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施工單位在項目招投標策略和成本管理方面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討施工單位在招投標過程中的關鍵決策,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項目成本。對于招投標策略而言,分別從價格競爭策略、技術與質量競爭策略以及風險管理與合同談判等方面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結合施工單位的特點,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成本管理與控制措施,進而為施工企業(yè)帶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
【關鍵詞】工程招投標;成本管理;價格競爭
【中圖分類號】TU723.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6028(2023)23-0076-03
0 前言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施工單位在招投標過程中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市場競爭和成本管理挑戰(zhàn)。招投標是建筑項目的起點,它不僅關系到項目的贏得與否,還直接影響了施工單位的盈利能力和項目的最終成本。因此,招投標策略的制定和成本管理的有效實施對施工單位的業(yè)務成功至關重要。
1 施工單位招投標策略
1.1 價格競爭策略
(1)定價方法與策略選擇。施工單位需要選擇適當?shù)亩▋r方法,以確定項目擬議的投標價格。常見的定價方法包括固定總價、成本加利潤、單位價格和成本加百分比等。不同的定價方法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項目和合同,因此需要根據(jù)項目的性質和要求進行選擇。策略的選擇涉及到投標價格的設定和調整。價格競爭策略可以是低價策略、市場定價策略或差異化定價策略等。低價策略旨在以最低價格爭取項目,但可能降低盈利空間。市場定價策略根據(jù)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進行價格制定。差異化定價策略則側重于提供附加價值或特殊服務以獲取競爭優(yōu)勢。在選擇策略時,施工單位需要綜合考慮項目的復雜性、預算要求、市場競爭和自身實力等因素。同時,還需要定期審查和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壓力。
(2)報價策略與議價技巧。首先,報價策略涉及到施工單位如何確定最終的投標價格。在選擇報價策略時,施工單位可以考慮使用固定價格、階段性報價或靈活報價等方法。固定價格是指提交一個不變的價格報價,而階段性報價則可能根據(jù)工程進展而有所變化,靈活報價可能根據(jù)業(yè)主的需求進行調整。報價策略的選擇應考慮項目的特點、風險以及與業(yè)主的談判策略。其次,議價技巧是在報價后與業(yè)主或招標機構進行談判的關鍵。施工單位需要具備良好的談判技巧,以確保在談判中取得有利的結果。這包括了解項目需求、明確自身立場、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以及與業(yè)主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談判中,靈活性和透明度也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最后,施工單位應該在報價和談判過程中注重成本管理和風險評估。確保報價覆蓋了所有成本,并考慮到潛在的風險和變更。同時,制定應對不同情況的應變計劃,以在談判中能夠靈活應對[1]。
1.2 技術與質量競爭策略
(1)技術創(chuàng)新與差異化競爭。技術創(chuàng)新在招投標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施工單位可以通過引入新的建筑技術、材料或施工方法來提高項目的效率和質量。這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吸引業(yè)主對先進技術的興趣。技術創(chuàng)新可以表現(xiàn)為工程施工流程的優(yōu)化、新材料的應用、先進的工程設備等方面,這些都有可能為施工單位帶來競爭優(yōu)勢。差異化競爭策略強調施工單位提供獨特或特殊的價值。施工單位可以通過提供高質量的工程、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綠色建筑實踐或與社會責任相關的項目特點等來實現(xiàn)差異化。這需要施工單位深入了解項目需求,以確??梢詽M足業(yè)主的特殊要求,并與競爭對手區(qū)分開來。技術創(chuàng)新和差異化競爭不僅需要施工單位在項目層面上考慮,還需要在組織層面上進行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管理。這包括培訓員工,建立研發(fā)團隊,投資于技術基礎設施,并與供應商、合作伙伴和業(yè)界合作,以獲取最新的技術和知識。
(2)質量管理與認證的作用。首先,質量管理是確保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施工單位可以通過建立高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工程質量,減少缺陷和問題的發(fā)生。這不僅可以降低項目的維護和修復成本,還可以增強業(yè)主的信任和滿意度。質量管理包括質量控制、質量保證、驗收程序、材料選擇和工程施工過程的監(jiān)督等方面。其次,認證是證明施工單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方式。施工單位可以通過獲得ISO 9001等國際認證或特定行業(yè)的認證,向潛在客戶和業(yè)主展示其質量承諾。認證不僅可以提高市場競爭力,還可以加強與業(yè)主和合作伙伴之間的信任關系。最后,質量管理和認證需要與項目的實際要求相一致。施工單位需要根據(jù)項目的性質和客戶的期望來制定和實施質量計劃,并不斷改進和調整。同時,員工培訓和技能提升也是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確保團隊具備高水平的技能和專業(yè)知識[2]。
