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中的黃帝形象及其生成語境探析

        2023-04-07 06:56:36姚圣良
        中州學刊 2023年4期
        關(guān)鍵詞:蚩尤黃帝老子

        姚圣良

        有人認為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以下簡稱“古佚書”)即是《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黃帝四經(jīng)》四篇”,但也有人明確反對這一觀點①。無論如何,“古佚書”的問世,無疑為今人認識“黃帝書”打開了一扇新窗口,也為當代學者從事相關(guān)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證材料。系統(tǒng)考察“古佚書”所載黃帝言行,深入探究該書中黃帝形象的特點及成因,可以幫助人們對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有更全面的認知與認同。

        一、援法入道:黃帝形象的“道法家”色彩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是被人合抄在一幅整帛上面的,所使用的文字是漢代通行的隸書。該書出土于馬王堆三號墓,其墓主為西漢初年長沙王丞相“轪侯利蒼”之子,下葬時間是在漢文帝時。因此,“古佚書”的抄寫時間肯定不會晚于漢文帝時期,而“古佚書”的成書時間顯然還會更早一些?!肮咆龝彼d黃帝言行,相對集中于《十大經(jīng)》?!妒蠼?jīng)》共十五篇,大部分都與黃帝君臣密切相關(guān),具體內(nèi)容則主要包括黃帝本人的傳說故事以及黃帝與其大臣力黑、閹冉等人的對話。《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稱:“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nóng)、黃帝而后能入說。”[1]盡管戰(zhàn)國秦漢間“為道者”托名黃帝風靡一時,但在流傳至今的當時人們的各種著述中,有關(guān)黃帝的記載,不僅數(shù)量稀少且十分零散。在“古佚書”出土之前,當代學者還從未見到過這一時期較為系統(tǒng)地載錄黃帝言行的諸子文獻。

        由于“古佚書”被附于《老子》乙本卷前,所以人們很容易將其與道家學派聯(lián)系在一起。莊子是繼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學派又一個極為重要的代表人物,《莊子》一書中也記錄了不少關(guān)于黃帝的傳說故事。但是,無論是黃帝在書中出現(xiàn)的頻次,還是書中黃帝言行的豐富性、系統(tǒng)性及完整性等,《莊子》顯然都無法與“古佚書”相比。盡管如此,《莊子》所載黃帝言行,對于我們準確認識與把握“古佚書”中的黃帝形象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莊子》主要是借助寓言故事來說理,因而該書所載黃帝言行自然不能視之為可靠的歷史事實。巧合的是,《十大經(jīng)》所載黃帝事跡,其故事情節(jié)有的竟然與《莊子》寓言頗為相似。如《莊子·在宥》載錄有黃帝隱居避世、暫時拋開國家事務(wù)、潛心修行以求“道”的傳說故事:“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于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養(yǎng)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zhì)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而治天下,云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黃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間居三月,復(fù)往邀之。”[2]379-380同樣,在《十大經(jīng)·五正》中,也出現(xiàn)了黃帝隱居深山、專心修“道”的類似記載:“黃帝問閹冉曰:‘吾欲布施五正,焉止焉始?’對曰:‘始在于身,中有正度,后及外人。外內(nèi)交接,乃正于事之所成。’……黃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對曰:‘后身未自知,乃深伏于淵,以求內(nèi)刑。內(nèi)刑已得,后乃自知屈其身?!S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對曰:‘道同者,其事同;道異者,其事異。今天下大爭,時至矣,后能慎勿爭乎?’……黃帝于是辭其國大夫,上于博望之山,談臥三年以自求也?!盵3]233-236但是,在隱居修“道”之后,黃帝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在宥》與《五正》的記載卻大相徑庭。在《在宥》中,黃帝隱居修行三月之后,再次前往拜見,最終得以聆聽廣成子的所謂“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盵2]381而在《五正》中,黃帝“談臥三年以自求”之后,緊接著就發(fā)動了討伐蚩尤的戰(zhàn)爭:“閹冉乃上起黃帝曰:‘可矣。夫作爭者兇,不爭者亦無成功。何不可矣?’黃帝于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身提鼓鞄(枹),以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帝箸之明(盟),明(盟)曰:‘反義逆時,其刑視之(蚩)尤。反義伓(倍)宗,其法死亡以窮?!盵3]236-239可見,同樣是隱居修“道”,卻引出了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

