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于藝術品的收藏,歷來為高校藝術院系所重視。這些被收藏的藝術品,不僅可以用來觀摩、研究、教學,還能以此建立起藝術院系的精神圖譜。藝術品的收藏,在時間久遠上見基因傳承,在質量高低上見學術眼光,在數(shù)量多少上見教學底氣。本期我刊繼續(xù)報道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收藏的現(xiàn)代名家山水畫作品。
對現(xiàn)代山水畫發(fā)展的整體風貌以及各派、各家包括作品間傳承、變革關系等的了解,可參閱陳傳席的《中國山水畫通史》、王伯敏的《中國繪畫史》,以及李鑄晉、萬青力的《中國現(xiàn)代繪畫史·民國之部》等。在把握大背景、大脈絡的基礎上,我們再來審視安徽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安師大)美術學院收藏的現(xiàn)代畫家之山水畫作品,進而鑒別、欣賞??偟膩砜?,安師大美術學院此類收藏雖數(shù)量有限,但質量較高,且多出自大家名家之手,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值得推介的有黃賓虹、蕭謙中、溥雪齋、黃君璧、張大千、吳鏡汀、關山月、王石岑、岑學恭等人的作品。
現(xiàn)代山水畫史上最有成就的畫家應該是黃賓虹和傅抱石,黃賓虹的山水畫將傳統(tǒng)的北宗和南宗加以糅合后,進行渾厚華滋的表現(xiàn),可以說已直達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核心。更重要的是,他通過衰年變法,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文學化、程式化的表現(xiàn),推向了圖式化的詩性哲學創(chuàng)造,在技法、風格和觀念上推開了中國山水畫的現(xiàn)代之門,為此后畫家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啟示和參照。與黃賓虹相比,傅抱石的山水在皴法上有其獨特創(chuàng)造,加之個人的寬闊胸襟和天縱才情,將傳統(tǒng)山水畫的詩情表達推向新的高度,形成極具感染力的獨特風貌。但在整體上,他的山水畫還是在傳統(tǒng)脈絡中向前推進,其在畫史上的位置以及其作品的學術性等,似乎不及賓虹老人。據(jù)此而言,安師大美術學院收藏的黃賓虹作品,雖只是一頁簡略勾勒的寫生畫稿或臨古畫稿,而非大制作,卻也形式完整、意趣濃郁,一眼便能看出黃家的用筆本色和格調(diào)。蕭謙中的《擬鷗波老人大意》,無論就筆墨、著色、構圖、韻味和意境看,都稱得上精彩之作。鷗波是趙孟頫的號,鷗波老人自然就是趙松雪了。蕭雖是安徽懷寧人,卻成名于北京,是當時北方的著名畫家。在畫史上,他與蕭俊賢并稱“二蕭”,加上胡佩衡,又被稱為“二蕭一胡”,足見其藝術影響之大。溥雪齋的《仿梅壑散人》作于“己未初冬”即1919年初冬。梅壑散人即查士標,他是新安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書法家和詩人。溥雪齋是清皇室的直系子孫,三兄弟皆以畫名。他早年與溥毅齋、關稚云、溥心畬等組織松風畫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北京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修養(yǎng)全面,成就甚高。此作雖為仿古,亦可窺見其繪畫功力、情趣和格調(diào)。黃君璧是立足傳統(tǒng)而推陳出新的山水畫大家,后來與張大千、溥心畬一道被稱為中國臺灣地區(qū)的“渡海三家”,知名度很高。他的這幅《秋山紅葉圖》是“戊寅秋日寫于成都”,也就是1938年秋天在成都所畫,此時他擔任中央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與徐悲鴻等往來密切。從時間上看,他應該是在1937年隨中央大學藝術系遷到重慶的,此后在成都舉辦過畫展,可能多次到過成都,那么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地點似乎就沒有問題了。一般而言,黃君璧的畫主要學石谿等,又上溯王蒙,同時受嶺南畫派影響,風格比較蒼茫,當然其不同時期作品,尤其是1949年前后的作品風格上有明顯變化。這幅畫在筆墨、結構上與他近于石谿“蒼茫”風格的作品就有所不同。