殿發(fā)生火災(zāi)后,成祖大赦天下,停止四夷差使。永 樂二十二年(1424),已是60高齡的陳誠最后一次奉命出使西域,行至肅州將出塞間,明 太宗去世。仁宗即位,詔赦天下,停止四夷差使。陳誠中途返回,未達西域。陳誠實際 上是永樂時期明朝派往中亞帖木兒朝最后一批使臣。次年考核,陳誠被放回原籍,聽候 取用。宣德三年(1428)致仕。陳誠致仕時最后官職是廣東布政使右參政,從三品 〔4〕。陳誠自稱“三使異域,皆幸不辱君命,無負厥職?!边@“三使異域”指陳誠三次成功出使帖 木兒王朝。盡管初次出使帖木兒朝的陳誠是使團中負責(zé)應(yīng)對文書的書記官,是中官李 達的副手,然陳誠每次出使帖木兒朝回國后,均官升一級。永樂十三年官升吏部驗封司 郎中,正五品,散官奉議大夫,永樂十六年升除廣東布政司右參議,從四品,散官朝列大 夫,永樂十八年升除廣東布政司右參政,從三品,散官亞中大夫。明朝出使西域的使臣 中,陳誠是遷升較為順利的一個。這是明廷對陳誠出使帖木兒王朝的充分肯定。
三、陳誠出使帖木兒王朝的貢獻
永樂初年,明太宗一方面遣使詔諭西北諸地酋長,封哈密忠順王,厚待別失八里王 使臣,對西域貢使推誠待之,賜鈔幣襲衣等物,另一方面命甘肅總兵官練馬備戰(zhàn),察其動 靜。永樂四年(1406)設(shè)哈密衛(wèi),輔助忠順王;又書諭別失八里王對撒馬兒罕審度舉事。 明廷懷柔遠人,厚撫來使的政策被往返互市的西北番國及諸部落之人四處傳之。欲東 侵明朝的帖木兒去世后,繼任的國主哈里、沙哈魯內(nèi)部地位不穩(wěn),外部敵對勢力較大,遂 改弦更張,與明廷政策呼應(yīng),奉行與明朝和平共處、友好往來的政策。陳誠使團出使帖 木兒王朝,其使命就是調(diào)和修好雙邊關(guān)系,共建兩國和平友好,加強雙方的政治、經(jīng)濟、 文化交流。因此,陳誠出使為建立并維護明帝國與帖木兒帝國良好的雙邊關(guān)系做出了 積極貢獻。
(一)政治上,陳誠使團連續(xù)三次護送帖木兒王朝使臣回國,沙哈魯又派人送回,形 成了相互護送使臣的慣例,從而使永樂皇帝與沙哈魯國王之間建成了良好的政治溝通 與交流機制。
1.尊重沙哈魯國王地位,西域諸國諸地面皆序哈烈于首
對帖木兒王朝的政治秩序,明廷有一個認識過程。起初,1405年帖木兒之孫哈里 取得王位后,遣使臣護送傅安等人回國。明廷認可哈里為王,派白阿兒忻臺等往祭帖木 兒,但此時,哈里的王位被帖木兒四子沙哈魯(1405-1447)奪走。明廷不熟知內(nèi)情,在 致沙哈魯?shù)脑t書中試圖調(diào)停沙哈魯與哈里叔侄之間構(gòu)兵之事,仍尊稱哈里為鎖魯檀,卻 稱沙哈魯為“沙哈魯把都兒”。沙哈魯對此深表不滿,在給明朝皇帝的表文中,自稱沙哈 魯鎖魯檀。由于沙哈魯遣人朝貢,且哈里已死,此后的明太宗致沙哈魯?shù)膰鴷?,稱沙 哈魯為鎖魯檀(即“王”),且皆加抬寫,表明明廷實際承認沙哈魯為王的地位。《明史· 西域傳》認為,沙哈魯所據(jù)哈烈,在西域最強大,自永樂十一年(1413)以后,“諸國使并 至,皆序哈烈于首”〔1〕。陳誠出使帖木兒王朝,以沙哈魯?shù)亩汲枪覟槟康牡兀瑢嶋H上 明確承認帖木兒王朝進入沙哈魯時代,雙方由此進入政治上平等交往的時代,波斯史籍 收錄的沙哈魯致明太宗的表文中有言曰:“沙哈魯鎖魯檀致書大明皇帝陛下,敬問圣安?!北砻麟p方是對等的。
