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 劉祖義
文? 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據(jù)現(xiàn)代快報報道,新學期開始,江蘇常州一小學啟用作業(yè)“九點熔斷機制”。顧名思義,超過晚上9點,學生可無條件停止作業(yè),未完成的作業(yè)隔天也不用補做,旨在保障學生充足的睡眠。此舉,受到廣大網(wǎng)友的關注。有網(wǎng)友表示支持,無論從學生成長發(fā)育的硬性需要,還是為了第二天上課保證精力充沛,“熔斷”機制都很有必要。也有網(wǎng)友認為到9點能否真的觸發(fā)“熔斷”機制,有賴于家長的配合。該機制可能淪為形式主義。
對于“九點熔斷機制”,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800字左右。
構思指導
時評就是時事評論,是一種新聞文體,如果說新聞是“零度寫作”,那么,時評就需要“五度”寫作。
一、定性有高度
所謂高度就是站在國家的高度,從國家政策出發(fā)給事件定性。某小學啟用作業(yè)“九點熔斷機制”是頭腦發(fā)熱嗎?是嘩眾取寵嗎?是敢為天下先第一個吃螃蟹嗎?結合近年國務院和教育部頒布的相關文件,我們知道,某小學的這種做法只不過是在貫徹落實上級有關規(guī)定。比如作業(yè)量的問題,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yè)管理的通知》、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都有明確規(guī)定。關于小學生睡眠,早在2008年12月,教育部在《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就規(guī)定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10個小時,2021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重申了上述規(guī)定并將其具體化,要求小學生就寢時間一般不晚于21:20,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從這個角度看 “九點熔斷機制”,就不會大驚小怪,莫名驚詫,更不會不分青紅皂白為反對而反對、為了“反彈琵琶”而強行“反彈琵琶”。了解了這個措施出臺的背景,寫起時評來才能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如果沒有一定的高度,時評寫作就有可能陷入情緒化的泥淖,寫出的東西或者是浮光掠影甚至隔靴搔癢、不知所云。
二、探因有深度
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校出臺這樣的舉措,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家的政策,那么,我們還要思考:國家為什么不厭其煩地出臺一系列政策?難道只是為了保障學生充足的睡眠嗎?難道只是為了保證第二天上課學生精力充沛完成更多的作業(yè)嗎?難道只是為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tài),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嗎?我們要學會“站在天安門上想問題”,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定、充滿活力,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和家庭生活幸福,更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熬夜做一些缺少質(zhì)量的作業(yè)、通宵刷題,既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甚至會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樣分析,就不會浮于表面,不痛不癢了。
三、尋方有溫度
既然孩子的睡眠質(zhì)量事關重大,怎樣落實這個機制而不淪為形式主義?俗話說,對癥下藥。要開出有效果的藥方,就要通過“望聞問切”掌握病情。作業(yè)為什么做不完?概括起來有四個原因,一是作業(yè)太多,二是作業(yè)太難,三是小孩太磨蹭,四是家長額外布置作業(yè)。前兩個問題出在老師身上。解決的方法教育部已經(jīng)在相關文件中給出,比如明確作業(yè)總量,提高作業(yè)設計質(zhì)量,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yè),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yè),加強作業(yè)完成指導等,這些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藥方”。后兩個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這就要求家長與時俱進,優(yōu)化教育理念。學校也要擔負起對家長的相關培訓工作,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成才觀。在講到家校教育方面的不足時,既不能是情緒化的發(fā)泄,又不能給人“冷冰冰”的感覺。只有讓觀點走進老師、家長心坎里,讓他們心服口服佩服,才能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論述有力度
