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傳媒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新媒體語境下,微信公眾號日益成為我國對外傳播的一扇窗口。本文以“瀾湄趴”微信公眾號為切入口,嘗試對其2018年至2022年間所發(fā)布的內容進行文本分析,歸納其傳播內容特點,并嘗試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為其未來發(fā)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南亞;東南亞傳播;“瀾湄趴”;微信公眾號
南亞、東南亞國家與我國在地緣上接近、文化上相通,自古以來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促使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各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愈加密切。與此同時,伴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注意力已經(jīng)開始從傳統(tǒng)媒體轉向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也日益青睞更加豐富多元的傳播形式。微信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十余年間發(fā)展成為我國國內最受歡迎的即時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平臺之一,也逐漸在國際傳播中發(fā)揮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傳播的窗口:“瀾湄趴”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外交形勢,讓友好、包容的國家形象和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為他國所知,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傳播體系、進一步提高傳播能力勢在必行。
作為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接壤之地,云南省在我國國際交流各個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下,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構建起了以省內主流媒體為主、多種媒體共同參與的傳播局面。云南廣播電視臺、云南人民廣播電臺、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等主流媒體合力向南亞、東南亞國家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發(fā)出云南聲音。其中,緬文雜志 《吉祥》、泰文雜志 《湄公河》、老撾文雜志 《占芭》和柬埔寨文雜志 《高棉》作為 “云南外宣四朵金花”,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在文化交流上搭建起了傳播平臺。
已有研究表明,社交媒體已逐漸成為受國際受眾喜愛的獲取國際信息的渠道,微信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使用頻率最高的社交媒體軟件,[1]也是部分國家對我國傳遞本國信息的重要平臺。[2]作為微信主要功能平臺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具有受眾數(shù)量大、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特點,尤其適合發(fā)布趣味性強、通俗易懂、貼近民心的新聞報道文章。云南媒體也推出了官方微信公眾號 “瀾湄趴”?!盀戜嘏俊庇啥嗾Z種網(wǎng)站 “云橋網(wǎng)”和上文所述的四本期刊于2018年5月共同創(chuàng)建,至今已發(fā)布200余篇推文,旨在 “分享瀾湄故事,歡敘瀾湄友情,共譜瀾湄新景”。運用微信平臺傳播信息是我國現(xiàn)行的優(yōu)秀傳播策略,也是對外宣傳的有效途徑。[3]
二、研究方法
本文將以 “瀾湄趴”微信公眾號為研究對象,對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間 “瀾湄趴”發(fā)布的微信公眾號推文進行文本分析,歸納其傳播內容特點與意義,并嘗試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為其未來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對外傳播能力提出建議。
三、研究發(fā)現(xiàn)
(一)立足本土文化,發(fā)揮本土優(yōu)勢
2018年5月14日,“瀾湄趴”發(fā)布了第一條推文 《你好,我叫云南,這是我的名片,請收下》,向大眾發(fā)出 “云南名片”。自此,“瀾湄趴”開始全方位對外展示云南以及全中國的歷史文化風情。
我國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充分用好本土文化資源與素材,能夠使對話傳播的內容豐富程度顯著提升。[4]“瀾湄趴”立足云南本土文化,從云南當?shù)氐拿朗?、風景、節(jié)日習俗等角度入手,向南亞、東南亞人民介紹了我國云南地區(qū)。比如,自2019年6月起,“瀾湄趴”先后推出了 《那些讓人欲罷不能的云南美味之——酸系列》 《云南人超愛這些 “苦”!苦到懷疑人生!你吃過哪個?》 《那些讓人欲罷不能的云南美味之——甜系列》 《聞一下就想吐!這些云南最臭美食!吃過才是真正云南人!》等推文,抓住 “酸”“甜”“苦”“臭”等不同的味覺,介紹云南特色食物。這些具有一定刺激性的味覺形容也能夠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聯(lián)覺反應,繼而產(chǎn)生閱讀興趣和對我國美食文化的好奇與向往。
