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霞
一般提到中世紀,人們第一印象是黑暗的,稱為黑暗的中世紀,其實中世紀時也有進步因素,故在學習時要辯證地認識中世紀的歐洲。
[一、政治方面]
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政治方面實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君與封臣以土地關系為紐帶形成從屬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封臣要效忠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封君與封臣形成利益共同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封君與封臣的關系通過一套特定的儀式來明確和維持,帶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另一方面,中世紀后期王權不斷加強,形成專制王權國家,為西歐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經濟方面]
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經濟方面實行莊園和農奴制度。莊園是中世紀西歐基本的農業(yè)經濟組織,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莊園制下實行農奴制度,農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要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世紀后期封建經濟得到一定發(fā)展,工商業(yè)逐漸復興和繁榮。隨著農業(yè)生產力的提高,更多的行業(yè)脫離鄉(xiāng)村的家庭副業(yè)和莊園手工業(yè)形態(tài),集中到城市中,這又刺激了商業(yè)和貿易的繁榮。10—11世紀西歐各地興起眾多城市。一些城市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或武裝暴動,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使商品貨幣關系逐漸在城市扎根,當貨幣成為普遍的交換手段后,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封建貴族要購買精美的服飾、食品和武器也不得不尋求貨幣來源,這反過來又動搖了封建體系對城市的控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造就了一個市民階層,他們日益松弛或割斷了對土地的依賴,實現(xiàn)了與土地的分離。
[三、思想方面]
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浇虝碛写罅壳f園和廣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稅?;浇虝亲畲蟮挠薪M織的力量,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教會控制著他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中世紀后期隨著自治城市的興起,一些城市興辦大學。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的花朵”。自大學這一教育機構出現(xiàn)之后,很快就成為了歐洲乃至世界上的學術中心。憑借著良好的學術氛圍,眾多學者都在這一時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更是產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思想家和哲學家等等,這也對后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關于西歐中世紀的新變化:一要了解變化趨勢,中世紀西歐孕育著統(tǒng)一的力量;二要了解變化動因,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wěn)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fā)展;三要了解變化的表現(xiàn),中世紀西歐逐步形成王權比較強大的國家,基督教會在中世紀西歐地位顯赫,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大學興起。
關于拜占庭與俄羅斯帝國。拜占庭帝國要抓住其貢獻:一是查士丁尼頒布《查士丁尼法典》,使羅馬法成為系統(tǒng)、完整的法律體系;二是由于它是一個千年帝國,在保存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俄羅斯帝國要把握其發(fā)展脈絡,從基輔羅斯到莫斯科公國,到伊凡四世強化中央集權,17世紀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