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莉燕
自古以來,教師被喻為辛勤的園丁,而學生則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小蕾初綻的花朵。在園丁的精心呵護下,這些鮮花欣然怒放,茁壯成長。然而,教了這么多年的體育,在體育課中,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那花的海洋中總有那么幾棵“無精打彩”或“半枯半萎”的小花,怎么也提不起勁來。面對這樣的情景,是任其自然,還是多費心思去探究?讓他們?nèi)谌牖êV?,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認為很有必要思慮一番。
想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讓體育走進學生心里,問題的關鍵在于要仔細揣摩學生心理,找出問題癥結(jié)所在。有的學生無精打彩,是認為體育課總是跑啊、跳啊,讓他們機械地反復練習,枯燥乏味;還有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較弱,對體育課缺乏興趣。問題的癥結(jié)找到了,就要對癥下藥,那么如何避免學生對體育產(chǎn)生畏難心理呢?下面我就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角色轉(zhuǎn)換,避免畏難心理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體育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xiàn)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才能喜歡上教師,才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不是靠威嚴,也不能靠訓斥,最靠得住的是教師和學生坦誠相對。教學中,有的教師怕學生提問,認為會影響教學進度。我卻不這么認為,學生能提問是好事,說明他在思索,他在探究,很有價值的。作為教師,遇到棘手不會回答的問題,不要不懂裝懂,要和學生共同學習,甚至向?qū)W生請教,讓學生當“教師”來教教師,這樣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師生間的“角色互換”。通過師生的真誠相處、角色互換,學生也會逐步養(yǎng)成求真務實的作風,從而在學習和工作中說真話、掏真勁、辦真事,自覺、積極、大膽、主動地去做,把事做得更好,從而讓體育走進學生心里。
二、培養(yǎng)情感,避免畏難心理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尊重學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部分小學生自尊心比較強,只有不傷及其自尊,才能逐步開展教學工作。此外,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絕不能用過激的言語,尤其是對心靈比較脆弱的小學生,只有架起師生之間情感的橋梁,給學生情感上“減負”,讓學生們感覺到面前這個偉岸的身影不僅僅是他們的體育教師,更是他們心靈交流的教師,是他們心靈的港灣,只有師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了共鳴,教學效果才會是有效的,令人滿意的,才能讓體育走進學生心里。
三、傾注真愛,避免畏難心理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用愛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例如,我班有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有些學生不愿和他玩,他自己也感到上體育課比較枯燥,學習興趣也不高。我發(fā)現(xiàn)后,就找他談心,隨著深入了解,發(fā)現(xiàn)他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信心。于是,我?guī)椭_認識自己,樹立信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開導,讓他當體育小組長,讓他去當活動的主角,充分發(fā)揮他的主動性,對其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和鼓勵。一年后,他不僅語言表達能力有了質(zhì)的提升,而且學習也有很大進步,尤其是在體育課上的表現(xiàn),讓大家刮目相看,體育更是深深地走進他的心里,而且學生們都愿意跟他玩,樂意幫助他,他也樂意接受別人的幫助,自信心大增。事實證明,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讓體育走進學生心里。
總之,教師不僅要用興趣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還要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發(fā)展,使學生能夠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快樂,讓體育走進學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