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偉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全面進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在數(shù)字化發(fā)展的進程中,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與工作中的重要內(nèi)容。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信息技術的培養(yǎng),也成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課題。作為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主要學科,信息技術學科肩負重任。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將新課改理念巧妙的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不斷的在實踐中探索多元、生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全新的學習體驗中感悟信息技術的魅力,從而積極、主動的跟隨教師一起,以信息素養(yǎng)為舟,在數(shù)字化的時代中肆意遨游。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路徑分析
引言
同其他課程進行比較,信息技術課程的創(chuàng)造性更為突出。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據(jù)課程特點,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鍛煉機會及平臺,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學能力。如今,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還有著許多不足。例如,不夠注重教學方式優(yōu)化,一些內(nèi)容較為分散等。下面,筆者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對怎樣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展開分析。
1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師生對課程的重視不夠
相比于語文、數(shù)學等文化類課程,信息技術在整體課程設置上占比較小,部分任課教師對該門學科缺乏應有的重視,不是組織不力、近乎放任,就是降格以求、應付了事;不少學生也缺少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正確認知,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對信息技術課程不夠重視的情況。
1.2教學形式單一
隨著新課改的推動,教育工作者不斷在實踐中探索著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方法,為教育教學工作輸送著新鮮的血液,各種各樣的新型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卻不愿進行變革,忽視了多元化方法的運用,依然采用單一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喪失學習的動力。特別是處于懵懂時期的小學生,照本宣科的單一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不能有效的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2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路徑分析
2.1創(chuàng)設愉悅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jīng)說過:“對所學內(nèi)容的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刺激?!边@充分說明了興趣是學生最佳的學習動機,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chǎn)生自主探究意識,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例如,筆者在教授“鍵盤輸入”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對輸入過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創(chuàng)設了警察抓小偷、趣味迷宮、智慧拼圖、打地鼠、青蛙過河和太空大戰(zhàn)等游戲情境,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活動中,通過反復練習,除了指法更熟練,還了解了回車鍵、光標鍵、空格鍵、退格鍵、功能鍵和換檔鍵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當然,每一個游戲的設置都要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導向,著重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分析、使用鍵盤上所有鍵的功能和操作要領,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才能減少對新知識的畏懼,逐步理解新概念的內(nèi)涵,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2.2樹立整體意識,建立科學知識體系
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對事物的認識也難以做到相對客觀與全面。而項目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要保證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順利推進項目,教師就要在項目運行之前,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對項目有正確的整體認識,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實踐。
例如,在每個單元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單元內(nèi)容和目標做一個整體的介紹,然后讓學生將具體的知識點整理在一個文檔中。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打開文檔進行知識點和操作方法的查詢,教師也可以針對項目當中的收獲和在項目當中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進行補充,通過記錄工具的幫助,增強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整體認識。
2.3重視實操活動
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只有付諸于實踐操作,才能更好的牢記在心中。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需要重視實踐操作的重要性。例如,在講解關于“PPT”制作的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不能僅僅是通過口述講解以及大屏幕播放流程來進行單一教學。在講解完重點知識之后,教師還需要及時的組織學生進行實操,讓學生在真實的PPT制作的過程中,深化對于知識的認知與理解。當學生真正動起手來之后,才能真實的明白“剛剛老師講解的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個地方原來是這樣操作的”……如此,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會高漲,學習的效率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的組織一些實操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對于知識的積累。如,四月,教師可以組織“致敬先烈”的PPT制作活動;六月,教師可以組織“童年回憶”的動畫制作活動;九月,教師可以組織“難忘師恩、我要對您說”的給教師發(fā)郵件活動;等等。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熱情得到了有效的調(diào)動,同時,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在活躍的氛圍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4優(yōu)化評價體系應用,推動學生個性思維發(fā)展
評價并非教學目的,而為教學手段。伴隨素質教育深入發(fā)展,健全的評價體系已成為確保高效課堂的可行手段。教學課堂中,鑒于以下特點:一是學生渴求獲得肯定;二是教學效果需要標準,應該完善評價體系應用,據(jù)此提高課堂主動性與助力老師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策略,進而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讓其獲得肯定體驗,從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例如,培育探究意識方面,借助理論知識去探究怎樣更好地處理問題,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機會。對按鈕與圖標的運用均為探索,在此過程中學生自己尋找資料,通過操作逐漸發(fā)現(xiàn)與處理問題。顯而易見,信息教學高效性,除了要從知識傳授上來講,也要從思維發(fā)展上來判斷。高效,除了為教學口號,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持續(xù)探索,克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與方法,讓其變成教學標準。精心設置每一節(jié)課,全方位關注孩子們的認知和個性,引導他們愿學、樂學,幫助其知識與人格素養(yǎng)均獲得提高。
結語
優(yōu)質化的課堂管理是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教師應提高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設計合理的管理規(guī)范與行為準則,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習慣,師生一起為打造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而努力。
參考文獻:
[1]于潔.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讀寫算,2022(9):26-28.
[2]朱峰.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J].小學生(下旬刊),202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