2.明朝通過使臣往來的傳達與溝通,向西域諸國宣揚明朝和平往來的外交政策,彰 顯明朝的威德與正義
明初對西域諸國外交政策的特征是:遠交近撫,結(jié)以厚利。明朝立國后,中亞帖木 兒王朝先于其東部的別失八里來華朝貢。當(dāng)明與帖木兒朝交好時,別失八里王扣留了 明使;當(dāng)帖木兒朝強大并威脅別失八里安全時,別失八里亦與明朝交好以減輕其西部壓 力。對西域這兩大國,明朝不是扶持一方壓制另一方,而是勸和,不支持一方獨大。這 對明朝西部邊境的安定是有利的。當(dāng)別失八里乘帖木兒朝內(nèi)亂欲出兵時,明朝勸其睦 鄰友好,并賜該國重臣厚禮。陳誠使團途經(jīng)別失八里境內(nèi),得到馬哈木王的接待。陳誠 至別失八里國主馬哈木帳房,賦詩二首:“乾坤浩蕩渺無垠,雨露沾濡及遠人。喜見牛馬 成部落,始知蜂蟻有君臣。酒傾酥酪銀瓶冷,座擁氍毹錦帳春。禮度不同風(fēng)土異,滔滔 總是葛天民。”又“幣帛恩頒列玉盤,單于喜氣溢眉端。馬嘶金勒當(dāng)門立,人擁氈裘隔幔 看。握手相親施揖讓,低頭重譯問平安。殷勤且慰皇華使,雪滿陰山六月寒?!薄?〕表明 明與別失八里相處是愉悅的。
陳誠首次出使帖木兒王朝回國后給朝廷的奏疏中說:“雖以臣藐藐一身,深入不毛 之地,酋長、部落,咸知敬禮。咨諭所及,罔不率俾,疆界立正,慕義無窮。乃復(fù)各遣信使 隨臣入朝,畢獻方物,仰謝圣恩?!薄?〕讓西域諸國了解明朝倡導(dǎo)的國際禮儀秩序是明朝 使團的重要使命,首次出訪的陳誠使團順利完成了任務(wù)。另一方面,帖木兒王朝作為西 域大國,對明朝這一東方大國也給予了較高的禮遇。陳誠《西域行程記》及其西行詩對 此多有描述,如,沿途重要地面或城鎮(zhèn)有人提前迎接,陳誠一行距塞藍城五十余里時,該 城頭目即差人來接。而撒馬兒罕對使臣的接待尤為重視,在距撒馬兒罕十五日程時,撒 馬兒罕即差人來接。帖木兒朝諸地面對沿途經(jīng)過的使臣有很好的飲食款待。如在塞藍 城,“園瓜樹果邨邨熟,樽酒盤餐味味甘。向晚砧聲敲月下,忽驚鄉(xiāng)夢思難堪?!痹诎扯蓟?城,“琥珀傾新酒,銀峰削紫駝?!痹谲嚦抖d候國主沙哈魯出征回期間,“編戶征求饋餉 勞”〔3〕。最突出的是沙哈魯在哈烈接待明朝使臣的過程:“喬林秀木隱樓臺,帳殿氈廬 次第開。官騎從容花外入,圣恩曠蕩日邊來。星凰至處人爭睹,夷貊隨宜客自裁。才讀 大明天子詔,一聲歡笑動春雷。主翁留客重開筵,官妓停歌列管弦。酒進一行陳彩幣, 人喧四座撒金錢。君臣拜舞因胡俗,道路開通自漢年。從此萬方歸德化,無勞征伐定三 邊。”〔4〕其中“才讀大明天子詔,一聲歡笑動春雷”,表明明廷致沙哈魯?shù)膰鴷玫搅松?哈魯及其臣下的高度認同。政治上的和平相處是絲綢之路暢通、朝貢貿(mào)易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
3.陳誠使團對帖木兒王朝的政治制度較為關(guān)注,軍事制度有所涉及,關(guān)注最多的則 是帖木兒朝諸地能夠向明朝獻供的方物特產(chǎn)
