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興妹 江蘇省如皋市如皋師范學校附屬開發(fā)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有58棵海棠樹,每到海棠花盛開的春季,海棠大道就成為了幼兒園一道亮麗風景線,成為了孩子們每日的向往地,成為了師生嬉樂的海洋,或欣賞、或拍照、或寫生……其樂融融。
回想上一年春天,因為新冠疫情,居家成為日常。不管孩子來不來幼兒園,海棠都在那里,伴隨春意肆意生長,在延遲開學的居家日子里,豈能讓孩子錯過對熟悉的海棠大道的美好向往。抓住園內(nèi)這一自然資源,我們以空中觀察為主線,開啟云賞海棠的十多期線上互動課程,在空中和孩子一起感受它的春天和蓬勃的生命力量;在空中和孩子心心相印,走過一段牽起心靈的美好時光;在空中,家園同行,讓海棠舒緩我們緊繃的心弦;在空中,感受相同資源不同時期背景的課程旅程。
不能來園的時光里,以視頻的形式幫孩子們調動已有經(jīng)驗:好久不見,甚是想念!還記得去年春天里,我們在海棠花下的故事嗎……短小而富有情感的短視頻讓不能來幼兒園的孩子們打開了回憶,激發(fā)對海棠花的期待與好奇。
居家期間,能和幼兒園海棠花親密接觸的是值班老師。值班老師從海棠花剛冒出小芽的那天起,每天負責跟蹤拍攝照片或視頻進行群分享,持續(xù)傳遞海棠花生長的信息,讓孩子在家里通過云端觀察海棠花一天一天的變化。通過空中觀察互動實現(xiàn)對春天的感知、關愛、多形式表達;在云端堅守春天,享受師幼互動帶來的美好,在每日盼望海棠花開的同時,期待生命奇跡。
值班老師從固定的地點拍攝整個海棠大道,表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道從光禿禿到粉色繁華那種蘇醒的力量。再用不同顏色的絲帶鎖定幾根枝條,固定幾個角度打卡,體現(xiàn)海棠花的持續(xù)變化和開花的過程。鼓勵每個“攝影師”根據(jù)自己的審美自由拍攝,每一片葉子、每一個花苞、嫩芽上的絨毛,甚至沉浸花海中的自己,讓孩子感受海棠的另一番美。
為了拍好海棠花,值班老師的拍照姿勢千姿百態(tài),有的站,有的蹲,有的趴在地上,有的站在高處,有的湊近距離,有的拉遠距離。將同一朵花在不同角度拍出來的照片,與老師的拍照姿勢同步分享給孩子們,讓孩子猜一猜鏡頭下每一張照片背后的拍照姿勢。鼓勵孩子到自家周圍用手機從不同角度拍攝春天的花,引發(fā)孩子關注和發(fā)現(xiàn)拍照的小秘密。
孩子們對帶上手機當個小小攝影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云端分享他們置身小河邊、田野里、山坡旁、院子里的各種歡暢,拍到了花苞、葉苞的嬌嫩,小種子發(fā)芽帶來的驚喜,以及春姑娘走過的每一個地方悄悄發(fā)生的變化。除了用影像表達春意盎然,利用云端一起欣賞春天的詩歌,朗讀春天的童謠,還把鏡頭下的春天編進兒歌里,用語言表達春天的美好。
盼望著盼望著,第一朵海棠花開了!值班老師迫不及待地給它系上紅蝴蝶結,分享大驚喜。
(1)宣布“開花冠軍”。
在這場開花比賽中,有一朵海棠獲得了第一名,成了海棠大道上的大明星。鏡頭對準“花明星”,從不同角度留下它驕傲的樣子,并發(fā)起互動:哪一張是站著拍的,哪一張是蹲下拍的,哪一張是遠處拍的,哪一張是近處拍的……鼓勵孩子在自家找一朵花,嘗試站在不同的角度拍一拍,欣賞各自的拍攝效果。
(2)民間文化“頭生花”。
有人在群里說這是海棠大道上的“頭生花”,互動隨即而來。引導孩子當小記者采訪爺爺奶奶,什么是“頭生花”“頭生子”“頭生蛋”,在提問、采訪、做記錄中進行角色體驗,并用清楚的語言在群里講述自己的采訪經(jīng)歷,學習聚焦話題進行交談,鼓勵對感興趣的話題積極追問,積累有關記筆記的經(jīng)驗。
關于“頭生”的采訪記錄表什么是頭生蛋?它能吃嗎?什么是頭生子?家里誰是頭生子?采訪中,還收獲了哪些關于頭生的知識?
