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
初中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改作文,這種情況是中國語文教育中的現實問題。細究起因,主要是因為初中生的作業(yè)負擔沉重,頻繁應對周考、月考、期中、期末等各種考核,并且有大量的時間被形形色色的課外補習班所侵占,“不要讓小孩輸在搶跑線上”,無情地扯斷了他們文字創(chuàng)造的源泉,扯斷了他們想象的羽翼,扼殺了他們對詩和遠方的向往。這讓他們日子乏味、單調,沒機會去體會生命、享受生命和領悟生命。生活素材的缺乏,讓初中生寫作成了“無米之炊”,宣揚個人、獨抒性靈就成了空談。伴隨“互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初中寫作教學迎來了全新的局面。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寫作教學優(yōu)勢
1.能激發(fā)他們對寫作的好奇心
中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思想活潑,朝氣蓬勃,傳統(tǒng)教學方式容易導致他們出現厭倦的心態(tài),缺乏寫作興趣。由于“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微博、微信、自媒體網站走進了學校,許多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記錄活動、表達情感,于是老師能夠利用他們的愛好指導他們開展網上寫作,豐富他們的寫作方式,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
2.積累寫作材料
寫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識的積淀,俗語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拓寬眼界,才能寫好作文。初中生的人生閱歷不豐富,課本上的知識積累又是受限的,這就導致他們很難寫出有深刻意義的文章。而網絡覆蓋整個社會,讓他們足不出戶便可以接觸到多方面的東西,拓寬了他們的眼界。借助互聯網,他們查找材料更便捷了,也就極大地豐富了學生作文材料的來源途徑。
3.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由老師設計課題,并傳授作文要領,然后再讓學生展開作文創(chuàng)作,這樣從時間和空間上都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也加大了他們的寫作負擔。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通過開放性命題,使學生天馬行空地展開創(chuàng)作,在互聯網上收集資料,并組成語言。這樣的模式給學生帶來了更加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意,也能使學生真正喜歡上寫作。
二、“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生寫作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1.硬件設備不健全
“互聯網+”需要學生家里和校園都具備發(fā)達的網絡。相對而言,這對于大城市的學生更容易實現,不過有些地區(qū)由于網絡建設還沒有非常完備,要進行網絡教學就困難重重,另外有些貧困家庭的學校也無法達到網上教育的條件。所以,國家必須對校園硬件建設增加資金投入。
2.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影響
互聯網教學可以給學生寫作帶來極大的方便,不過也面臨著相應的局限性。初中生的智力發(fā)育還沒有很完善,自信心強,無法對抗外面的誘惑。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充斥著很多誘惑,這也使得他們很難專心學習,所以網絡使用不當,也會對他們的學業(yè)與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讓他們誤入歧途。
3.教師難以有效把控教學進度
“互聯網+”背景下的作文課堂互動性、共享性大大增強,這也就帶來了老師在管理上的問題。初中生的自制力一般不好,在網絡環(huán)境中沒有教師的監(jiān)督就會形成自由散漫的個性,教學進度也很難提高,從而造成了學生寫作練習的速度參差不齊的情況。且由于互聯網上的學習信息豐富,易出現學生為應付差事而抄襲的現象。
三、“互聯網+”語境下的中學寫作教育新思路、新手段
1.借助網絡,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
由于網絡走出了教室,走入了學生的家庭,充分地發(fā)揮了其共享性、自由性、開放性的優(yōu)勢,讓學生可以吸收更多的東西,擴大了他們的眼界。在寫作課堂上,教師應學會運用網絡技巧,引起學生的關注,引領寫作課堂的發(fā)展趨勢。比如在有關祖國自然風光的命題作文中,可要求他們講述自己去過的景點,通過網絡手段展示祖國秀美的自然風光,使他們在欣賞中體會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景點的形成背景和歷史意義。比如學生可以介紹泰山的風光,并同時介紹一些詩人所寫的關于泰山的詩歌,比如大詩人杜甫的《望岳》,可以使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思考作者會在何種心情下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類的詩歌,以擴大他們的視野,為他們的創(chuàng)作提供材料,進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2.借助網絡,充實寫作內容
