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
(建湖縣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鹽城 224700)
為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yōu)化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優(yōu)質稻米品種結構,從而不斷滿足當地居民對優(yōu)質稻米的需求,筆者于2021 年引進了‘金香玉1 號’,并在建湖縣進行了試種,以期鑒定該品種在建湖縣種植的適應性、抗逆性,從而為該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F將‘金香玉1號’在建湖縣的試種表現進行總結介紹,以供當地種植戶參考借鑒。
試種田塊位于建湖縣近湖街道裕豐村,土質為黏土,土壤肥力中上等、分布均勻,前茬作物為小麥,每667 m2小麥產量為450 kg 左右。
供試水稻品種為‘金香玉1 號’(由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提供),該品種是江蘇金土地種業(yè)有限公司和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常規(guī)遲熟中粳稻品種,于2020年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審定編號:蘇審稻20200042)。該品種屬于優(yōu)質軟米,稻米富有香味,適宜在江蘇省寧鎮(zhèn)揚及里下河地區(qū)進行種植。對照品種為‘南粳9108’(市購),該品種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遲熟中粳稻品種,2013年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審定編號:蘇審稻201306)。
在本次試種試驗中,‘金香玉1 號’‘南粳9108’均采用機插秧、直播兩種栽培方式進行種植。其中,機插秧栽培方式‘金香玉1 號’‘南粳9108’均種植1 066.67 m2,不設重復;直播栽培方式‘金香玉1 號’‘南粳9108’均種植666.67 m2,不設重復。
1.3.1 播種育秧
在本次試種試驗中,‘金香玉1 號’‘南粳9108’均采用塑盤基質育秧,具體方法為:于2021 年5 月28日用殺螟·乙蒜素+噻唑鋅400倍液浸種(19 ℃),浸種2 d 后,撈出清水沖洗晾干;于5 月31 日播種(播種量為130 g/盤,每667 m2大田播種44 盤),播種后蓋種,并覆蓋塑料薄膜,再蓋草遮陽,并及時澆水,待盤面窨足水后再排干。于6月8日傍晚揭膜,澆“跑馬水”。6 月9 日每667 m2用25%吡蚜酮20 mL +5%腐殖酸(葉面肥)水劑100 mL+75%三環(huán)唑20 g 兌水30 kg 噴霧防治病蟲害。6 月16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
1.3.2 大田準備
在前茬小麥收割后進行麥秸稈全量還田。大田旋耕前,每667 m2施45%(質量分數,下同)復混肥(N∶P2O5∶K2O=15∶15∶15)30 kg 作基肥,旋耕后上水浸泡7~8 d,然后進行機械耙田,耙田后“蹲田”1~2 d。
1.3.3 機 插
‘金香玉1 號’‘南粳9108’均于6 月20 日進行機插移栽,行距為25 cm、株距為12 cm,每667 m2栽插2 萬穴,每667 m2基本苗數為9 萬~10 萬苗。機插后對浮秧及時進行人工補插穩(wěn)根,以保證大田基本苗數。
1.3.4 施 肥
‘金香玉1 號’‘南粳9108’在建湖縣采用機插秧栽培方式進行種植時,均需依據“前促、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施足基肥,重施分蘗肥,巧施促花肥、?;ǚ?。具體大田施肥措施為:6 月27 日每667 m2施46%尿素15 kg 作返青分蘗肥,7 月13日每667 m2施尿素17.5 kg 作分蘗肥,8 月7 日每667 m2施45%復合肥20 kg 作促花肥,8 月20 日每667 m2施46%尿素10 kg 作?;ǚ?。
1.3.5 水分管理