接下來的第二天、第三天,隆重推出亞軍、季軍。孩子們發(fā)現(xiàn)即使是同一根樹枝,開花有先有后、花瓣有多有少。每一朵海棠花的花瓣數(shù)量不完全一樣,在5—12片之間不等,引發(fā)了怎么數(shù)花瓣、春天的花朵中誰的花瓣最多等探究活動。
一天,值班老師分享了一張圍墻外面的薔薇用盡全力將枝頭伸進海棠大道,纏繞在海棠枝頭的照片,引發(fā)了孩子們的好奇:這不是薔薇嗎?怎么還沒開花呀?咦,海棠沒長葉子就能開花?身邊還有哪些花是先開花再長葉子的呢?由孩子發(fā)起觀察、統(tǒng)計身邊先開花后長葉、先長葉后開花的植物。
邊欣賞著盛開的海棠,邊期盼著薔薇的盛開,孩子們很好奇,海棠花從花苞到開放需要多少天,花期有多長。通過看日歷、日歷里的小秘密、用紙或電腦自制海棠日歷,讓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找到答案。
正當海棠大道盛開之時,值班老師分享的一棵剛剛有花苞的海棠花再一次引發(fā)孩子們的好奇:這是哪里的花呢?孩子們直接連線值班老師,要求跟著鏡頭去尋找,原來是教室后面的一棵海棠樹。都長在幼兒園里,為什么有的開得快,有的開得慢呢?接下來的幾天里,孩子們觀察屋前屋后的花,老師分享自家屋前屋后的海棠花,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和光照有關。
“輕風親吻著花木,暖陽灑遍每個枝頭,那一樹一樹的海棠花開,悄然挺立,以婀娜的身姿,扮靚了校園。雖欠桃花的嫵媚,也少杏花的素雅,卻擁有端莊的氣質,清麗的容顏,增絲絲詩意溢童年,添縷縷溫馨藏心田……”老師們自編的海棠花開配樂朗誦視頻,拉開了對海棠花的各種贊美,孩子們收集關于海棠花的古詩、名畫、小視頻、簡筆畫、國畫、撕貼畫、寫生畫等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對海棠花的經(jīng)驗越發(fā)豐滿。
正當海棠盛開時,下起了綿綿春雨,雨中的海棠更加動人。值班老師照片下的海棠花和海棠大道經(jīng)過雨水的沖洗,不但沒有衰敗,反而開得更加艷麗多姿,點亮了整個校園。孩子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對海棠的云欣賞將課程拉向了情感的至高點,風起雨至花瓣落,我在海棠樹下等你,對相聚日子的很多個聯(lián)想由此拉開更長的序幕……伴隨觀察生成的空中互動不斷疊加,孩子們在每日的連線中不斷成長!
隔空并沒有隔離感情和表達,面對美、面對精心的愛和持續(xù)的課程推送,支持孩子、老師、家長在群里真情互動。
孩子說:“媽媽,我感覺今年的海棠特別美! ”“媽媽,我想去幼兒園看望海棠花!”“我們家旁邊有海棠花嗎?我也要每天都去看望它,分享我發(fā)現(xiàn)的小秘密!”
老師說:“在這里工作了八年,每年春天課程都會用到海棠花資源,但從沒有像今年這樣近距離地觀察它的每一片葉子,每一個花苞,甚至嫩芽上的絨毛! ”“我看到了往年沒有看到的美,也跟著孩子學到了許多關于海棠、關于春天花朵的科學知識,感謝孩子們!”
家長說:“生活的美好,就是于尋常光景中發(fā)現(xiàn)美好!”“居家的時光里,感謝幼兒園和老師每天安排的分享與互動,給宅家生活帶來更多的生機和樂趣,也讓我們學會了如何通過觀察讓孩子獲得更多學習與發(fā)展。”
海棠花資源進入線上課程的過程,是對家長宣講《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大好契機。每期的推送里留有專門的版面,用文字說明家園互動要點,解讀每一個互動中給不同年齡段孩子帶來的發(fā)展可能,引領家長理解《指南》。家長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觀察庭前院后的春意也是對實地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的兒童學習方式的再理解。
信息時代自然資源進課程讓幼兒獲得了更全面的發(fā)展。線上課程內(nèi)容不僅有傳統(tǒng)春天課程中對周圍變化的觀察、對春天文學作品的欣賞和藝術表達,更有以空中觀察課程打開方式的關于攝影、頭生、花日歷、冠亞軍、花期與光照等鮮活的經(jīng)驗,并讓各領域之間發(fā)生內(nèi)在邏輯,對春天的感知更全面。
有準備的人力資源利用讓課程真正以“春天的視角”與春天相遇。空中課程全園參與,保育老師、食堂司務長也加入了觀察拍攝隊伍,從無意拍攝到有意拍攝的背后,一邊是以最美的心意展現(xiàn)園本自然資源的最美芳華,一邊是對春天資源大概念的深化。
當然,線上課程也留有許多遺憾,例如不能第一時間捕捉到幼兒的信息與反饋帶來師幼互動的局限性;由于幼兒園統(tǒng)一的推送,班級自主審議的節(jié)奏路徑不一致,難以順應不同幼兒的需求等等。不過,居家線上課程的經(jīng)歷打開了園本春天課程“我們的海棠”新局面,積累了線上互動教育教學活動的經(jīng)驗,讓我們能更加靈活運用園本自然資源,實現(xiàn)教育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