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以來,人們的出行需求明顯恢復,甚至表現(xiàn)出持續(xù)高漲的態(tài)勢。
在外出游玩時,如何預防意外傷害?在意外發(fā)生之后,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要確保安全出行,請大家牢記一些要點。
如果平時容易發(fā)生暈車或暈船的情況,可以在旅行出發(fā)前,口服乘暈寧。盡量不要空腹乘車,同時,系緊腰帶有助于預防暈車。
如果旅途中受到外傷并引起出血,止血的方法有很多。
①小傷口出血且傷口內無異物,可采用局部按壓法。用干凈的手帕或紗布直接蓋在傷口上,用手壓住,把傷肢舉起,高于心臟,這樣能很快止血。
②采用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部位近心端的動脈,阻斷血運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
③如果用藥物止血,云南白藥是首選良藥。
④如果是四肢較大面積的傷口出血,可采用止血帶或手帕、圍巾等,寬度折疊成5~6 厘米,綁在傷口靠近心臟的一側。要注意壓迫部位,比如上肢止血一般在上臂的上1/3 處進行捆扎,下肢止血在大腿的中上1/3 處進行捆扎。捆扎時要保護好捆扎位置的皮膚,還要注意捆扎的時間。一般每小時要放開止血帶3~5 分鐘,以免引起遠端肢體壞死。
如果有人在旅行途中昏厥,同行者千萬不可隨意搬動昏厥者。首先,同行人員應觀察昏厥者的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如發(fā)現(xiàn)心跳、呼吸正常,可輕拍昏厥者并大聲呼喚使其清醒。如無反應則說明情況比較復雜,應使昏厥者頭部偏向一側并稍放低,取后仰頭姿勢,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的方法進行急救,并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如果在旅行途中小腿抽筋,應急治療方法有很多。
①旋轉法。起身而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握住前腳掌,向外側旋轉踝關節(jié)。只要動作連貫有力,通常能立即止住抽筋。
②扳腳法。取坐姿,一手用力壓迫痙攣的腿肚肌肉,一手抓住腳趾向后扳腳,使足部背曲,再上下活動一下腳,抽筋就能得到緩解。
③按壓法。在膝關節(jié)內側腘窩兩邊有硬而突起的肌肉主根,腓腸肌頭神經(jīng)根便附著在里面。用大拇指強力按壓此處,異常興奮的神經(jīng)就會鎮(zhèn)靜下來,從而達到停止抽筋、消除疼痛的目的。
④如果上述方法未能完全解除癥狀,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于腿肚處。熱敷法能有效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緩解痙攣。
如果在旅行途中發(fā)生關節(jié)扭傷,千萬不能立即按摩,也不要用熱毛巾敷。正確的方法是用冷水或冰塊冷敷15 分鐘,外擦松節(jié)油或涂三七粉、云南白藥,或就地取材,找到活血、散淤、消腫的中草藥如蒲公英、馬齒莧,搗爛外敷包扎。如果出現(xiàn)骨折,要保暖防涼,并給傷員服用止痛藥及鎮(zhèn)靜藥。為避免損傷局部的肌肉、血管、神經(jīng)等,要防止骨折端錯位,也不要勉強去復位。
如果旅行途中突發(fā)急性胃腸炎,首先應補充電解質,預防脫水。比如可以在白開水里面加一點糖和鹽,攪勻后喝下。
其次,發(fā)病后應禁止飲用或食用可能加重急性胃腸炎的飲料或食物,然后用拇指或食指壓迫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來緩解疼痛,并及時到醫(yī)院救治。
最后是服用藥物。在急性腸胃炎發(fā)病比較急的時候,可以適當服用一些止瀉藥物,比如蒙脫石散或黃連素片。如果還有發(fā)燒癥狀,也需要服用退燒藥物。
如果旅行途中突發(fā)心絞痛或心前區(qū)不適,個人應該原地蹲下或取舒適體位休息。同行人員應該幫助不適者放松心情,并松開對方的衣領、褲帶;如果天氣陰涼,注意幫助不適者保暖。不適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粒或者速效救心丸5~6 粒,過3~5 分鐘就能奏效;或含服消心痛1~2 片,一般5 分鐘后奏效。如果有條件的話,在服用上述藥物前監(jiān)測血壓,如果血壓低于90/60mmHg,則不能服用上述藥物,同時盡快撥打“120”電話。
如果在旅行途中有人溺水,首先不要慌亂,在呼喊他人的同時,盡快將木板、竹竿等物體拋向溺水者,讓他抓住后再拖他上岸。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如果已經(jīng)神志不清,四肢冰冷,面色青紫,口腔、鼻腔充滿血性泡沫,甚至呼吸停止、心跳微弱,救護者要以最快的速度撬開其口腔,除去其口鼻的泥沙、雜草等污物,將其舌頭拉出口外,松解衣帶。救護者取半跪的姿勢,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膝蓋上,頭朝下,拍打其背部,以倒出呼吸道及肺部的積水。
如溺水者還不能恢復呼吸,要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如果不能摸到溺水者的脈搏,須立即對其進行心臟按壓,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經(jīng)過搶救,如果溺水者神志清醒,呼吸和心跳恢復正常,應注意保暖,換上干衣服,按摩四肢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飲用一些熱姜湯、熱茶、熱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