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雜草叢生的山坡建起了火車餐廳,廢舊的民居變身為古樸的民宿,閑置的倉庫被改造成紅色寫生基地……一到周末,黃岡市紅安縣覓兒寺鎮(zhèn)尚古山村就吸引著一批批游客前來體驗田園慢生活。
近年來,90后村支書董暢帶著年輕的“兩委”班子成員,大力推行“黨建+農業(yè)+旅游”的發(fā)展模式,將尚古山村打造為集餐飲、民宿、垂釣、水果采摘、茶葉采摘、水上項目、重走紅色革命遺跡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名村。
1992年出生的董暢,原是一名“創(chuàng)業(yè)達人”。2018年,在家鄉(xiāng)感召下,董暢關閉在武漢年收入超過200萬元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選擇回鄉(xiāng)成為“新農人”。2021年11月,他當選為尚古山村黨支部書記。
“以前,我經常聽到長輩們說村黨支部、包保干部們給了他們很多幫助,改善了村里的居住環(huán)境和生活。尚古山村基礎條件較好,旅游開發(fā)價值高,我們這屆黨支部要努力帶動村民致富。”董暢說。
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必然要流轉土地,這對于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來說不是易事。他們當中不少人,群眾工作經驗不足,在應對一些農村人情世故和矛盾糾紛時比較吃力。
“遇到棘手的大事難事,我們總是請老黨員、老干部來助陣,借助他們的經驗和影響力來化解問題、平息矛盾?!贝妩h支部紀檢委員、返鄉(xiāng)“新農人”王彎介紹道,該村聘請了一位名譽書記和一批老黨員、老干部,通過以老帶新,幫助年輕干部成長。
2021年,紅安縣鑫概念家庭農場經過招商入駐尚古山村,村“兩委”及工作隊每天白天黑夜入戶,一家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當時有部分村民不理解,阻撓施工,董暢等年輕黨員和老黨員一起出面調解,最終獲得認可。40天后,180畝的荒地經過土地平整,最終完成了櫻桃種植滴灌安裝。
2022年9月,尚古山村打造舊樓河灣“共同締造”示范點,需要村民一起參與改造工作。在村“兩委”的邀請下,在外工作的老黨員董楚木回村幫忙協(xié)調,發(fā)動村民投工投勞、捐資捐物。
后來,董楚木還主動認領景觀塘及周邊區(qū)域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村子里的游客多了,擔心水上項目存在安全隱患,他主動請纓,守在水邊或者上船維護安全。
“打造‘共同締造’示范點的機會難得,我愿意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灣子和村子帶來改變?!倍菊f。
如今,舊樓河灣建了為“荷”而來、“莓”有煩惱、“石”來運轉、“萄”你歡心等旅游景觀點,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該村瑞楓山居游客接待中心即將開始營業(yè),新的產業(yè)道路也將動工。董暢還與母校長江職業(yè)學院開展校地合作,今年將有1200名學生到該村紅色寫生基地和電商直播基地寫生、實踐,預計全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10萬至15萬元收入。
在尚古山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該村流轉土地達80%以上,先后引進了5家農業(yè)企業(yè)、1家工業(yè)企業(yè),建立“村黨支部+龍頭企業(yè)+合作社+農戶+N”利益聯(lián)結機制,帶動村民就近就業(yè),村民們每年僅務工收入可達100余萬元。2022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6萬元,實現(xiàn)了“農戶得實惠、集體得收入、產業(yè)得發(fā)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