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組建
江南望族無錫楊氏,歷史悠久,世代書香,尤以發(fā)展近代地方工業(yè)著稱,貢獻鄉(xiāng)邑。楊家排名第八位的楊令茀(1887年—1978年),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畫家,更是一位愛國女儔。楊令茀一生心系家鄉(xiāng),遵照其生前遺囑,侄兒楊通誼先生謹遵遺愿,將共計108幅其早期的書畫作品,捐獻給了她家鄉(xiāng)——無錫博物院。
作為無錫博物院展覽部主任,自2021年9月接到展覽命題以來,我們迅速組建了策展團隊,由蔡衛(wèi)東院長作為學術顧問,由我擔任策展人,楊琪蕙擔任總體形式設計。此次書畫展,是楊令茀女士首次在無錫博物院的獨立展覽,也是我從美術館調(diào)入博物院之后獨立策劃的首個展覽。作為一個畫家,轉(zhuǎn)型成策展人,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我希望從一個畫家的視角出發(fā),通過此次展覽以示對前人的尊敬,把楊令茀傳奇的一生完整呈獻給觀眾。
大綱撰寫
為了更好地了解楊令茀的一生以及楊氏家族,我多次探訪楊氏祠堂,楊氏家族的云薖園。楊氏祠堂在管社山東南麓,鮮有人拜訪,出發(fā)前我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對楊氏家族有了一定的了解。民國年間,楊氏后裔于此建祠。祠堂后墓園有楊家墓群,以及楊令茀墓,墓前有劉海粟題“愛國女儔”刻石。而位于長大弄5號的云薖園,是1918年楊令茀兄長,時任北洋政府財政部次長的楊味云所建宅院。楊味云在進門月洞上手書“云薖”兩字。寄托了園主宦游四方,不忘家鄉(xiāng)之情。楊味云之孫楊世緘先生,雖人在臺灣,對此展覽的策劃也給予了很大的關心和支持。
回到博物院后,我認真研讀資料,查找相關文獻,撰寫了近兩萬字的展覽大綱,并幾易其稿,在蔡衛(wèi)東院長的幫助下,終于在11月初完成。
此次展覽的定位不同于以往書畫展在展示書畫,而是把畫家放在大的時代下,對時代背景和畫家生涯做全方位闡述。我給展覽命名為“清如——楊令茀的書畫世界”,“清如”二字是楊令茀的“字”,其氣質(zhì)“詩畫清流”,也如其人“此心如一”。我按照生活年代將大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楊令茀早期(1887年—1911年)作品;第二部分是其中期(1911年—1931年)作品;第三部分為中晚期(1931年—1978年)作品。不僅展出楊令茀捐獻的珍貴書畫以及與她相關之士的館藏作品,更突出了楊令茀所處每個時間段時代的變革。
在作品的選擇上,我們在院藏108件作品中甄選出二十余幅代表性精品,加以院藏的與其相關的師者陳寶琛、廉泉等人的作品,組成整個展覽作品序列。作品總體以年代為先后進行排列,以期讓觀眾清晰看出畫家的藝術發(fā)展過程。另一方面,由于楊令茀的作品轉(zhuǎn)益多師,此次也將其老師的作品選取部分展出。從對比中,不僅可以看出其師承有序,也體現(xiàn)出楊令茀非常鮮明的個性特征,無論是什么題材的作品,都表現(xiàn)出她融會貫通,小者不纖弱,大者不空泛的特質(zhì)。
如何表現(xiàn)其一生,團隊決定不拘泥于書畫作品的展示,在每個單元增加了圖版、文字以及照片。比如在第一單元,對整個楊氏家族的背景和體系做了完整的交代。觀眾可以從圖表梳理和紀錄片中更為直觀地了解楊令茀的出生境況及其龐大的家族, 深入體會文化視角下近代無錫百年工商文化精神的傳承。
實施制作
12月,展覽大綱基本確定后,按照工作計劃,設計師楊琪蕙需要在一個月內(nèi)完成九百多平方米展廳的平面、立面設計,以及監(jiān)督呈現(xiàn),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在對楊令茀一生了解之后,我們將第一單元 “豆蔻梢頭二月初” 基調(diào)設定為碧玉色,以契合其豆蔻年華和從小生活的江南氣息。除了復原云薖園之境,讓觀眾在參觀時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也通過色彩設計、視頻播放、文字展板、書畫展陳,體現(xiàn)展廳的整體感。
第二單元“楊家小妹才氣高”里面涵蓋了其在北京之友,以及故宮臨摹兩個方面。因其主要生活在北京,故以故宮紅為設計色調(diào)。楊令茀交友廣泛,涉及面廣,如何多方位的表現(xiàn),我們討論了許久,慶幸的是肖煒院長正在研究楊世緘先生家族捐贈的楊令茀所繪的《雩壇修褉圖卷》,給了我們很大的靈感,由此畫為引子,我們用圖示將楊令茀的朋友圈做了一個梳理。作品做了類比的陳列方式,而圖版的形式表現(xiàn),讓觀眾在觀看作品的同時,能清楚了解其他與之相關藝術家的特征。在展示其故宮經(jīng)歷的區(qū)域,我們又增加了中式書房體驗區(qū),讓觀眾可以駐足互動休憩。
第三單元“清風翠嶂待君歸”,在這個板塊,我們用藍色表現(xiàn)其愛國之舉和在海外漂泊之時的思鄉(xiāng)之情。我們最后選取了其典型事跡,制作了照片墻。因為其最后葬在管社山莊,而管社山莊又以荷花所為人知,所以我們在畫的周圍制作了荷花裝置,畫在花中,給觀眾以沉浸感。
為了增加公眾的積極參與和熱切關注,我們在展廳中擺放了電子書房設備等打卡點,希望通過聲、光、電這些數(shù)字化、簡潔、有趣的方式,與公眾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讓觀眾通過參觀展覽,更多地參與到藝術氛圍中來。
12月初展覽搭建制作如期開始,從前期墻面和地面的改造,到展覽開幕,不到一個月時間,展覽部12位同仁,各司其職,加班加點,在施工的關鍵階段,甚至是通宵達旦。在展覽最后落地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多次交流討論,力求用最準確、精煉的方式表達文字內(nèi)容。
展覽開幕
12月29日,展覽部與典藏部韓健民主任進行了文物點交工作。
13位同事分成4組,順利完成了文物點交和入柜。館內(nèi)其他部門也給予展覽大力的支持,無論是展廳安全保衛(wèi)、設備保障、整體保潔,還是展覽整體宣傳、新聞發(fā)布,很多部門的同事承擔了大量工作,為展覽默默付出,讓每件文物以最好的面貌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展覽于2021年12月31日在無錫博物院中區(qū)四層展廳正式拉開帷幕。此次展覽是江南文脈系列展覽之一,是無錫博物院加強館藏資源的文化價值,提升文化產(chǎn)品質(zhì)量的重要展覽。希望我們的努力能讓每一位觀眾駐足展廳,沉浸式感受無錫博物院濃厚的文化氛圍。
后記
2022年度,國家文物局公布了 “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無錫博物院“清如——楊令茀的書畫世界”展覽有幸入選,這也是無錫博物院首次獲得這一殊榮。
(作者:顧真真,策展人,無錫博物院展覽部主任)
本文責任編輯:石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