1.3 風險管理與合同談判
(1)風險評估與分析。首先,風險評估是在招標過程中識別和量化潛在風險的過程。施工單位需要仔細審查招標文件和項目要求,以確定可能影響項目成功的風險因素。這些風險因素可能包括工程復雜性、材料供應不穩(wěn)定、不利天氣條件、法律法規(guī)變化等等。一旦識別出這些風險,施工單位需要對其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確定其影響程度和概率。其次,風險分析是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的更深入的研究。施工單位可以使用各種工具和技術,如風險矩陣、蒙特卡洛模擬等,來分析風險因素的潛在影響和可能性。這有助于確定哪些風險最具挑戰(zhàn)性,需要采取特定的風險管理措施。風險分析還可以為施工單位提供更清晰的預算和計劃,以更好地應對潛在的問題。最后,風險評估和分析的結果應該用于制定風險管理計劃。這個計劃包括具體的風險應對策略,以及在合同談判中與業(yè)主商討的議價點。施工單位可以考慮采用多種方式來降低風險,如采購保險、制定風險分擔協(xié)議、合理定價等。合同談判是風險管理的一部分,施工單位需要確保合同條款明確規(guī)定了風險分擔責任和相關的風險管理措施。
(2)合同談判與風險分擔。首先,合同談判是確保合同條款與風險分擔責任清晰明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施工單位需要與業(yè)主充分溝通,以確保合同中包含了必要的風險管理措施和相關責任。這可能涉及到風險分擔協(xié)議,明確規(guī)定哪些風險由施工單位承擔,哪些由業(yè)主承擔。同時,合同中應明確規(guī)定風險事件發(fā)生時的應對程序和相關賠償機制。其次,風險分擔是根據(jù)項目的性質和實際情況來確定的。一些風險因素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但可以通過合同條款來明確責任。例如,如果項目地區(qū)常常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施工單位和業(yè)主可以協(xié)商確定對應的風險分擔方式,如誰負責修復損壞的設施或承擔相關費用。最后,合同談判還應考慮各方的利益和風險承受能力。有時,為了贏得項目,施工單位可能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但同時需要確保相應的回報。在合同談判中,需要謹慎平衡各方的需求,以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xié)議[3]。
2 成本管理與控制措施
2.1 成本估算與預算制定
(1)成本要素的確定。首先,成本要素的確定是估算項目總成本的基礎。這些要素通常包括勞動力成本、材料成本、設備租賃成本、管理費用、風險管理成本等。施工單位需要仔細考慮每個要素,并確定其在項目中的具體應用和費用。例如,勞動力成本可能涉及工人的工資、培訓費用、福利等,而材料成本需要考慮材料的采購價格、運輸費用等。其次,成本要素的確定還需要考慮項目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不同類型的項目可能涉及不同的成本要素。例如,在建設一個高層建筑項目中,鋼材和混凝土的成本可能占據(jù)重要地位,而在一個信息技術項目中,人員培訓和軟件開發(fā)成本可能更為重要。最后,成本要素的確定需要依靠歷史數(shù)據(jù)、市場行情和專業(yè)知識。施工單位可以借助過去類似項目的經(jīng)驗,參考市場上的行情數(shù)據(jù),以及請教專業(yè)領域的專家,來確保成本要素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2)預算編制方法。首先,預算編制方法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最常見的包括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和比較估算法。自下而上法是一種詳細的、逐項估算的方法,通常用于復雜的項目,要求對每個成本要素進行詳細的估算,并將其總和作為項目的總成本。自上而下法則是根據(jù)項目整體特征,通過歷史數(shù)據(jù)和經(jīng)驗來估算總成本。比較估算法則是將項目與類似項目進行比較,以確定總成本的方法。施工單位需要根據(jù)項目的性質和可用信息來選擇適合的預算編制方法。
其次,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也需要考慮項目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對于復雜的項目,自下而上法通常更為適用,因為它允許對每個成本要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和估算,降低了不確定性。而對于較簡單的項目,自上而下法可能更加高效,但需要依賴準確的歷史數(shù)據(jù)和經(jīng)驗。
最后,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還受到時間和資源的限制的影響。有些項目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交招標文件,因此可能無法進行詳細的自下而上法估算。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法或比較估算法來快速估算總成本,然后根據(jù)可用時間和資源來逐步完善預算[4]。
2.2 成本監(jiān)控與分析