‘金香玉1 號’‘南粳9108’在建湖縣采用機插秧栽培方式進行種植時,均需依據“前期淺水勤灌促分蘗,適時擱田增大蘗;中期及時上水保分化,上足大水促齊穗;后期干干濕濕好灌漿,提前斷水利收割”的原則進行水分管理。具體水分管理措施為:苗期每2~3 d 澆1 次“跑馬水”保濕;7 月25 日大田夠苗后,斷水擱田;8 月8 日大田復水;在水稻生長后期,大田保持濕潤灌溉,直至水稻成熟達到稈青籽黃;在水稻收獲前10~15 d,排干田間積水。
1.3.6 雜草防除
具體措施為:結合水稻施返青分蘗肥,每667 m2用1 0% 吡嘧磺隆2 0 g+5 3% 芐嘧·苯噻酰8 0 g+40%芐嘧·丙草胺60 g 拌施尿素防除大田雜草;7 月8 日每667 m2用5%五氟磺草胺80 g+30%氰氟草酯150 g+75%2 甲4 氯二甲銨鹽30 g+20%氯氟吡氧乙酸30 g 兌水噴施防除大田雜草;后期對大田殘留雜草進行人工拔除。
1.3.7 病蟲害防治
根據建湖縣植保部門病蟲害測報情況,結合田間實際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具體防治措施為:在水稻拔節(jié)初期(8 月10 日),用40%稻瘟酰胺·三環(huán)唑+10%阿維·甲蟲肼+27%戊唑·噻呋酰胺+25%吡蚜酮+有機硅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等;在水稻破口前5~7 d(8月26日),用5% 甲維鹽+30% 茚蟲威+24% 噻呋酰胺+48% 苯甲·嘧菌酯+有機硅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在水稻破口期(9 月1 日),用40%稻瘟酰胺·三環(huán)唑+30%愛苗+48%苯甲·嘧菌酯+甲維鹽+植物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等;在水稻破齊穗期(9 月7 日),用10%阿維·甲蟲肼+30%苯甲·丙環(huán)唑+40%稻瘟酰胺·三環(huán)唑+43%戊唑醇+25%吡蚜酮+植物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
1.4.1 整 地
在前茬小麥收割后進行麥秸稈全量還田,然后進行大田旋耕,旋耕后上水浸泡7~8 d,隨后按秧板寬3 m、溝寬30 cm 的標準,進行人工挖溝作秧板。
1.4.2 種子處理及播種
6 月17 日,‘金香玉1 號’‘南粳9108’的種子均用35%丁硫克百威400 倍液拌種,然后直接進行播種。根據發(fā)芽率、千粒質量,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進行播種,‘金香玉1 號’‘南粳9108’的每667 m2播種量分別為7.8、8.0 kg,播種15 d 后進行人工移密補稀,確保每667 m2基本苗數為15 萬~16 萬苗。
1.4.3 肥水運籌
具體措施為:6 月16 日每667 m2施45%復混肥30 kg 作基肥,6 月25 日每667 m2施46%尿素12.5 kg 作斷奶肥,7 月15 日每667 m2施46%尿素20 kg作分蘗肥,7月25 日放水擱田,8 月10 日復水,8月12 日每667 m2施45%復混肥20 kg 作拔節(jié)孕穗肥。
1.4.4 草害防除
水稻播種后2 d,排干田內積水,每667 m2用35%芐嘧·丙草胺150 g 防除大田雜草;7 月15 日(3 葉期),每667 m2用5%稻杰80 g+30%氰氟草酯150 g+15%乙氧磺隆20 g+24%氯氟吡氧乙酸40 g 兌水30 kg 防除大田雜草;7 月25 日,用靈斯科等補除大田雜草;后期對大田殘留雜草進行人工拔除。
1.4.5 病蟲害防治
具體防治措施為:8月10日用40%稻瘟酰胺·三環(huán)唑+10%阿維·甲蟲肼+27%戊唑·噻呋酰胺+25%吡蚜酮+有機硅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等;8 月22 日用5%甲維鹽+30%茚蟲威+24% 噻呋酰胺+48% 苯甲·嘧菌酯+ 有機硅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8 月27 日用40%稻瘟酰胺·三環(huán)唑+30%愛苗+48%苯甲·嘧菌酯+甲維鹽+植物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等;9月3日用10%阿維·甲蟲肼+30%苯甲·丙環(huán)唑+40%稻瘟酰胺·三環(huán)唑+43% 戊唑醇+25% 吡蚜酮+ 植物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等;9 月8 日用1% 甲維鹽+30%苯甲·丙環(huán)唑+40%稻瘟酰胺·三環(huán)唑+25%吡蚜酮+植物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9 月12 日用1%甲維鹽+30%苯甲·丙環(huán)唑+40%稻瘟酰胺·三環(huán)唑+25%吡蚜酮+綠葉核能+ 植物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