這里的“力”包括“說服力”“感染力”“張力”,重點說一說“張力”。所謂語言的張力,就是語言中兩種不同的東西借由某緣由形成的相互內(nèi)拉的關系。比如下列句子,就比較有張力,耐人尋味,給人啟發(fā):校內(nèi)減、校外補;不是作業(yè)太多,而是不想做的作業(yè)太多;不寫作業(yè)父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作業(yè)不在于數(shù)量,而在于質(zhì)量;孩子被打罵后,不會停止愛父母,只會停止愛自己;你只有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待,他才能慢慢長成大人;有人“吃不下”,有人“吃不飽”等等。
五、結構有法度
“時評類”作文從本質(zhì)上說,屬于議論文體,寫作的思路和一般議論文的寫作思路基本一致。首先提出問題:某小學這樣做是為什么?然后分析問題:為什么學校、國家要這樣做?接下來當然是解決問題:怎樣把“九點熔斷機制”落實下去,真正起作用?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 (怎樣做)的結構思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邏輯清晰嚴密,符合讀者認知習慣。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也是我們寫作時評的指南。按照上述“48字方針”,我們才能以感同身受的視角、深刻獨到的思考、溫暖人心的筆觸開出讓孩子健康成長的“藥方”。
佳作展示
“熔斷”不宜一刀切
安徽省太和中學2020級304班? 隋濠宇
近日,江蘇某小學推出“九點熔斷機制”——晚上九點一過,學生便可無條件停止寫作業(yè)。雖然這一機制貫徹落實了“雙減”政策,有著為學生減負的初衷,但我認為其是否真正有效還有待觀察,“熔斷”不宜一刀切,還須打組合拳。
中小學生學業(yè)負擔重是個令人憂心的問題,為此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該小學推出“九點熔斷機制”無疑是對“雙減”政策的大力推進,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保證其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但是,我們要看到,學生課后作業(yè)多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解決問題也需要綜合施治。與其這般在作業(yè)時間上一刀切,不如深挖根源,家校合作,多方施策。
首先,家長要轉變認識,切實為孩子減輕負擔,拒絕施壓。
學生的負擔有時并不僅僅來自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來自家長的施壓。大部分家長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他們今天給孩子報名學編程,明天讓孩子學口語,而時間總是有限的,由此留給課后時間便被壓縮。這束縛了孩子的發(fā)展,加重了孩子的負擔。因此,如果家長不配合,依舊我行我素,“九點熔斷機制”就難以落實,淪為形式主義。因此,該機制要取得實效,需要家長的理解、認同,要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家長去除攀比心理,摒棄不良競爭心態(tài),孩子才能自由地成長。
其次,學生要自律自控,積極主動完成作業(yè),不拖拉不分心。
學生完不成作業(yè),課業(yè)負擔重只是原因之一,我們還應看到:一些學生回到家后,或磨蹭拖延,不愿翻開作業(yè)本;或溺于指尖下的虛擬世界,任時間飛逝,直到最后一刻再“充分激發(fā)自己的潛能”,用一支筆創(chuàng)造“奇跡”。往日,這些缺少自控力的孩子可能還要忍受一下老師的嘮叨,而如今的“熔斷”機制豈不為這些孩子提供了“免寫作業(yè)金牌”?讓他們有了更充足的完不成作業(yè)的理由?因此,“熔斷”機制要取得實效,還需充分激發(fā)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自控自律,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yè)。同時,家長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否則,“熔斷”機制不僅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會把不能自控自律者拖向“萬丈深淵”。
再次,老師要根據(jù)學情合理布置作業(yè),仔細考量,讓學生力所能及。
學生抱怨作業(yè)做不完,也有老師的因素在里面。一些老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布置的作業(yè)太難、太多;還有些老師布置一些“奇葩”作業(yè),如“數(shù)一億顆米?!?,不僅學生無從下手,就連家長看到后也感覺壓力空前,被網(wǎng)友戲稱為“給家長布置的作業(yè)”。因此,作業(yè)的“熔斷”,不僅在于時間,還在于作業(yè)的質(zhì)和量。老師在布置作業(yè)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能力,布置適量的作業(yè),讓學生能夠做完;布置有效的作業(yè),讓學生做完后能夠鞏固提高。而不是用如山的試題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或用奇怪的實踐任務引得學生全家出動也沒有頭緒。