陳傳席先生曾說:“黃君璧的畫風不止一種,他41歲時所作《楊柳岸曉風殘月》一畫,用輕筆勾勒,小青綠設色,境界極清雅?!保ā吨袊剿嬍贰?,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年版,第658頁)而同樣是41歲所畫的這幅《秋山紅葉圖》,也具有“勾勒”和“極清雅”的特征。可見,這幅藏品對于研究黃氏畫風的變化具有積極意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安師大美術學院還收藏有黃氏弟子王石岑、岑學恭的多幅作品。岑學恭1944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黃君璧等,后來成為著名的山水畫家。王石岑是抗戰(zhàn)時期在重慶隨黃君璧學畫,成為其嫡傳弟子,抗戰(zhàn)勝利后在南京繼續(xù)隨黃氏游,并深受器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王石岑回皖,先后任安徽省書畫院副院長、安師大美術系教授等,又曾擔任首屆中國畫研究院院委。王石岑先生的繪畫以山水為主,成就也最高。其山水畫風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比較接近黃氏風格,六七十年代時一方面汲取新安畫派、宣城畫派等傳統(tǒng)元素,一方面借鑒黃賓虹、傅抱石等,又深入生活,注重寫生,創(chuàng)作出許多具有地域特色、個人面貌的優(yōu)秀作品,受到廣泛關注。20世紀70年代末到1985年前后,王石岑放筆作山水,進入變法期,他轉益多師,又融匯詩書畫等多方面因素,在新時代將新安畫派山水畫藝術推向新境界、新高度,初步形成了鮮明的極具感染力的個人風貌。可惜此后他因病臥床,基本不能作畫,使其極具空間的藝術探索戛然而止,殊為可惜。而安師大美術學院一并收藏黃君璧、王石岑、岑學恭師生三人的作品,為我們研究師生間的傳承和變革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張大千所作《夜雨響山扉》的價值無須多言,而就作品本身的藝術水準看,雖空靈深遠、簡括雅逸,似稱不上精品力作。這幅畫上有雙題,其一為題詩及跋語,很有意思,也很有價值。其云:“夜雨響山扉,峰峰白練飛。水雞聲不住,云氣暗周圍。老米一派傳至房山而為房山,至方壺而為方壺,一人自有一人之面貌,一人自有一人之性情,若刻舟求之劍,與遠矣。庚辰二月青城山中坐雨寫此并記,大千張爰。”“夜雨”云云,為借用石濤的一首題畫五絕,其中“水雞聲不住”中的“住”,石濤原題似為“斷”。當然,有可能苦瓜和尚曾多次題寫,也有寫為“住”的,究竟如何,待考。就此畫的結構、畫意來看,題此詩似不完全合拍,只能加以想象了。而詩后跋語,對于研究大千先生的繪畫思想有參考價值。吳鏡汀的這幅《湖莊清夏》畫得既精謹又灑脫,韻致、境界都好,稱得上佳構。畫中款題:“甲申冬十二月,山陰鏡汀吳熙曾?!眳鞘想m生于北京,但祖籍為浙江紹興,故云“山陰”。熙曾則是他的原名,鏡汀原是他的字,后來卻以字行?!凹咨辍笔?944年。吳鏡汀是金城的弟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xié)理事等,是成就很高的著名山水畫家。關山月的《夏收圖》與其常見作品不大相同,有別致。畫上款題:“癸未五月于西京客邸,嶺南關山月?!边@里的“癸未”年應該是1943年,西京則是西安。關山月是嶺南畫派中的山水畫大家,尤其他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影響巨大,也使其聲名遠播。1943年他曾在重慶舉辦“西北風景寫生畫展”,又到敦煌臨摹壁畫,故完全有可能“于西京客邸”。他當時舉辦以西北風景為題材的寫生畫展,而從這幅畫的內(nèi)容來看,有可能是同時期作品。關山月20世紀40年代的作品留存到今天的恐怕不會太多,而且越往后越少,那么安師大美術學院收藏的這幅關氏早期作品,無論就現(xiàn)代畫史和個人研究來看,都不可輕易忽視。此外,像祁昆、孔小瑜等所作的與人物相結合的山水作品,也值得留意、玩味。
安師大美術學院有很高規(guī)格的山水畫收藏是令人驚艷的,也出乎一般人意料。名作自流光,希望能在日常的教學和研究中發(fā)揮這些作品充實歷史、啟迪人心、激發(fā)情懷的文獻和美學作用。
(作者:李叢芹,博士,教授,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本專題責任編輯:石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