陳誠除了對國王、王子的稱號、服飾、駐地記載外,也對帖木兒王朝的內(nèi)部關(guān)系有所 描述,沙哈魯對其領(lǐng)地實行分封制,撒馬兒罕由沙哈魯長子兀魯伯鎮(zhèn)守,且能夠自造金 銀錢,哈烈來者亦使。迭里迷隸屬它。八剌黑則由沙哈魯次子鎮(zhèn)守。俺都淮雖隸屬哈 烈,但此處頭目收入該城賦稅。受封者只享受封地上農(nóng)民繳納的賦稅,是帖木兒王朝分 封制度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日常行政管理“不設(shè)大小衙門,亦無管制,但管事之人稱刁完 官,凡大小事皆由刁完官計議處置?!薄肮俑臅幸撇挥糜⌒?。國主而次,與凡任事之 人有所施行,只用小紙一方,于上直書事體,用各人花押、印記,即便奉行?;ㄑ褐茫?金銀為戒指,上鐫刻本主姓名,別無關(guān)防,罔有為奸偽者。國中少用刑法,軍民罕見詞 訟,若有致傷人命,不過罰錢若干,無償命者。其余輕罪,略加責(zé)罰,鞭撻而已。”〔1〕
陳誠在《西域番國志》中帖木兒王朝的驛站制度、軍事制度略有提及,如館驛,“道旁 多筑土屋,名朗哥兒,以為來往之人留憩,免寒暑風(fēng)雨之患。二十里為一木頭,或每木頭 設(shè)土屋一所,又名臘巴兒。內(nèi)設(shè)飲食,以給往來人之饑渴者?!背旨邎蟮纳谱哒?,“常腰 懸小鈴,手持骨朵,其行如飛?!薄?〕養(yǎng)夷有“戍卒數(shù)百守此孤城”。此外,陳誠對帖木兒朝 與別失八里、蒙古部落相互爭斗之事及別失八里馬哈木王西遷之事略有提及。因為軍 事方面記載甚微,美國學(xué)者莫里斯·羅薩比對陳誠的報告沒有提供中亞軍事情報感到 奇怪 〔3〕。王繼光先生也認為:軍事情報理應(yīng)是李達、陳誠使團關(guān)注的一個重點,并推斷 李達、陳誠使團歸國后,另有一份執(zhí)行上述使命的報告。很可能是以“奏折”形式匯報給 永樂皇帝,以供決策。事涉國家機密,《實錄》纂修中,不能不加以隱匿。私人著述,亦不 得涉及 〔4〕。這種猜測可能不了解陳誠對武力的看法,在其紀行詩中有:“安邊寧口舌, 制勝豈干戈?!薄盎释教庍叧庆o,何用嫖姚百萬兵。”“從此萬方歸德化,無勞征伐定三 邊。”〔5〕陳誠是文官,推崇文治德化,對軍事方面知之不多。其實,使團中有多名武官, 如果明廷需要西域軍事情報,估計也不需要陳誠報告。因此,陳誠不提供軍事情報并不 奇怪。陳誠使團最核心的任務(wù)促使帖木兒朝諸地向明廷進貢其方物特產(chǎn)。陳誠的報告 這方面記載最多。除良馬之外,獅子、花獸(斑馬)、瑣伏、絨花毯、琉璃器、水晶白鹽、阿 魏、達郎古賓、瓦失實、苾思檀等物都有記載。陳誠在其《獅子賦》中說:“沙哈魯氏仰華夏之休風(fēng),戴圣朝之威德,鞠躬俯伏,重譯殷勤,欲殫土地之所宜,愿效野人之芹獻,乃集 猛士大蒐搜山澤,遂獲巨獸,名曰獅子。維以金繩,載之巨檻,三肅信使,貢獻天朝。非 維遠物之是珍,實表外夷之慕義也。”〔1〕沙哈魯貢獅是陳誠使團外交上成功的表現(xiàn)。
(二)經(jīng)濟上,雙方使團互訪,帶動了官方貿(mào)易與民間貿(mào)易的發(fā)展,形成了以貢賜貿(mào) 易為主要特征的經(jīng)濟往來,由此促進了15世紀上半期絲綢之路貿(mào)易的繁榮。 明與西域諸國之間的往來主要是一種貢賜貿(mào)易往來。陳誠使團的順利出使促進了 這種往來。莫里斯·羅薩比指出:“永樂年間有20次使團來自撒馬兒罕和哈烈,32次 使臣來自中亞其他城鎮(zhèn),44次使臣來自哈密綠洲西北部附近。有些其他的中亞商人和 官員只到達中國西北邊境的居民點,未計在這個數(shù)字之內(nèi)。即使如此,永樂在位的二十 一年中,這些使團平均每一年多達四次以上,可見明與中亞各地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這無 疑是陳誠這些高度成功的和受到很好接待的出使促成的?!薄?〕