我們既要看到“九點熔斷機制”關懷學生的初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動真格的努力,還要看到一味的一刀切可能有些思慮不周,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我想,對該機制進行適當打磨潤色,家長、學生、老師共同努力,應該可以獲得不錯的效果。
點? 評
文章開篇引用材料并略加分析之后提出觀點:“熔斷”不宜一刀切,還須打組合拳。接著從家長、學生、老師三個方面展開論證,層次清晰,逐一指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落實“組合拳”。結尾呼應開篇,強化觀點。全文觀點鮮明,結構嚴謹。文中綜合運用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假設論證、因果論證等論證方法,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問題,論證層層深入,有說服力。
啟作業(yè)“熔斷”機制? 予學生合理作息
安徽省太和中學2020級304班? ? 吳夢瑤
作業(yè)到點“熔斷”,學生及時休息。這是江蘇某小學啟用的作業(yè)“九點熔斷機制”,就像電路里的保險絲一般,確保學生可以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一舉措引起人們熱議,有人支持,有人質(zhì)疑。我認為,當啟作業(yè)“熔斷”機制,保障學生合理作息。
啟作業(yè)“熔斷”機制,回應“雙減”政策,改變部分學子現(xiàn)狀。
“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這是“雙減”政策的內(nèi)涵之一,也是作業(yè)“九點熔斷機制”的理論基礎,這個機制是對“雙減”中“個別學生經(jīng)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yè),也應按時就寢”的落實舉措,在學校層面為“雙減”落實提供有效保障?!半p減”之前,在許多成年人將“996”掛在嘴邊表達對這種作息的不滿的同時,學生正因為繁重的課業(yè)壓力而被迫選擇比“996”更嚴苛的作息,他們有的放學補課,寫作業(yè)至深夜,日復一日,全年不休。作業(yè)“熔斷”機制無疑是對“雙減”政策的合理回應,對這種不良現(xiàn)象的有力抨擊。
啟作業(yè)“熔斷”機制,保障充足睡眠,助學生健康成長。
叔本華曾說:“睡眠是我們?yōu)槟枪P在死亡時才收回的資本付出的利息,利息率越高,支付越按時,償清的日期就推遲得越遲?!边@正是對睡眠重要性的形象闡述。美國彼得·特里普志愿參與睡眠剝奪實驗,8日不眠造成永久性腦損傷;杭州一22歲女性熬夜加班4天最后猝死。這些事例告訴我們充足睡眠的重要性,成人如此,少兒更甚。小學生建議睡眠時長一般為8至10小時,入睡時間在九點半前后,與該機制中9點相一致,足見相關部門為保障學生充足睡眠的良苦用心。
啟作業(yè)“熔斷”機制,保障充沛精力,助學生高效學習。
毛澤東說:“睡眠和休息喪失了時間,卻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蓖栏衲蛘f:“睡眠像是清涼的浪花,會把你頭腦中的一切混濁蕩滌干凈?!笨梢娝邔ι眢w發(fā)育之外也大有益處。網(wǎng)絡搜索名人作息時間表,會發(fā)現(xiàn)包括貝多芬、達爾文、富蘭克林在內(nèi)的諸多名人睡眠時長集中在七至八小時。合理作息為他們白天帶來的充沛精力正是這些人成功的基石,所以啟用“熔斷”機制,保障學生合理作息,可以提高他們白天的學習效率,從而事半功倍。
至于家長是否能放下焦慮積極配合,該機制是否可能導致學生產(chǎn)生惰性心理等,確實是推行該機制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但也是進一步完善該機制的動力所在,絕不是阻止其施行的理由。
莎士比亞曾在《麥克白》中寫道:“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調(diào)劑?!敝С肿鳂I(yè)“九點熔斷機制”,讓學生在睡眠的調(diào)劑下茁壯成長。
點? 評
文章以總分總的結構展開,開篇簡要概述材料后,干凈利落地提出中心論點:當啟作業(yè)“熔斷”機制,保障學生合理作息。論證時,以獨句成段的形式從“回應‘雙減政策”“助學生健康成長”“助學生高效學習”三個維度展開論證,指出啟動作業(yè)“熔斷”機制的意義和價值;倒數(shù)第二段指出啟動“熔斷”機制可能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且體現(xiàn)了思維的周密;結尾強化觀點,呼應開頭。全文觀點鮮明,結構清晰,邏輯嚴密。作者在就事論事的同時,作了適度拓展,列舉彼得·特里普、杭州一22歲女性、貝多芬、達爾文、富蘭克林等事例,契合題旨,詳略得宜,使文章論證有力。另外,名人名言的恰當引用也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