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忘書
20世紀60年代,福特掌門人亨利 · 福特二世準備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大展拳腳,給歐洲人帶來一點小小的震撼。因為只有做到了這一點,開疆辟土才會顯得師出有名。不過當年的福特并不擅長造賽車,于是他們決定收購一家歐洲車企,比如在勒芒稱雄多時的法拉利。1963年的那場談判原本十分順利,直至福特提出要讓恩佐讓出所有的賽事控制權(quán),這個霸王條款觸碰到了恩佐的底線,畢竟對于法拉利來說,賽道就是命門。所以那次談判的結(jié)果非常不愉快,而這也為后來的勒芒大戰(zhàn)埋下了伏筆。
回到歐洲的亨利 · 福特二世做了一個決定:干翻法拉利。初代福特GT40,或者叫GT40 MK I就在福特和Lola的合作下誕生了。GT的意思是“Grand Touring”,可以簡單翻譯成“豪華旅行車”,因為勒芒比賽動輒要跑四五千公里,幾乎等同于一場高強度的遠行。而“40”指的是整車高度只有40英寸,也就是1029毫米! 它的4.2升V8發(fā)動機,對上了法拉利275 P的3.3升V12發(fā)動機,但遺憾的是,3臺GT40 MK I出師不利,全部未能完賽。
鎩羽而歸后,福特找到了兩位在極限駕駛上經(jīng)驗頗豐的傳奇人物,分別是“Cobra之父”卡羅爾 · 謝爾比,以及他的摯友—機械師兼車手—肯 · 邁爾斯。兩人通力合作,在1965年斬獲了戴通拿2000公里耐力賽冠軍和賽百靈12小時耐力賽的亞軍。但遺憾的是,他們還是沒能撼動法拉利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統(tǒng)治地位。
越挫越勇的福特在1966年推出了GT40 MK II,排量從4.7升拉高到了7.0升,同時一次派出了13臺車出征勒芒。盡管法拉利那邊也推出了實力不俗的330 P3,但福特賽車的升級力度過于強大,再加上肯·邁爾斯大膽狠厲的駕駛風格,福特GT40車隊輕松包攬了前三名。不過這次勝利并不順利—為了留下“三臺福特GT40同時撞線”的世紀畫面,高層讓謝爾比給領(lǐng)跑的邁爾斯下達命令:壓低速度等一下隊友。邁爾斯照做了,但代價是冠軍頭銜被當時29歲的隊友布魯斯 · 邁凱倫奪去。因為對方的發(fā)車位置落后邁爾斯約8米,理論上的完賽距離更長一些。拜這一騷操作所賜,邁爾斯遺憾錯過了“在同一年贏下賽百靈、戴通拿、勒芒三大拉力賽”的曠世大滿貫。
當年的福特GT40其實是有公路版的,但因為整個底子太賽制太極端了,這個版本一共只造了7臺。福特GT系列真正向民眾敞開懷抱,已經(jīng)是千禧年之后了。2002年,他們在北美車展上推出GT40 概念車,作為百年慶典預熱的一部分。而僅僅是過去兩年,它就進入了組裝生產(chǎn)階段,并正式定名為福特GT。
老粉絲一眼就能看出來,福特是準備造一臺“21世紀的GT40”。因為新車和初代目實在是太像了,不僅都裝備著大排量V8發(fā)動機,且車身都是又寬又扁的狀態(tài),只不過尺寸大了整整一圈。福特GT使用了很多頗具前瞻性的造車技術(shù),比如它的中央通道,就是攪拌摩擦焊(FSW)的壓鑄鋁件。此外,設(shè)計團隊還在減重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它的車殼、地板、管狀車架,以及前機蓋里的支撐架,都使用了鋁合金這一輕量化材料,發(fā)動機艙蓋和座椅等部件,則用上了碳纖維。而最大功率550馬力的5.4升機械增壓V8發(fā)動機,則是福特GT極速能達到330公里/小時的關(guān)鍵。
因為福特威克森工廠于2007年關(guān)閉,這臺美式超跑只造了四年就倉促停產(chǎn),滿打滿算只有4038臺。而福特GT的第二代車型,更是隔了將近十年才姍姍來遲。而且因為極嚴苛的保密工作,直到它在2015年亮相北美車展時,大家伙兒才知道福特并沒有擱置GT的開發(fā)。據(jù)當時的設(shè)計總監(jiān)說,全公司只有十二個人可以進入福特GT的設(shè)計工作室。
我們拿到了樂高機械組2023年3月份的拳頭產(chǎn)品福特GT,零件共有1466片,單從零件數(shù)量上看,你就會知道這套樂高能體現(xiàn)出很多車身細節(jié)。首先第二代福特GT所追求的,仍舊是極致的空氣動力學。它使用了LMP組原型車慣用的淚滴形座艙,腰部進氣口也變大了一些。為了保證低風阻,福特GT做出了很多犧牲。比如它的座椅是不可調(diào)的,裝載空間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這款樂高上也能看出,其座艙是相當局促的。車尾部分的鏤空發(fā)動機艙可以像前機艙蓋一樣掀起,而后就能看到內(nèi)部的V6心臟了。研發(fā)團隊曾考慮過V8甚至V12發(fā)動機,但為了更高的設(shè)計自由度,他們最終為新GT裝上了體積更小的V6發(fā)動機。不過雖然汽缸數(shù)減少了兩個,但功率卻從550馬力加到了660馬力,極速也進一步突破到了347公里/小時。
在模型上,我們能看到發(fā)動機使用了透明的零件,目的就是讓你清晰地看到黃色汽缸的活塞運動。當你轉(zhuǎn)動它的后輪時,汽缸就會跟著動起來。翻過來之后,我們能看到后輪的差速器構(gòu)造,以及紅色的傳動軸。它前后輪各有一套懸架系統(tǒng),回彈力度也很舒服。在桌面推動時,你可以通過旋鈕來完成轉(zhuǎn)向。轉(zhuǎn)向幅度能達到30度,整個車身動態(tài)也做得細節(jié)十足。
新款福特GT的一大特點是碳纖維單體殼車身,設(shè)計師用螺絲把它固定在了鋁制副車架上,再加上康寧提供的強化大猩猩玻璃,以及其他一些減重方案,其總重比前輩輕了60公斤。它的蝴蝶門也得到了很寫實的還原。為了保障足夠的開啟角度,樂高團隊給它加了一套聯(lián)動支撐桿。而它的尾翼能根據(jù)駕駛模式調(diào)整角度,從而改變下壓力。如果有必要,它甚至能豎起來輔助剎車。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樂高機械組的尾翼也支持升降。你只要用手指撥動駕駛室里的操縱桿,尾翼就能動起來了,這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
從福特GT40立項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六十年。但今天的福特GT,和當年那臺仍然高度神似。盡管福特GT并非公認的“美國國民跑車”,但論及國際影響力,它必然穩(wěn)坐頭把交椅。
1967年奪冠的GT40 MK IV,更是首個完全在美國設(shè)計和制造的勒芒冠軍車。我們相信福特不會放棄GT 3.0,只是大概率還要等上好幾年。那時的它會變成什么樣子?V6、V8還是V12?燃油、混動還是純電?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