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淄博市周村區(qū)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頭雁計劃”區(qū)級專項課題《小學古詩文教學的問題與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2ZHJZX009)的階段研究成果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古詩詞的學習,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其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體會到我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在古詩詞教學中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通過“腳手架”的合理搭建,為學生營造符合學情的合作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有效性。
一、依據(jù)學情搭建“腳手架”,讓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基礎
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相對偏弱,為了提高學生的古詩詞教學參與度,教師要精準把握學情,利用好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出符合學生學情的“腳手架”。教師可以通過詩詞誦讀、賞析、默寫等形式進行摸底,摸清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情況。也可以向家長了解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了解學情。只有準確掌握學生的學情及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搭建恰當?shù)摹澳_手架”。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一課時,在授課前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調(diào)查分析,學生大部分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古詩詞自學能力,通過課前的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幾首詩的大意、寫作背景和意圖,但是學生對詩的韻律及知識的遷移有所不足,這時就需要教師依據(jù)掌握的學情設計出適合學生基礎的“腳手架”:學會本課7個生字“祭、乃、熏、亥、恃、哀、拘”,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從而感受詩的平仄韻律之美,能感悟詩的意境及蘊含的思想——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在教授《示兒》一詩的基礎上,用《題臨安邸》《己亥雜詩》這兩首詩進行補充,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理解古詩的意思,做到知識的升華和遷移體會詩人情感。
二、依據(jù)情境搭建“腳手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認知有限,他們很難自覺對古詩詞展開自主聯(lián)想和想象,需要教師搭建學習情境“腳手架”協(xié)助完成。在教學時,搭建豐富的情境腳手架,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搭建腳手架的方式很多,可以利用文字、圖片,也可以播放與詩詞有關的影視片段,還可以通過課本劇的形式創(chuàng)設、演繹情境,加深對詩詞的學習。例如在教學《夏日絕句》一詩時,我搭建了這樣的“腳手架”——在上課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播放《夏日絕句》賞析視頻,在出示視頻后,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腳手架”:作者是誰?項羽是誰?作者為什么思項羽?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通過“腳手架”的搭建,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詩詞內(nèi)容,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依據(jù)發(fā)展需求搭建“腳手架”,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字詞意思和詩句大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和發(fā)散思維。這就需要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搭建一定的內(nèi)化“腳手架”,“腳手架”的搭建要注重引導學生的獨立思考,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輔助學生地完成古詩詞學習。通過問題式腳手架與工具腳手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例如在教學《暮江吟》時,先給學生提供預習單,在預習單里為學生創(chuàng)造幾個問題“腳手架”:“九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九月初三的月亮是啥樣的?”“這首詩作者細致觀察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這首詩中,你們認為哪些字用得非常傳神,它們有什么含義?”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問題腳手架的層層深入,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理解古詩詞大意,了解古詩詞的情感基調(diào),學生就會在逐漸深入中不斷突破現(xiàn)有的思考水平,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進而掌握學習古詩詞方法。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古詩詞教學中依據(jù)學情,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效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