隨后,“瀾湄趴”開辟了 “老李私廚”等美食專欄,由私廚老李以圖、文、小視頻的形式向讀者介紹一些中國美食的烹飪方法。該專欄的標題多別具特色,如 《一鍋深夜的探戈》 《人生有味是清淡》 《夏日竹蟶節(jié)節(jié)高》等,正文部分精美的配圖和典雅的中英雙語文字為讀者提供了良好的閱讀體驗。
“瀾湄趴”也發(fā)布了一些中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翻譯文章和著名譯者的故事,比如在 《這位緬甸翻譯家,把lt;圍城gt;和莫言介紹給緬甸》一文介紹了緬甸翻譯家杜光民的翻譯作品與翻譯故事。在 “泰語悅讀”欄目中,“瀾湄趴”發(fā)布了一些中泰雙語美文名篇,如汪曾祺的 《昆明的雨》、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和郁達夫的 《故都的秋》等,這些文字精美、意蘊深長的散文既展現(xiàn)了中國語言文學的獨特魅力,也真切地展示出了中國各地令人心馳神往的優(yōu)美風光和淳樸可愛的風土人情。正如緬甸翻譯家杜光民接受采訪時所說:“通過翻譯中國現(xiàn)代文學,我也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了解了他們的喜怒哀樂?!?/p>
(二)緊跟時代潮流,釋放時尚魅力
2019年,“瀾湄趴”開始向讀者介紹彼時中國國內流行的網(wǎng)絡用語或紅極一時的媒介現(xiàn)象,比如 “夸夸群”“盤他”“檸檬精”等。這些時新的內容與和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內容相輔相成,讓人們認識到了文明古國中國在現(xiàn)如今所煥發(fā)出的時代光彩,也向他國民眾展現(xiàn)了中國青年一代朝氣蓬勃的生活狀態(tài)。
《中國年輕人怎么過春節(jié)》一文介紹了過春節(jié)的新方式,如緊跟時事觀看北京冬奧會、外出旅游打卡國內網(wǎng)紅城市、購買飯店預制年夜飯、和朋友們一起玩 “劇本殺”等桌面游戲、購買國貨品牌年貨等。這篇圍繞春節(jié)主題展開的推文并未介紹傳統(tǒng)的春節(jié)習俗,而是講述了當下年輕人過春節(jié)時會做的事情,很有新意,也有助于外國人了解中國當下的樣貌和年輕人的生活現(xiàn)狀。
在 《國貨真香,看好你,國產(chǎn)小家電》中,作者講述了近年來以華為、小米、小熊等為代表的國產(chǎn)品牌小家電持續(xù)走紅的現(xiàn)象,并且采訪了在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留學或生活的中國人,為外國人了解中國國產(chǎn)小家電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如記者采訪了在泰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小杞,她說:“2019年到泰國留學,我還特地帶了小熊家的蒸蛋器和烤面包機……現(xiàn)在我也會把這些寶藏小家電推薦給身邊的泰國朋友們,小熊小家電也成功收獲了一批海外小粉絲。”這類由受訪者講述親身經(jīng)歷故事的形式,更加真實地展現(xiàn)了國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對中國本土產(chǎn)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積極效果。
“瀾湄趴”也關注到了影視行業(yè),通過采訪為周星馳配音的柬埔寨配音演員吉簡博,和讀者一起回憶了周星馳經(jīng)典喜劇電影等優(yōu)秀影片;同時也追趕中國國內風潮,向國外讀者介紹了當下紅極一時的作品 《三生三世枕上書》 《贅婿》等。影視作品是一種具有巨大傳播能量的文化傳播形式,易于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所理解和接受。
(三)聚焦交流活動,伸出友誼之手
20世紀90年代起,媒體外交開始受到各國傳播行業(yè)的重視。媒體外交的定義不僅僅局限于對國家元首或領導人的出行或訪問的報道,而是包括一國媒體在國際傳播布局上的構建與優(yōu)化,以及區(qū)域性媒體所開展的外交活動。截至2019年,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連續(xù)11年派出多路記者到周邊國家采訪,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專題報道。[5]這些報道為云南媒體的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經(jīng)驗和啟示,同時也彰顯了區(qū)域性主流媒體的開放胸懷與積極態(tài)度。
目前,瀾滄江—湄公河國家新聞官員及媒體記者培訓班已連續(xù)舉辦了四屆,該活動邀請瀾湄流域國家百名新聞官員與記者來中國,了解中國大地上發(fā)生的各種變化?!盀戜嘏俊币鄬ζ溥M行了連續(xù)報道,報道中 “新同學,歡迎回家!”“來一場仲夏時節(jié)的美好聚會”“歪果仁在云南學瑜伽練太極”“我們的瀾湄故事”等極具親和力的表達也給南亞、東南亞新聞工作者和讀到相關推文的讀者帶來了賓至如歸的親切與溫暖。
這類活動有助于改變國外媒體對中國及云南地區(qū)的片面認識,增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 “一帶一路”倡議、瀾湄兩江區(qū)域合作的認同,促進各國媒體之間深化交流、深入合作,搭建起國際交流的橋梁。
(四)觀照平凡國民,彰顯生活氣息
“瀾湄趴”發(fā)布了許多人物故事,其中不乏南亞、東南亞普通民眾在中國的親身見聞。《泰籍教師陳雪婷:我和學生亦師亦友》一文講述了云南民族大學泰國籍老師陳雪婷在中國講授 《泰國文學》相關課程,以及在昆明收獲愛情、組建家庭的故事,她說:“我們每周都有關于泰語的系列活動,同學們也十分愿意同我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我們是師生也是朋友……我喜歡昆明的藍天,昆明的美食?!?/p>
