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讀到過一句話:“讀書的意義就在于,發(fā)現(xiàn)我們想說的話其實別人早就說過?!痹谧x《我的精神家園》時,就有這樣一種感慨。某種程度上講,王小波的確是一個未卜先知的人,他在多年前就知道今天的人會得什么“病”,應(yīng)該怎么“治”??戳怂奈恼戮陀X得,如今很多人追捧、標榜的新潮理念、熱門思維,不過是對他觀點的不斷重復(fù),不過是對那些他早就明白的道理的再次申述。
有個年輕人在高中畢業(yè)的時候,給楊絳女士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表達崇拜之情還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楊絳在回信中除了一些寒暄的語句,就寫了一句建議:“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蔽蚁耄瑐ゴ蟮淖髡咧詡ゴ?,是因為他們真實,真實中有永恒,能讓世世代代的讀者引起共鳴、心潮澎湃。當(dāng)我們迷茫無措、困惑難解之時,應(yīng)該想到,世世代代有許多人有過同樣的困惑,也進行過艱難的求索。與其自傷自嘆,不如去書中尋找那種永恒的真實,尋找每一代人共同的經(jīng)歷和感受,尋找曾經(jīng)與你有過同樣心路歷程的千萬個知己。
(供稿 山西 馬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