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習慣
我很認可“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而最好的陪伴是閱讀”這句話。妮妮3個月的時候,我便抱著她翻看各種卡片、圖書。
剛開始,我聲情并茂地朗讀,妮妮只是安靜地看著我,閱讀似乎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但慢慢地,她開始與書互動,會“啊啊啊”地揮舞著小手拍打書,還會爬到書堆里玩,書成了她的親密伙伴。后來,她每天都會挑選好喜歡的繪本,坐在我身邊聽我講,我很享受這種親密時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讀《大嗓門媽媽》,企鵝媽媽脾氣暴躁,妮妮聽完有點害怕,但是我至今記得她說的那句話:“還好我的媽媽有世界上最溫柔的聲音,沒有可怕的大嗓門?!彼f完,我的腦海中立馬閃現(xiàn)出自己沖她大聲叫嚷的場景,那時的我多么像書中的企鵝媽媽呀??墒牵谀菽莸男闹?,媽媽永遠是溫柔的。從此,我和妮妮約定,如果媽媽再大聲和她說話,她一定要舉大嗓門媽媽的例子。
愛看書的習慣一直陪伴著妮妮,她是空閑了找書看,睡覺前找書看,甚至上廁所都要找本書看。我相信,能和書成為好朋友,將是妮妮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人:王安昀媽媽
讀書是傳承的儀式感
在我們家,閱讀更像是一種可以傳承的儀式感。
炮炮爺爺常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爺爺居然給爸爸裝修了一個書房,擺滿了各類書籍。炮炮還在肚子里的時候,我和炮炮爸爸常常在這里閱讀。炮炮出生后,也經(jīng)常和我們一起擠在這里看書。炮炮爸爸常說:一家人一起努力,真好!
后來,我們搬新家,炮炮爸爸說:陋室雖陋,但得有書香氣。于是,他把客廳的電視墻布置成一整面“書墻”。炮炮看了說:“以后我們要把這個架子擺滿書,我們要比賽誰先把這里的書看完。”
我希望孩子可以通過閱讀,成為樸實但內(nèi)心充盈的人。
分享人:柯牧遠媽媽
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花生很小的時候,我就注重培養(yǎng)她對閱讀的興趣。
讓閱讀成為一部“話劇”。3歲以前,花生對閱讀的興趣不大,常常書看到一半就跑開了,我嘗試用各種方法吸引她的注意力?!侗ПА肥腔ㄉ谝槐咀x完且愛上的繪本,原因是我用不同聲音和動作模仿了各種相親相愛的動物,這讓花生聽得津津有味,纏著我一遍遍地講。打這之后,花生對繪本的興趣逐漸濃厚。
閱讀中滲透教育認知。4歲時,花生開始變得叛逆。她總是掙脫我的手,橫沖直撞;我說東,她偏要朝西,經(jīng)常和我唱反調(diào)。讀繪本《西蘭花先生的理發(fā)店》時,花生問我:“媽媽,為什么西蘭花先生可以一個人去理發(fā)店,而我不可以?”我解釋道:“因為你還小,長大了就可以了?!钡ㄉ鷮@個答案不滿意,又執(zhí)著地問了一遍又一遍。實在沒轍了,我拿出繪本《抱抱》問花生:“小猩猩為什么會找不到媽媽?”看著這本記得滾瓜爛熟的繪本,花生瞬間理解了出門要緊跟爸爸媽媽的道理。說教對于低齡段兒童常常收效甚微,但可以通過閱讀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明白道理。
閱讀中提升學習能力。進入幼兒園后,花生特別喜歡看科普類繪本,于是我遇到了親子閱讀最大的困難:知識儲備量不夠。閱讀《那些重要的事》時,花生經(jīng)常打破砂鍋問到底:“媽媽,墨西哥的亡靈節(jié)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澳大利亞的國寶是袋鼠”“媽媽,什么是時間”……對于花生的一系列提問,我有點招架不住。我們便一起搜索資料、尋找答案。找到答案后,花生特有成就感。閱讀中,我們不妨把孩子當成“伙伴”,共同學習,收獲知識的同時,更收獲了家人間的溫暖與幸福。
分享人:沈沁燊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