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有著很深的學問。影響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原因很多,有教師因素,如鉆研教材不深、備課不充分;也有學生因素,如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個別學生自制力比較弱等等。課堂的實效性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的多種形式學習策略等值得教師們深思。我是一個三十一年教齡的小學語文教師,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學生是主體。每次授課前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就能減少,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課堂上,教師要走下講臺,到學生中去,建立師生平等的關系,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通過動手、動口,交流、展示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做到井然有序。這樣,問題由學生提出,在教師的調控下進行的教學,就可以使教學動機和學習動機得以統(tǒng)一,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為學服務。
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一上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引起來。如我在教學《自相矛盾》一文時,這樣設計導入——古代戰(zhàn)爭時,最重要的武器是什么?是矛和盾。當你手上拿著天下無敵的矛,和天下第一的盾,卻被別人的一個問題弄得啞口無言,這是怎么回事呢?本課我們就來學習《自相矛盾》從中找出原因。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競爭。比如在課堂建立競爭機制,比如“比越趕幫超”小組,按照學習能力分小組競賽,在競賽中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多種學習形式貫穿于課堂。在語文課上,我們應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勤思多問?!盾髯印防镎f:“知而好問,然后能才。”告訴學生學習時一定要做到多思考、多提問,要想盡一切方法由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探究問題。教師在旁邊多鼓勵,學生認真分析,可能就會成功解決,并且在恰當時機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引導,指明思路,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通過自己的實踐、總結、完善和創(chuàng)新,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掌握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爭取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里得到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