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剛,王 鵬,熊炳森
(長興縣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浙江 湖州 313100)
變應性鼻炎(AR)是由 Ig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又稱過敏性鼻炎。AR屬耳鼻喉科常見病,影響著全球10%~20% 的人口,是全球性健康問題[1]。在我國,AR的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目前已接近20%[2]。AR臨床主要表現為陣發(fā)性噴嚏、清水樣涕、鼻癢和鼻塞,可伴有眼部癥狀(眼癢、流淚、眼紅和灼熱感),40%的變應性鼻炎患者可合并哮喘[3]。AR臨床治療采取四位一體的防治結合模式,目前尚無法徹底治愈,臨床以長期控制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4]。臨床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抗白三烯藥等,通常效果肯定;但長期用藥易產生耐藥且有一定副作用,影響患者依從性。中醫(yī)藥治療AR具有副作用少、復發(fā)率低、療效良好、患者接受度高等優(yōu)勢[5]。AR屬中醫(yī)“鼻鼽”范疇,鼻為肺竅,肺在五行屬金,肺寒是津液不能收的主要病機之一[6]。筆者自擬溫肺散寒通竅湯聯(lián)合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治療AR患者40 例,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3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R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2 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女患者數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18~65歲,平均(36.69±5.45)歲;病程最短8個月,最長10年,平均(7.87±2.65)年;鼻激發(fā)試驗癥狀評分(4.81±1.27)分;嚴重程度:中度24 例,重度16 例。觀察組男、女患者數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18~62歲,平均(37.27±5.48)歲;病程最短7個月,最長11 年,平均(7.90±2.61)年;鼻激發(fā)試驗癥狀評分(4.19±1.25)分;嚴重程度:中度22 例,重度18 例。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1)符合AR的診斷標準[4];2)中醫(yī)辨證為肺虛感寒型[7];3)年齡≥18 歲;4)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不符合AR診斷標準或中醫(yī)辨證屬其他證型者;2)肝腎功能不全者;3)2 個月內接受過相關治療者;4)哺乳期、妊娠期女性;5)其他原因導致的鼻炎(感染性鼻炎、激素性鼻炎、藥物性鼻炎、腦脊液鼻漏、血管運動性鼻炎)及鼻息肉患者;6)心律失常者。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氯雷他定糖漿[萬特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01)]口服,每次10 mL,每日1次;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483),每次每個鼻孔1 噴(32 μg),每日2 次。觀察組:氯雷他定糖漿口服、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鼻噴同對照組;另予溫肺散寒通竅湯水煎服,方藥組成:麻黃9 g,桂枝10 g,白芷10 g,細辛5 g,蒼耳子15 g,辛夷15 g,鵝不食草10 g,烏梅12 g,防風10 g,黃芪10 g,僵蠶10 g,白芍10 g。甘草10 g,每日1 劑。水煎取液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每次150 mL。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 周。治療期間囑咐患者控制環(huán)境,保持室內濕度、防塵螨、減少致敏花粉吸入,忌食魚腥、辛辣、生冷食物。
2.2 療效標準 依據“中醫(yī)耳鼻喉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鼻鼽”的療效標準判定
2.3 觀察指標 1)癥狀評分:對鼻部癥狀流涕、鼻塞、鼻癢、噴嚏按無癥狀(0 分)、癥狀輕微易忍受(2 分)、癥狀明顯尚可忍受(4 分)、癥狀不能忍受,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6 分);對眼部癥狀眼癢、眼紅、流淚按無、輕微、明顯、嚴重分別計0、1、2、3 分,治療前及治療2 周后評價。2)生活質量評分:應用鼻結膜炎生活質量調查問卷(RQLQ)[8]評價,7個方面共28個項目,分數越高表示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越大。
3.1 溫肺散寒通竅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AR的療效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溫肺散寒通竅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對AR患者鼻部、眼部癥狀的改善 見表2。
表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鼻部、眼部癥狀評分比較分)
3.3 溫肺散寒通竅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對AR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見表3。
表3 2 組患者治療前后RQLQ評分比較分)
變應性鼻炎(AR)是臨床常見鼻病,隨著我國工業(yè)化進程的推進,AR的發(fā)病率呈增長態(tài)勢。環(huán)境因素被認為是本病的主要發(fā)病原因,包括空氣污染、飲食、生活方式和遺傳因素[9]。目前西醫(yī)藥物治療主要應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10],布地奈德能對炎癥介質進行有效的抑制,是目前治療 AR 最有效的治療藥物之一,為治療AR的一線用藥[11]。氯雷他定是二代長效抗組胺藥,適用于由 IgE 介導的變態(tài)反應疾病,能夠緩解AR的鼻部和眼部癥狀,對中樞組胺 H1受體的親和性低,對外周組胺 H1受體有選擇性拮抗作用,因此沒有中樞鎮(zhèn)靜作用,避免出現瞌睡癥狀。目前兩者聯(lián)合普遍應用于變應性鼻炎的治療,雖可有效緩解癥狀,但治標不治本[12]。
AR屬中醫(yī)“鼻鼽”范疇,肺虛感寒型患者由于患者肺氣虛,衛(wèi)不固表,腠理疏松,風寒之邪趁虛而入,肺受寒邪,肺開竅于鼻,肺氣失宣,鼻竅不利,則見鼻塞流涕、鼻癢諸癥;治當溫肺散寒、益氣固表、祛風開竅。擬方溫肺散寒通竅湯,選用麻黃味辛發(fā)散,性溫散寒,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桂枝辛甘溫煦,宣陽氣于衛(wèi)分,助衛(wèi)實表;白芷宣利肺氣,解表散寒,以通鼻竅見長;細辛芳香透達,入肺經散在表之風寒,散風寒、化濕濁、通鼻竅;蒼耳子辛溫宣散,散外之風寒,善通鼻竅、除鼻塞;辛夷芳香通竅,其性上達,外祛風寒,內升肺胃清氣,善通鼻竅;鵝不食草通肺竅、利鼻氣;烏梅入肺經,斂肺氣;防風發(fā)表散風止癢;黃芪補益肺氣,益衛(wèi)固表;僵蠶祛風止癢;白芍斂陰和營,與桂枝聯(lián)用調和營衛(wèi);甘草調和藥性。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上方中桂枝主要成分桂皮醛能夠抑制由IgE介導的肥大細胞顆粒反應,降低補體活性,具有抗過敏作用[13];龍彤等[14]通過動物實驗證實白芷可通過調節(jié)Th17/Treg平衡減輕AR小鼠鼻黏膜組織損傷,緩解AR癥狀;王康等[15]通過網絡藥理學方法研究發(fā)現蒼耳子對AR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通路、多靶點、多功能特點;辛夷揮發(fā)油可減少組胺的釋放,維持Th1/Th2平衡,治療過敏性鼻炎[16];防風-烏梅藥對可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發(fā)揮抗過敏作用[17];陳旭青等[18]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黃芪甲苷可通過下調JAK2/STAT6信號通路及ROS水平改善小鼠的變應性鼻炎。
本文觀察結果提示:溫肺散寒通竅湯有助于減輕AR患者鼻部、眼部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西藥布地奈德、氯雷他定聯(lián)合用藥可提高臨床療效;其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