帖木兒王朝的貢物主要有馬、西馬、獅、豹、羊、玉璞、硇砂等方物;明朝的回賜主要 是白金、鈔幣、金織、文綺、沙羅、玉系腰、瓷器等。其中,馬的貿(mào)易是大宗,西域有良馬, 明朝北征需要良馬。對帖木兒王朝使臣貢馬和方物的酬值,據(jù)《明會典》的記載,撒馬兒 罕、哈烈等處進貢依哈密賞例,即:“回賜大馬每匹四表里,達馬不分等第,每匹二表里, 駝每只四表里,駝羔每只紵絲一匹,絹二匹,倒死駝絹六匹,折鈔絹一匹,鎖服每段絹六 匹,金剛鉆上等每顆絹四匹?!薄?〕與帖木兒朝來華使臣一樣,明朝出使帖木兒朝的使臣, 亦同時兼有貿(mào)易使臣的身份。陳誠每次從帖木兒王朝回國后均進獻馬匹。永樂十三年 (1415)進西馬七匹;永樂十六年(1418)四月回京后進馬十五匹;永樂十八年(1420)十一 月回京后進馬三十五匹。每次進馬都得到朝廷的賜鈔。永樂十三年,賜錢鈔四萬七千 貫,紵絲二表里,其中包含馬價。永樂十六年,賜馬鈔五萬五千貫。永樂十八年給馬錢 鈔十萬二千貫,賞紵絲三表里 〔4〕。除去馬的本錢,這對于俸祿很低的明朝官員而言是 筆巨款。明廷對使臣買馬進獻是歡迎并予以獎賞的。
對明朝影響較大的是西域諸國打著貢品名義進獻珍禽異獸。永樂十一年(1431)六 月,帖木兒朝使臣隨明都指揮白阿兒忻臺來華貢方物,其中便有獅、豹等物。永樂十三 年(1415)九月,西域又貢獅子。十月,陳誠等人自西域還,亦從帖木兒朝帶來獅子等物。 永樂十七年(1419),忽魯謨斯(帖木兒時曾臣服帖木兒帝國)等國由海路向明朝貢獅子。 明朝群臣皆以為獅子來獻,是皇帝圣德遠及所致。獅子成為明朝君臣上下喜好之物。
陳誠在哈烈曾見到獅子,了解獅子的產(chǎn)地與馴養(yǎng)。途中作《獅子》詩。回國后又作《獅子賦》進獻皇帝??梢哉f,除馬之外,獅子是陳誠至帖木兒朝之后關(guān)注的重要方物。 陳誠在《獅子》詩中稱:“自古按圖收遠物,不妨維縶進吾皇”。表明他至哈烈后,曾明確 建議帖木兒朝向明朝進貢獅子。長途運來的獅子價格是昂貴的,16世紀初游歷中國的 賽義德·阿里·阿克巴爾·契達伊在其《中國紀行》對此便有記載:1頭獅子值30箱商 品而每只箱子中都裝100種不同商品:綢緞、緞紋布、拜—貝賴克帛(可能系指絲綢)、馬 鐙、鎧甲、剪刀、小刀、鋼針等。每種商品單獨成包、每只箱子中共包括1000包,也就是 說共有1000種商品。為了交換1頭獅子,他們花銷這樣的30箱商品,而為了交換1只 獵豹或1只猞猁猻則要奉獻15箱 〔1〕。
除官方使團貿(mào)易外,隨使團而來還有民間朝貢貿(mào)易使團陸續(xù)來訪。如,永樂十一年 (1413)五月,撒馬兒罕等地面回回火者丁答剌罕等百五十人貢方物 〔2〕。永樂十三年 (1415)三月,撒馬兒罕所部失里灣回回者馬力丁打剌罕等來朝貢馬 〔3〕。永樂十七年 (1419)十月,撒馬兒罕僧人迭力迷失等貢物及文物 〔4〕。永樂二十二年(1424)正月,撒 馬兒罕回回迭力迷貢羊馬 〔5〕。這些人是帖木兒王朝有一定地位的大商賈。
