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玻璃畫,很多人會想起20世紀七八十年代常見的靠山鏡——由四塊玻璃組成,左邊、右邊和上邊的玻璃如同門上的對聯(lián)一樣起著裝飾作用,并且繪有色彩鮮艷的吉祥圖案。這項傳統(tǒng)的制作技藝在天津早年間的三岔河口附近十分普及,作坊林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種形式的裝飾畫增多,絲網印刷的普及使得玻璃畫逐漸失去它特有的藝術風格,再加上老手藝人的流失,玻璃畫不復昔日輝煌。
如今,天津玻璃畫經過五代人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逐漸形成以玻璃油畫、玻璃蝕刻和玻璃磨刻三種工藝為基礎的平面玻璃藝術,被稱為“天津玻璃畫染磨技藝”。2017年,天津玻璃畫染磨技藝入選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本期傳承,本刊記者一行三人走進天津,對話天津玻璃畫染磨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張春林,聽他講述天津玻璃畫的發(fā)展與演變,共賞精妙絕倫的玻璃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