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純
一次,我跟朋友一起去看望她獨居鄉(xiāng)下的母親——這位久經(jīng)磨難而生機勃勃的老人深深地打動了我。
推開院門,一個干凈整潔的農(nóng)家小院便出現(xiàn)在眼前。院子地面經(jīng)過了水泥硬化,打掃得一塵不染。東邊是一個小花園,里面各色花兒開得正盛。南面是一個小菜園,蔬菜綠油油的,仿佛一塊綠綢在輕風中微微顫動。院子里還有幾棵樹,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映襯著,非常有畫面感。
見到朋友的母親時,我感慨,果然“院”如其人,院主人是如此干凈利索、優(yōu)雅達觀。
朋友告訴我,她母親一生坎坷,嘗盡了生活的辛酸。
在朋友還不滿3 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帶著她和兩個哥哥生活,艱難可想而知。最難的時候,一家4 口吃了上頓沒下頓,家中一分錢也沒有。有一年,朋友大哥得了一場大病,命懸一線,幸虧母親及時帶他去市里的醫(yī)院救治,否則可能終生殘疾。
借錢、還錢,借錢、還錢,日子就在這樣的循環(huán)中過著。即使如此,朋友的母親從來沒抱怨過,也很少見她垂頭喪氣的樣子,反而是越在困境中越倔強。
母親經(jīng)常會從田野里采回一捧野花,放到屋子里裝點貧瘠的日子。她還會把野生的小桃樹移植回家,種在院子里,能不能吃得上桃子她倒不在意,主要是為了看桃花開。母親總說:“過日子靠的是精氣神兒,咱們得像這些花兒一樣,打起精神,使勁兒開!”
如今苦盡甘來,母親的三個兒女都考上了大學,有了很好的工作。兒女們都想接母親去城里居住,可老人家習慣了在鄉(xiāng)下聽風看云、種菜養(yǎng)花的生活,不肯搬去城里。
朋友淡淡地笑著說:“我們家的人,都繼承了母親樂觀的基因。即使身處荊棘,也要歌唱花朵。這些年,我一直是這樣的。我發(fā)現(xiàn),唱著唱著,真的能與鮮花盛開親密相擁!”
一個人,是最容易在困境中沉淪的。因為被荊棘所傷,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但越是自甘沉淪,越走不出荊棘,只會讓自己傷得更重。身處荊棘也要歌唱花朵,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泰戈爾說,生活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
歲月艱辛,遭遇荊棘是生命的常態(tài),愿我們的生命都能荊棘之上開出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