明與帖木兒王朝的貿(mào)易往來有助于15世紀中亞絲路貿(mào)易的繁榮。據(jù)陳誠記載,哈 烈“市井街坊,兩旁筑室,上設(shè)覆篷,或以磚石拱甃,仍穴天窗取明。晴不畏日,雨不張 蓋,遇干燥生塵,則以水澆灑。鋪店分各色行頭,若弓矢、鞍轡、衣服之類各為一行,不得 摻雜。少見紛爭,如賣馬駝牸畜,亦各聚一所?!薄班l(xiāng)村多立墟市,凡交易處名把咱兒。每 七日一集,以有易無,至暮俱散?!薄岸嘤薪?、銀、寶貝、珊瑚、琥珀、水晶、金剛鉆、朱砂、剌 石、珍珠、翡翠,云非其地所產(chǎn),悉來自他所,有不可知?!比鲴R兒罕“城內(nèi)人煙俱多,街巷 縱橫,店肆稠密,西南番客多聚于此。貨物雖眾,皆非其本地所產(chǎn),多自諸番至者?!卑素?黑,“西南諸番商旅聚此城中,故番貨俱多。”卜花兒城“居平川中,民物富庶,街市繁華, 戶口萬計?!薄?〕這些城市均是絲綢之路貿(mào)易網(wǎng)絡(luò)的重要城市,市場繁華的背后是國際貿(mào) 易的支撐。
(三)文化上,使團互訪,促進彼此文化交流,尤其是陳誠的記載,加深了人們對西域 尤其是帖木兒王朝宗教文化、社會習(xí)俗、風(fēng)土人情的了解。
伊斯蘭教是帖木兒王朝的國教,沙哈魯是一位穆斯林君主。沙哈魯很希望明朝皇 帝知道此事。1412年他在致永樂皇帝的國書中提道:“我皇考帖木兒駙馬受大統(tǒng),君臨 國內(nèi),皆詔令全國謹守謨罕默德教律?!F國亦崇奉謨罕默德先知教律,籍增圣教之力量,以溝通‘暫今世界之帝國’與‘未來世界之帝國’。”〔1〕1419年明成祖致沙哈魯 的國書中對此回應(yīng)是:“朕知皇天崇高極智,降生一人以君臨伊斯蘭教主國,使遠方之人 咸得遂其生。鎖魯檀聰明智慧,制馭伊斯蘭教諸派,敬畏天命,以天之靈,發(fā)號施令,眾 庶咸服。”〔2〕此表明明太宗對伊斯蘭教真主、使者以及鎖魯檀的宗教信仰表示敬重。帖 木兒朝來華使臣中不少人具有“滿剌”“迭力必失”“火者”等宗教身份,明廷對他們的禮 拜以及飲食起居均予以照顧。
陳誠到哈烈后,尤其關(guān)注帖木兒王朝的宗教制度、文化教育。關(guān)于信徒,“凡有操履 之人,多不飲酒,以其早暮拜天,恐褻瀆也。國中體例,有別色人愿為回回(即穆斯林) 者,云以萬錢給之,仍賜衣服鞍馬。”〔3〕關(guān)于穆斯林日常生活,“不祀鬼神,不立廟社,不 逢宗祖,不建家堂,惟以墳?zāi)辜漓攵?。每月?shù)次望西禮拜,名納馬思。若人煙輳集之 處,一所筑大土屋,名默息兒。凡禮拜之時,聚土屋下,列成班行,其中一人高叫數(shù)聲,眾 人隨班跪拜。若在道途,隨處禮拜。每歲十月并春二月為把齋月,白晝皆不飲食,至日 暮方食。周月之后,飲食如初?!标P(guān)于學(xué)校,“都城中有大土屋一所,名默得兒塞。四面房 廊寬廣,天井設(shè)一銅器,制如大鍋,周圍四丈,上刻文字如鼎狀。前后左右房室猶偉麗, 多貯游學(xué)生徒及通諸色經(jīng)義者,如中國大學(xué)然?!标P(guān)于經(jīng)師,“有通回回本教經(jīng)義者,眾皆 敬之,名曰 滿 剌。坐 立 列 于 眾 人 之 右,雖 國 主 亦 皆 尊 之。凡 有 祠 祭,惟 滿 剌 誦 經(jīng) 而已?!薄?〕