(1)成本控制方法。首先,一個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是制定詳細的成本計劃和預算,并將其與實際支出進行比較。這可以通過建立成本清單、編制時間表、制定采購計劃等方式來實現(xiàn)。施工單位可以根據(jù)計劃中的每一項成本來跟蹤和記錄實際支出,及時發(fā)現(xiàn)與預算的偏差,并采取糾正措施。這種方法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避免成本超支,確保項目按計劃進行。
其次,采用成本效益分析來決定是否對某些成本進行調整或削減。成本效益分析涉及權衡項目的成本與收益,以確定哪些成本是必要的,哪些可以降低或削減。施工單位可以通過評估不同成本項對項目的貢獻和影響來做出決策。這種方法有助于優(yōu)化成本結構,確保每一項成本都對項目的成功和盈利性產(chǎn)生積極影響。
最后,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協(xié)調機制也是成本控制的關鍵。項目團隊中的各個部門和利益相關者需要密切合作,共享信息,及時解決問題,確保成本控制措施得以貫徹執(zhí)行。定期召開成本控制會議,進行成本報告和分析,也有助于確保項目的各個方面都在控制之下。
(2)成本偏差分析。成本偏差分析涉及到比較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正偏差和負偏差。正偏差表示實際成本高于預算成本,而負偏差表示實際成本低于預算成本。通過對這些差異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底哪些成本項出現(xiàn)問題,以及導致偏差的原因是什么。成本偏差分析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糾正措施。如果出現(xiàn)正偏差,施工單位可以通過調整計劃、優(yōu)化資源利用、重新談判合同等方式來降低成本。如果出現(xiàn)負偏差,可以檢查是否存在成本低估的情況,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來確保項目的質量和安全。成本偏差分析也有助于改進未來的成本估算和預算制定。通過分析偏差的原因,施工單位可以更好地了解項目的特點和風險,從而在未來的項目中提高成本估算的準確性。這種經(jīng)驗教訓有助于提高項目管理的水平,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偏差。
2.3 變更管理與成本調整
(1)變更識別與評估。首先,變更識別是指及時發(fā)現(xiàn)和記錄項目中的任何變更請求。這可以通過建立變更請求流程來實現(xiàn),其中包括提交變更請求的程序、表單和流程。一旦收到變更請求,項目管理團隊需要快速響應,并進行初步評估。這包括檢查變更的合規(guī)性、成本和時間影響等方面。其次,變更評估是確定變更的影響并評估其成本和時間影響的過程。這需要對變更的性質和復雜性進行詳細的分析,以確定變更是否應被批準,以及如何對其進行管理。評估變更的成本包括了新增工程量、額外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等。最后,變更管理包括了變更的記錄、跟蹤和控制。一旦變更被批準,需要確保其得到妥善執(zhí)行,且不會對項目的其他方面造成不良影響。這需要建立變更控制程序,包括更新項目文件、調整預算和時間表等。
(2)成本調整策略。首先,成本調整策略需要明確定義哪些變更會導致成本調整。這可以在項目合同和變更管理計劃中進行明確規(guī)定,以避免歧義和誤解。一般來說,只有那些經(jīng)過批準的正式變更請求才能觸發(fā)成本調整,而非正式的口頭變更應受到謹慎對待。其次,一種常見的成本調整策略是采用單價或定額來確定變更的成本。這意味著為不同類型的變更制定了事先確定的單價或定額,以便在變更發(fā)生時能夠快速估算其成本。這些單價或定額可以基于歷史數(shù)據(jù)、市場價格或專業(yè)判斷來確定。最后,成本調整策略還需要考慮與業(yè)主或客戶的合同條款和協(xié)議。合同可能會明確規(guī)定成本調整的方式和條件,包括變更審批程序、成本估算方法和支付方式等。因此,在執(zhí)行成本調整時,需要遵守合同的約定[5]。
3 結語
綜上所述,施工單位在招投標策略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決策對項目的成功和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通過合理的策略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施工單位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實現(xiàn)項目和企業(yè)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顏治軍.地鐵工程施工單位的成本管理與控制策略探究
[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22,43(13):98-100.
[2] 金優(yōu)越.BIM5D技術在施工單位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
貴州大學,2021.
[3] 畢瀾.淺析施工單位成本管理思路探索[J].財經(jīng)界,
2019,(02):36-38.
[4] 鄧雙淵,林波,龐婷.施工單位招投標風險與應對研究[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14(15):202-203.
[5] 馬麗美.施工單位如何在招投標中提高中標的概率[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9):128.
[作者簡介]李曉靜(1984 —),女,山西運城人,本科,研究方向:招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