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隋安輝
近年來,依靠社交、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平臺迅速發(fā)展起來的“自媒體”因其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表達方式,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但“自媒體”行業(yè)發(fā)展良莠不齊,“無中生有制造謠言、集納舊聞舊事冷飯熱炒、斷章取義歪曲解讀、顛倒是非抹黑攻擊、渲染悲情煽動對立”等現象屢見不鮮,個別“自媒體”甚至存在造謠傳謠、假冒仿冒、違規(guī)營利等突出問題,各種“亂象”污染了網絡生態(tài),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
日前,針對“‘自媒體’亂象”,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要求各地各部門把整治“自媒體”亂象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務實的工作作風,讓網絡空間更加真實、清朗,讓“亂象”無處循形。
全面整治“自媒體”違法違規(guī)行為,需要加強部門聯(lián)動,守好“責任田”,做到依法辦網。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向善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考驗的是各地各部門以及網絡平臺的履責能力,各地各部門以及網絡平臺應依法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切實承擔屬地管理責任,著力提升“自媒體”規(guī)范管理工作水平。同時,對頂風違規(guī)、屢教不改的“自媒體”,各網絡平臺要著力開展自查自糾、明確賬號處罰措施、健全賬號審核管理機制,在追求經濟效益時更要自覺兼顧社會效益、企業(yè)責任。
整治“‘自媒體’亂象”,還要嚴格處置標準,筑牢“防火墻”,落實依法管網。治網之道,法治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要壓實監(jiān)管責任,依法懲治網絡信息犯罪,堅決懲治網暴“按鍵傷人”。有關部門要指導網站平臺運用有效手段,對散播不良信息而從中獲利的“自媒體”,堅決斬斷其“利益鏈”。對違法違規(guī)營利的“自媒體”予以清空粉絲數量,暫停或關閉直播、用戶打賞、知識付費、收益提現權限,下架商品鏈接,取消廣告收益、流量分成等處罰措施。要從法律上明確界定網絡暴力,明確區(qū)分主體責任、平臺責任、監(jiān)管責任,增強互聯(lián)網法律援助力量,不斷降低維權成本,提高違法成本,筑牢法律防線,守住網絡道德底線。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全社會要行動起來,形成全民參與、人人重視的良好氛圍,筑牢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的底線,有力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讓互聯(lián)網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