“龍少文化FUN”專欄則是專門為一個在北京生活了8年的緬甸人龍威創(chuàng)立的,他在該專欄下與讀者分享他在中國的見聞,如他眼中的茶文化等。在 《茶葉還能涼拌著吃?一起解鎖中緬茶文化》一文中,龍威講述了他在中國品茶的故事:“我曾經(jīng)和朋友到過一些中國茶館,我們在里面一邊聽相聲,一邊品茶……”同時,他也介紹了緬甸特色小吃涼拌茶葉豆,并通過視頻分享其烹飪方法。
“瀾湄趴”通過發(fā)布普通外國人的故事,讓外國人從中國故事的 “傾聽者”變?yōu)?“講述者”,從 “他者”變?yōu)?“共享者”,彌合了國際交往中各國人民的心理距離。[6]從平凡人的生活瑣事和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日常入手,也在外國人心中構筑起了可親可愛的中國形象和歡樂祥和的中國生活圖景。
四、存在問題
自2018年創(chuàng)立以來,“瀾湄趴”微信公眾號一直堅持更新文章,幾乎做到了每日推送,甚至每日多篇推送,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傳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豐富的內容與生動的形式能夠有效幫助南亞、東南亞地區(qū)人民了解一個真實、可愛的中國,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增進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人民的友誼。
然而,通過筆者的閱讀和觀察,這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由于 “瀾湄趴”面向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多個南亞、東南亞國家,且這些國家都有其各自的語言,所以公眾號推文所使用的語種或許應該做到數(shù)量上的均衡。在 “瀾湄趴”創(chuàng)立之初,往往存在同一內容的推文使用多種語言反復推送的情況,比如 《你好,我叫云南,這是我的名片,請收下》一文就被反復推送,但是這樣往往會造成視覺上的雜亂,每天的推送框過于冗長亦不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
近年來,“瀾湄趴”也做出了一些改變,如每日推送主要以中英雙語為主,輔之以 “中泰悅讀”“中緬雙語”等不同語種的欄目,用以發(fā)布不同語種的文章。這樣一來,每日推送框在視覺上精簡了許多,也符合微信公眾號平臺在發(fā)布文章上精練有趣的一貫特征。
但這也引出了筆者觀察到的第二個問題,即 “瀾湄趴”各欄目發(fā)布內容的時間沒有太強的規(guī)律,未形成體系。
“中老雙語學諺語”專欄是 “瀾湄趴”專門用于選發(fā) 《老撾語諺語選編》一書中的部分譯為老撾語的中國諺語的欄目,旨在向南亞、東南亞人民宣傳我國民間智慧結晶,但對比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每天早上定點發(fā)布 “新聞早班車”、每天晚間發(fā)布 “夜讀”欄目文章,“瀾湄趴”公眾號中包括 “中老雙語學諺語”在內等多個專欄并沒有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推出諺語學習相關推文,有時每月推出一篇,有時每月多篇,缺乏規(guī)律性。不連貫、不按時的推送也不利于讀者形成閱讀習慣、滋長閱讀黏性與閱讀興趣,甚至導致對公眾號的關注度下降。與之相類似的還有 “龍少文化FUN”“老李私廚”“小武手繪”等欄目。
五、結束語
近年來,中國的和平崛起日益吸引世界關注,在國際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正面評價的同時也經(jīng)受著不少負面話語的打擊,做好對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刻不容緩。南亞、東南亞國家與我國有親密的地緣關系和相似的文化背景,更是 “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地區(qū),各國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必不可少,別具意義。
“瀾湄趴”在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緊跟時代潮流,立足國際傳播的同時觀照平凡生活,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于信息洪流中突出重圍的一條良策。未來,或許 “瀾湄趴”可以選擇嘗試打造出一些固定的特色欄目,更加規(guī)律地發(fā)布相關文章,盡可能兼顧面向南亞、東南亞多國、多語種的傳播要求,吸引南亞、東南亞國家讀者閱讀中國故事、了解中國文化,與中國建立起良好友誼,推動國際交流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凱,唐佳梅.精準對外傳播視角下國際受眾的歷時性研究:基于對廣州外國人媒介使用和信息需求的連續(xù)調查[J].現(xiàn)代傳播,2018,40(6):70-75.
[2] 趙億.親關系型外交:微信開啟公共外交新模式:以美國駐華大使館微信公眾號為例[J].青年記者,2018(24):87-88.
[3] 張雨昂.新媒體語境下主流媒體對外宣傳策略研究:以人民網(wǎng)日文版微信公眾號為例[J].聲屏世界,2022(5):104-106.
[4] 林曉云.地方廣播如何對外講好中國故事:以福州廣播電視臺左海之聲對僑傳播的實踐為例[J].傳媒,2022(9):56-58.
[5] 劉健,郭麗梅,方漢.面向東南亞的國際傳播思考:以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為例[J].傳媒,2019(7):40-41.
[6] 李宇.對外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故事敘事策略初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07):16-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