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政
馬拉松運動員不會一開始就用最快的速度跑,他會合理分配體能,使自己能跑完全程,在最后的關(guān)鍵時候還能沖刺。籃球比賽中,教練會讓球員適時下場休息一會兒,喘口氣,喝點水,以便打出最佳的狀態(tài)。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小學、中學加起來長達12年,是真正的馬拉松。許多孩子從一上學就加足馬力,每天都背負著巨大的壓力,進行高強度學習,而有些孩子卻能做到勞逸結(jié)合、張弛有度。
同事的孫子讀小學,正在學奧數(shù)。題目難到什么程度?老爸是大學理科老師,從中學到大學,數(shù)學一直是其強項和引以為傲的資本,也經(jīng)常冥思苦想半天卻解不出來?!澳蔷筒灰獙W呀!”我說。他大搖其頭:“不學不行呀,現(xiàn)在有些名校入學考試都考這個,不學根本考不上?!?/p>
我孩子讀小學時,成績基本上保持在班上前三名,但她從來沒學過奧數(shù),每天只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學習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小學畢業(yè),她沒去參加省里有名的初中考試,而選擇了一所注重綜合素質(zhì)的學校,因為我沒有名校情結(jié)。
我從來就不覺得名校有什么了不起。許多所謂名校,無非是學生的成績靚麗,是應(yīng)試意義上的“名?!?,并非文化底蘊有多么深厚、教育理念有多么先進。很多家長評價學校主要看學生的畢業(yè)考試成績,高分有多少,升學率怎么樣,名校當然鶴立雞群。但學生成績好,主要原因是生源好,學生入學分數(shù)線比別人高一大截,畢業(yè)成績好是理所當然的,并不能證明學校的教學水平就一定比別的學校高。
學生成績好還有可能是學校管理嚴格、抓得緊。有些信奉成績至上的名校,不符合當今的“雙減”政策和教育規(guī)律,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名校”不上也罷。
高考前的12 年中,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wù)最少,難度也最小,應(yīng)該成為孩子最輕松、最幸福的時光。小學都不放松,到中學就更沒機會放松了,正如籃球比賽時,教練會讓主力隊員在一些不太重要的時段下場休息。畢業(yè)年級是關(guān)鍵,孩子必須全力以赴,其他年級可以讓孩子稍微放松一點?;谶@種考慮,我在小學階段沒有給孩子報任何輔導班,只在三年級時上了一個舞蹈班,每周半個小時,每天練習十多分鐘。
把放松和休息看成浪費時間,是家長和老師常有的一種誤解。機器都需要休息,何況成長中孩子的血肉之軀。放松是休養(yǎng)生息,休息是積蓄能量。如果身心不進行適當調(diào)整,孩子就容易疲勞、厭倦,關(guān)鍵時候可能缺乏爆發(fā)力和沖勁。
如果把眼光再放長遠一點,小學和中學后面還有大學,就算完成所有學業(yè),進入社會還要學習,終身都要學習。過早透支孩子的學習激情和興趣,無異于殺雞取卵。哪怕高考成績考得再好,上的大學再有名氣,如果失去了學習欲望,孩子一樣要掉隊。就像跑馬拉松,前半程沖得再猛,領(lǐng)先優(yōu)勢再大,如果因此體力透支,后面就根本跑不動,前面的一切努力還是沒有意義。相反,哪怕讀的大學不是那么理想,但后勁十足,越學越好,甚至會后來者居上,因為這樣的孩子可塑性更強。
如果家長能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就會把教育看成是一個生長的過程。就像對一棵樹苗,我們給它澆水、施肥、松土,然后把一切交給時間,讓它靜靜地、從容地生長,這才符合教育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