陳誠對帖木兒王朝異域文化還有些不適應(yīng)。如《至撒馬兒罕國主兀魯伯果園》:“加 趺坐地受朝參,貴賤相逢道撒藍。不解低頭施揖讓,惟知屈膝拜三三。飯炊云子色相 兼,不用匙翻手自拈。漢使豈徒營口腹,肯教點染玉纖纖?!薄?〕詩中言帖木兒朝不分貴 賤,見面都互稱“撒藍”,即阿拉伯語 Salam。出使帖木兒朝的陳誠對施禮不低頭作揖、 對“手抓飯”等似不適應(yīng),心理上可能還有抵觸。盡管如此,陳誠對帖木兒王朝禮俗制度 還是細加觀察與描述:“凡上下相呼,皆直叱其名,雖國主亦然。”“凡相見之際,略無禮 義,惟稍屈躬,道“撒力馬力”一語而已。若久不相見,或初相識,或行大禮,則屈一足,致 有三跪。下之見上,則近前一相握手而已。平交則止握手,或相抱以為禮,男女皆然。 若致意于人,則云撒藍。凡聚會之間,君臣上下,男女、長幼皆環(huán)列而坐。”〔6〕
陳誠為官20余年,其中最后十余年的任職大都是在往返于出使帖木兒王朝的途中 度過的。作為與鄭和下西洋同時代的陸上絲綢之路的外交家,陳誠身上具有古代杰出外交家的錚錚鐵骨與忠誠堅忍。明朝大學(xué)士楊榮稱其“煒皇華于絕域,宣圣德于遐漠。 其出也,有同張騫之秉節(jié);其歸也,遠勝陸賈之分橐。此其所以顯榮光耀,足以任咨諏之 寄,而膺方面之托也歟!”〔1〕明沈德符(1578-1642)感慨于陳誠使西域之賞不顯,另一 西域使臣傅安亦無褒賞,此與以訪仙為名潛行人間的胡灐(1375-1463)獲得的窮極榮 寵無法相比,這可能是因為朱棣即位初“以遜國伏戎為慮”〔2〕,水路陸路不同程,使臣待 遇亦不同。其實,陳誠的地位不在于他僅僅是從三品的右參政,而在于他出色完成出使 任務(wù)的同時向明廷進呈了其撰寫的一系列出使報告,匯呈御覽,從而為后世留下研究明 與帖木兒王朝往來及沙哈魯時期帖木兒王朝社會狀況的第一手寶貴資料。
陳誠第一次出使帖木兒王朝回國后,便向明廷進呈了《西域記》(即《西域番國志》) 《獅子賦》《行程記》(即《西域行程記》)等。在其西域報告中,對西域的山川形勢、氣候物 產(chǎn)、宗教民俗尤其是商品經(jīng)濟、集市貿(mào)易、貨幣、衡器、稅收等記述甚詳。由于陳誠使團 出使目的地是沙哈魯?shù)氖锥脊?,《西域番國志》便將哈烈置諸地面之首。由于陳誠留 哈烈最久,諸番風(fēng)俗大抵與哈烈相似,因此陳誠特記哈烈內(nèi)容最詳 〔3〕,有3000余字,約 占全書一半 〔4〕。陳誠的記載可能是從明廷關(guān)注的角度來敘事的。對哈烈,陳誠在敘述 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之后,重點介紹國主沙哈魯?shù)膶m殿、國主的衣著打扮及其妻子、兒 子、大臣的稱呼。其后介紹國中禮節(jié)、飲食器皿、房屋店鋪、市場貿(mào)易、文書行移、刑法禁 令、婚俗喪葬、祭祀禮拜、通經(jīng)滿剌、迭里迷失、醫(yī)者、好事之人、持箭善走者;男女日常服 飾、行走往來、洗浴;道旁土屋、鄉(xiāng)村墟市、水磨、歷法、學(xué)校、土產(chǎn)??赡苁请S時記載,陳 誠介紹國主及其政治制度之后,對日常生活的敘述并無嚴格順序,有的可能是后補的。 《明太宗實錄》與此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有所整理刪改。當(dāng)今研究中亞帖木兒王朝歷史,涉及的 漢文文獻較為豐富,其中最為細致、翔實的當(dāng)為陳誠的著作,至今仍是同時代其他著作 不可替代的。
[責(zé)任編輯:劉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