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英
“作文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很多學生對寫作文的感受。很多學生面對作文題目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每次拿到作文題目之后,冥思苦想許久,也無從下筆,常抓耳撓腮,半天“擠出”一點,或手捧作文書,七拼八揍。久而久之,學生就對寫作文產生畏難情緒。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文呢?
一、作文教學要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葉圣陶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边@句話便形象地說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深入觀察和了解生活,給他們創(chuàng)造積累素材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獲得寫作的新鮮感,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組織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社會。春天來了,我?guī)ьI學生走進無邊的油菜地,看蜜蜂、蝴蝶嬉戲;夏天,領學生嬉戲小溪,領略溪水的清涼;秋天,領學生走進田間地頭,感受勞動的喜悅;冬天,讓學生感受雪的美麗,冬的韻味??傊?,讓學生深入生活中,陶冶他們的性情,豐富他們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只有生活充實,才能有豐富的靈感和鮮活的作文。
二、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
作文難,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敘。實際生活中,部分學生接觸的只是學校和家庭,生活空間比較小,接觸面窄。
(一)要指導學生從生活點滴積累素材。(二)應該充實學生課外生活,盡量讓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提倡學生讀書、讀報、讀雜志、看新聞邊讀邊記,積累詞匯,充實作文儲備。(三)要養(yǎng)成觀察思考的習慣。堅持寫日記,捕捉思想靈感火花,堅持每天按時寫下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印象和認識,日久天長,這些或長或短的文字,便會像粒粒閃光的珍珠串成精美的項鏈,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
三、要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可多樣。例如,在指導學生以跳繩比賽為內容的習作時,有的學生寫訓練跳繩時的苦和累,體會到了訓練的艱辛,有的寫訓練中的事,可主要寫了怎樣思考和練習,摸索出了跳繩的技巧;還有的學生寫自己磕傷,得到了同學的關心和幫助,體會到集體的溫暖等。通過多向思維,多角度思考,既可以突破以往作文固定的思維模式,又可以使學生寫出靈活多樣、內容豐富、見解獨到的好文章來。如在寫《皇帝的新裝》后續(xù)時,一部分學生以此運用逆向思維,寫皇帝回宮后痛改前非,勤政治國,最后國富民強,變成了一個令人敬重的皇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習作也是這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積累,善于表達,多向思維,引領學生走出寫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