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使學習者可以更深入地認識這個世界,從政治、經濟、文學、事件和人文等諸多角度對當下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產生對這個世界的自我認識,在寫作活動中更好地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寫作課堂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在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揮,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充實課堂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寫作素材。教師還可合理地通過網絡播出一些具有重要創(chuàng)作意義的新聞片段或視頻,通過豐富課堂活動內容,從視覺和聽覺等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世界,并合理地描寫或記錄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日常點滴中看到生命的美麗,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激情,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3.借助網絡,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信、微博等交流平臺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簡單,他們能夠利用多個網絡平臺進行溝通,極大地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把寫作課程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轉化為網上課程,在網絡上設置專業(yè)的學習平臺,指導孩子學會運用網絡學習,確保他們可以熟練掌握Word、WPS等寫作軟件,保證他們成功地完成網上作文。教師可在互聯網上完成作文的評論與編輯,這將極大地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例如在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的感染力方面,許多實際生活中見不到的或者感知不了的內容都能夠借助網絡加以表現和傳播,完成了由虛構到真實的轉變。同時,學生家長們也可以更有效了解教學進度以及老師的評語,從而增進了老師、學生、父母三方的交流。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學校往往能夠利用網絡課程的方式邀請學生或家長加入寫作課堂中,從而形成網絡+語境的寫作公開課形式,向孩子的父母播出親情教育系列的短片,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跳出傳統(tǒng)觀念的限制,從而產生不同的思想沖突,更好地體驗親情的沖擊,并通過作文的形式表達感情。
4.以互聯網為推力,豐富寫作素養(yǎng)、強化寫作技巧
寫作方法通常是學生的審題小技巧、開頭方法、篇末方法及文章內容創(chuàng)新設計構思方法,教師能夠利用PPT展示有關的范例,利用互聯網給學生準備一些新穎的高品質素材。
比如,寫祖國風景名勝類文章時,教師能夠事前設計有關PPT,在互聯網上尋找一些短視頻,搜集從古至今一些描繪風景名勝的美文美句,讓學生在敬佩的另外在寫作技巧方面取得參考。如唐朝詩人孟浩然“水落魚梁淺,天寒地凍夢澤深”一句是對湖北省襄陽市硯山的描寫,情景交融的描述令人感受到硯山的奇妙。教師還能組織學生收看一些全國重點游玩景點和風景名勝的紀實片,開闊學生的見識,擴展學生的寫作范疇,豐富學生的寫作情緒。
5.借助互聯網,積累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
互聯網資源為學生帶來了大量寫作素材,學生能夠在互聯網上查看各種各樣關于寫作的資料與信息。在傳統(tǒng)作文指導中,教師為了保證學生作文考試技巧,通常讓學生通過歸納總結比較常見的寫作招數,給學生固定寫作架構,這類教學方法盡管在短期內能夠提升學生的作文品質,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寫作認知發(fā)展。依靠互聯網能讓學生擺脫這類抵觸情緒,互聯網方便的地方不僅在于網絡資源深度容納性,也在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深度:能夠擴寬學生的生活面,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擴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比如,教師能夠利用互聯網模擬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逼真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自行設計文章內容,防止學生寫作思維固化,在仿真模擬寫作教學環(huán)境中,激起學生對生活中小細節(jié)的思索,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想象和聯想。教師也應健全教學步驟,貫徹落實寫作中后期作文評比和調整,能夠利用投影讓學生共享、改動彼此之間的文章內容,也將學生的習作公布在互聯網軟件上。最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優(yōu)美文段公布在家長微信群中,讓學生與學生家長一起學習,學生在家長的鼓勵下,還會激起寫作信心。
6.應用互聯網,積極主動尋找作文服務平臺,豐富作文題材
在互聯網的大環(huán)境下,院校早期作文搭建、中后期作文展現及后期作文分析平臺均出現了很大變化,而通過互聯網的廣泛運用,拓展了初中生寫作角度,給他們帶來了優(yōu)良作文服務平臺,合理解決了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學生作文資料嚴重不足的問題。
比如,教師在具體指導學生寫作《生活中觸動我心靈的人和事》時,最好提前幾個星期將這一寫作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在開始寫作前,在QQ日志等一些互聯網寫作軟件上著手記錄日常生活中自身感受比較深的人和事,使學生在課堂上口頭描述時有一定的提前準備。如一些學生播放了奧運會奪冠的所有視頻,在QQ空間中發(fā)布感受時,還配以中國奧運健兒奪得冠軍階段的相關圖片,學生好友則在公開發(fā)表日志后邊評論和關注點贊。
互聯網寫作課堂教學為學生作文邏輯思維提供了想象的翅膀,并依靠學生作文邏輯思維激發(fā)了學生寫作主動性與創(chuàng)作動機,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質能力?;ヂ摼W服務平臺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隨意寫作不可開發(fā)空間,在這樣一個空間內,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寫作要求查到豐富多樣的寫作素材內容。
互聯網條件下的寫作課堂教學并不是對現有寫作課堂教學的革除,反而是和傳統(tǒng)寫作課堂教學的緊密結合,教師要讓傳統(tǒng)寫作優(yōu)勢與互聯網寫作優(yōu)點緊密結合,給學生作文持續(xù)加入新營養(yǎng)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