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娟
免疫力又稱抵抗力,是人體抵抗細菌、病毒入侵的一種能力,也是保持機體健康的防御線。它就像是駐扎在人體內(nèi)的“保衛(wèi)軍”,在面對外界病毒、細菌侵襲時,承擔著重要的防御任務。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持續(xù)影響下,很多人已經(jīng)意識到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多么重要,正所謂“囤藥不如囤個好身體”。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多次提及營養(yǎng)與免疫力的密切關系,營養(yǎng)能夠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更是建立自身免疫力的關鍵因素。所以,合理膳食,營養(yǎng)均衡,才能提高免疫力。那么具體到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保證優(yōu)質蛋白質的攝入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脂肪酸和維生素A等脂溶性維生素,以及鐵、鋅等礦物質,對機體發(fā)揮正常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人體所需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建議同時補充奶制品、豆類以及堅果。對于一般成年人,推薦每天攝入蛋白質的量為60~80克。盡量少吃或不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
★多吃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僅經(jīng)過碾磨、粉碎、壓片等簡單處理,仍具有胚乳、胚芽、種皮等完整形態(tài),與精制谷類比較,可提供更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B族維生素。建議將未加工的燕麥、紫米、小米、糙米和小麥等,混入精米中烹煮或熬粥,這樣吃不僅有助增加飽腹感,還能幫助控制餐后血糖波動幅度。
★吃夠新鮮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植物化學物質,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推薦每日蔬菜的攝入量為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和紫紅色蔬菜等)應占一半。適當多選擇油菜、菠菜、芹菜、紫甘藍、胡蘿卜、西紅柿等深色蔬菜,以及菇類、木耳、海帶等菌藻類食物。推薦每日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首選應季水果,可適當多選擇含β-胡蘿卜素、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注意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人體的呼吸道黏膜缺水,抵抗病毒的能力就會減弱。無論是氣管里的纖毛運動,還是鼻黏膜的排毒抗毒功能,都與水分攝入是否充足直接相關。成人每天飲水要盡可能達到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主要飲用白開水或淡茶水,不推薦含糖飲料和酒類。
若存在嘔吐、腹瀉等情況,則需適當增加飲水量,以防水電解質紊亂。同時,新鮮蔬菜、水果富含水分,可以適量食用或根據(jù)情況榨汁飲用,以補充機體所需的維生素、膳食纖維等。
電解質水一度成為“緊俏貨”,不少人以為電解質水可以幫助提高免疫力。其實,電解質水主要提供一些人體所需的離子成分,如鉀、鈉、鎂、水溶性維生素等。幾種特殊情況可以補充電解質水,比如高燒后大量出汗、劇烈運動后或長時間從事戶外工作流汗不止等。對于普通人,不建議把電解質水當成飲用水喝。過量飲用電解質水,可能會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者腎功能疾病的人帶來負擔。
每天的睡眠時間不應少于7小時。長期缺乏充足的睡眠,容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易感性。
為保證睡眠質量,請注意晚餐時間應盡量控制在睡前4小時,晚餐應少吃或不吃油膩、高鹽食物,不喝茶、酒、咖啡,睡前不要大量喝水。只有休息充分,才能恢復體能,增強人體的防護能力。
推薦每天累計的鍛煉時間不少于半小時。合理運動可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長期堅持運動,能增進機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研究顯示,合理運動持續(xù)超過3個月,人體免疫力會有所提升。但要注意,運動過于激烈,可能會抑制免疫力。
人體精神狀態(tài)的波動和變化,會影響免疫力。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避免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是真正的免疫力。
不要濫用抗生素。當人體受到細菌感染的時候,免疫力降低,可適當使用抗生素。如果是感染病毒類疾病,使用抗生素就不會有效果,反而會造成耐藥性,讓抵抗力下降。
總而言之,提高免疫力,需要我們合理膳食、睡眠充足、適量運動、心態(tài)積極,多管齊下,長期構建起強大的免疫系統(tǒng)。讓我們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