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秋影
經典素材1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論語·泰伯篇》
【素材解讀】
孔子的這段話說明了禮的重要性。雖是好的德行,也要以禮來加以節(jié)制,才會沒有流弊。凡事過猶不及,孔子重視適度合宜,講究尺度,主張人情味和理性要完美結合。恭敬、謹慎、勇敢、直率,都是很好的德行,但這些德目的實踐要符合中庸的準則,它們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補充。如若恭敬而不合乎禮,就會出現(xiàn)疲勞;謹慎而不知禮,則會懦弱不前;勇敢而不講究禮,就會做事過分,擾亂社會的正常秩序;直率而無禮,便如絞繩一樣愈絞愈緊,責備人深切尖刻,令人不堪忍受。 孔子認為,做到了禮,社會就會興起仁德的風氣,人與人之間便不會冷漠淡然了。
【用典范例】
“禮”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人的行為準則,然而時過境遷,古人之“禮”,難以與現(xiàn)代生活相融。那么,如今我們應如何對待“禮”呢?我認為要堅持古為今用的“拿來主義”,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造性轉化,以符合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本色不改。對于個人而言,禮是在社會中立足的條件,“不學禮,無以立”。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每個人的生存發(fā)展都要與他人相關聯(lián)。然而“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我們的一言一行只有經過禮的約束,才能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動。禮也是維系社會秩序的法寶,減少了社會的分歧與動蕩?!暗乐缘?,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中華民族能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使人們各居其位,讓社會穩(wěn)定。由此可見,“禮”的生命力不會因時光流逝而走向衰弱。“禮”的精神本質一脈相承,無論是古人追思屈原以敬其愛國之志,還是今人緬懷先烈以弘揚英雄精神,都是在“禮”中尋找自己的精神歸宿。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币蓝Y而行,因時而變,才能成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業(yè)。
經典素材2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 ? ? ——劉勰《文心雕龍》
【素材解讀】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辯論的力量,可以比寶物九鼎還要有分量;僅三寸長的舌頭,可以勝過百萬雄兵。由此可見,一個人語言的力量、一個人說話所產生的效果是有多么強大:一言九鼎,九鼎至尊,既有權威又有威懾力;百萬雄師,征戰(zhàn)沙場,打敗千萬兵馬,但是也會敗給三寸之舌。
【用典范例】
吾輩青年,立足新時代,當言有則,行有力。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本斞哉摚鹑艟哦?,擲地有聲,發(fā)人深省,此語可以讓我們充分地體會到言語的力量。我們應有所取舍,正確地利用這力量。君可見,古時的中國,有縱橫家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游走諸侯國的不朽事跡,有儒家君子要訥言敏行的諄諄教誨。諸葛孔明舌戰(zhàn)群儒,說服眾人,為蜀吳同盟打下堅實基礎;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追悼會上的激情演講,對反動派進行猛烈的抨擊……當言語依據正確的準則說出時,我們將從言語中受益。當然,“語言是葉子,行動才是果實?!惫庥醒哉撨€不夠,我們還要付諸行動。聞一多先生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方有那一本本國學集注、新詩理論的問世。言有則,擲地有聲;行有力,抓鐵有痕。讓我們揚帆起航,乘風破浪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經典素材3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 ? ? ? ——魏源《默觚·治篇》
【素材解讀】
一個人把東西舉起來很困難,許多人一塊行走,則容易走快。這句話從正反兩個方面談合作與團結比一個人獨自支撐的力量要大,更容易達成目標。其實,合作的意義無須多言,“一加一大于二”的道理許多人都懂,問題在于如何去做。其實就是一句話:互利共贏,優(yōu)勢互補。合作的意義在于,雙方以各自的長處彌補對方的短板,借助對方的優(yōu)勢共同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對于國家來說同樣如此,一個開放的中國,如今正處在與其他國家合作的時代,“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等一系列措施,以世人稱贊的開放速度,加快著與世界各國的融合發(fā)展。中國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fā)展的列車,同樣愿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向世界虛心學習,共同進步。
【用典范例】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睆娜忝嬔呦颥F(xiàn)代文明社會,合作共贏始終伴隨著我們的發(fā)展和進步。獨木難成林,合作促共贏。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焙献鞴糙A,是人類共同的智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焙献鲃t共生,合作則共贏。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思想智慧到“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的兼濟情懷,再到建設“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合作共贏的基因一直在中國民族的血脈里流淌。美美與共,合作共贏,和諧發(fā)展便不是一句空談。
魏源說:“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焙献鞴糙A,才能與時俱進,鑄就文明成果。中華文明自古就以包容合作聞名于世,張騫出使西城,玄奘西行天竺,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一次次交流互鑒中煥發(fā)活力。中華文明發(fā)展史充分證明,無論是技術,還是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斷傳播、交流、合作中得以發(fā)展和進步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對外開放,精誠合作。中國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fā)展的列車,同樣愿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合作中實現(xiàn)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