在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水稻品種的種植田塊的4個角和1個中心,各設1個觀測點,共設5個觀測點,每個觀測點選定10 穴水稻植株,分別在分蘗期、拔節(jié)期、孕穗期、抽穗期、蠟熟期等,定期調查在田苗數、植株農藝性狀表現、主要病蟲害發(fā)生情況、抗逆性表現等。在水稻成熟后,分別在5 個觀測點附近,人工割方13.33 m2進行實收測產,并取樣進行室內考種,調查產量結構,并計算理論產量。
由表1可知,在機插秧栽培方式下,當基本苗數相近(每667 m2相差0.13 萬苗)時,‘金香玉1 號’比‘南粳9108’每667 m2高峰苗數多2.06 萬苗,單株分蘗數多0.28 個;在直播栽培方式下,當基本苗數相近(每667 m2相差0.52 萬苗)時,‘金香玉1號’比‘南粳9108’每667 m2高峰苗數多3.49 萬苗,單株分蘗數多0.32個。以上結果表明,‘金香玉1號’的分蘗性較強,有效分蘗較多,這給提高有效穗數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金香玉1 號’在建湖縣采用機插秧栽培方式,秧苗健壯,秧苗移栽大田后植傷小、活棵早、成活率高,能盡早進入生長分蘗期,有效分蘗多。
表1 ‘金香玉1 號’和‘南粳9108’的分蘗性和株高比較
由表1 可知,‘金香玉1 號’‘南粳9108’的株高有明顯差異。其中,‘金香玉1 號’在機插秧、直播栽培方式下的株高分別為102.4、98.6 cm,分別比‘南粳9108’矮4.0、4.6 cm。
由表2可知,無論何種栽培方式,‘金香玉1號’的抽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均與‘南粳9108’接近,‘金香玉1 號’在機插秧、直播栽培方式下的全生育期分別為159 d、146 d,生育期比較適中。
表2 ‘金香玉1 號’和‘南粳9108’在大田栽培中的農藝性狀比較
由表3 可知,在機插秧栽培方式下,‘金香玉1號’‘南粳9108’的每667 m2有效穗數相差不大(分別為23.72 萬、22.96 萬穗),‘金香玉1 號’比‘南粳9108’的每穗總粒數少7.1 粒,每穗實粒數少11.4粒,千粒質量輕0.5 g,每667 m2實際產量低29.5 kg;在直播栽培方式下,‘金香玉1 號’‘南粳9108’的每667 m2有效穗數相差不大(分別為24.68 萬、24.32 萬穗),‘金香玉1 號’比‘南粳9108’的每穗總粒數多4.7粒,每穗實粒數多3.6粒,千粒質量輕0.2 g,每667 m2實際產量高31.4 kg。無論何種栽培方式,‘金香玉1 號’‘南粳9108’的稻米外觀品質均較好,但稻米整精米率均是‘南粳9108’略高于‘金香玉1 號’。
表3 ‘金香玉1 號’和‘南粳9108’的產量和米質比較
由表4可知,無論何種栽培方式,‘金香玉1號’與‘南粳9108’相比,均表現為稻瘟病發(fā)生較輕、稻曲病發(fā)生相仿、水稻紋枯病發(fā)生較重、抗倒性較好。
試種結果表明,‘金香玉1 號’在建湖縣采用機插秧、直播兩種栽培方式進行種植時,均表現為全生育期適中,植株較矮,抗倒性較好,米質較好。因此,該品種可在建湖縣進行推廣種植。值得注意的是,‘金香玉1 號’的稻瘟病發(fā)生相對較輕,在適期防治的前提下,可適當減少農藥施用量,以滿足綠色栽培的需要;‘金香玉1號’的分蘗性較‘南粳9108’強,種植時需控制基本苗數,避免造成高峰苗數過多,群體過大,從而影響成穗、穎花分化、灌漿結實、籽粒發(fā)育,增加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生程度,消耗過多地力養(yǎng)分等。
筆者在試種過程中發(fā)現,‘金香玉1 號’的稻米整精米率較低,且機插秧高產優(yōu)勢不明顯,這些均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