        無論是《在宥》還是《五正》,它們都本源于老子道論,也都是假借黃帝言行來鼓吹自己的思想觀念。黃帝作為一國之君,其求“道”的動機與目的,就是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对阱丁放c《五正》所載黃帝傳說故事的邏輯起點皆在于此。如果說《在宥》假托黃帝故事旨在宣揚作者清靜自然、無為而治的理論主張,盡管莊子在某種程度上對老子道論亦有所引申與發(fā)展,但基本上還是承襲了老子的思想學說。那么,《五正》中黃帝故事的最后結(jié)局,卻表現(xiàn)出明顯違背老子道論的思想傾向。如《老子·三十一章》云:“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盵4]191顯然,黃帝的做法,已經(jīng)背離了老子的這種思想主張。尤其是在《十大經(jīng)·正亂》中,黃帝“出其鏘鉞,奮其戎兵”,在打敗蚩尤之后,不僅殺死了蚩尤,而且又“充其胃以為鞫(鞠),使人執(zhí)之,多中者賞”,甚至于還“腐其骨肉,投之苦酭(醢)”[3]258。由此看來,《十大經(jīng)》中的黃帝形象,已經(jīng)被人賦予了一些法家思想元素。

        “古佚書”中的黃帝君臣,在推崇道家學說的同時,又表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法家思想傾向。之所以會如此,從大的方面講,這與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背景下諸子之間相互駁難而又相互借鑒這一獨特的社會現(xiàn)象密切相關(guān)。具體來說,其最直接的原因則在于以老子為代表的原始道家的理論主張,已經(jīng)不能適應(yīng)諸侯爭霸這一新的時代需求,于是道家后學開始假托黃帝之名,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有意識地通過借鑒、吸收法家學派的法、術(shù)、勢等思想觀念,對原初的道家學說進行改造,從而形成了以道為本、道法結(jié)合這一新道家學派。

        興起于戰(zhàn)國時代的新道家學派,在老子道論基礎(chǔ)上,通過引“法”入“道”,對道家學說進行改造,其學理依據(jù)就是“法生于道”。《經(jīng)法·道法》云:“道生法?!盵3]2這實際上還是源自于原始道家“道生萬物”的思想觀念。老子當年崇尚“自然”,提倡“無為”,其主要目的是消解統(tǒng)治者對百姓的過度控制與過分干預(yù),希望當政者能夠給底層民眾留下更多相對自由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然而,完全任其自然、絲毫不加干涉的絕對“無為”,并不能保障國家機器良性有序地運轉(zhuǎn),更不可能帶來理想的社會治理效果。其實,老子本人也并不是一味地強調(diào)“無為”而排斥任何條件下的“有為”?!独献印と哒隆吩?“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4]209這在客觀上就為道家后學對老子的“無為而治”進行引申、發(fā)揮留下了余地,也預(yù)設(shè)了其進一步發(fā)展的方向。于是,新道家學派通過援“法”入“道”,對老子的“無為”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補充。《管子·任法》云:“黃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來,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黃帝之治也,置法而不變,使民安其法者也?!盵5]顯然,這里的黃帝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了新道家學派的代言人。

        “古佚書”中的黃帝形象,以道為本,同時又兼具一定的法家色彩,就是這種新道家理論的反映,“古佚書”與《老子》《莊子》最主要的區(qū)別即在于此。也正因為如此,“古佚書”出土后,在其學派歸屬問題上,既可以將其歸為“黃老道家”,也可以將其歸為“道法家”。通過比較“古佚書”與《莊子》中黃帝形象的差異,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二、君臨天下:黃帝形象的封建君主化

        黃帝乃是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人物,先秦早期文獻對其生平事跡的記載都很有限。早期史書有的根本就沒有涉及黃帝,如“《尚書》獨載堯以來”[6]46;有的雖然提到了黃帝,但也都是偶爾提及,寥寥數(shù)語而已,如《國語》和《左傳》。盡管如此,如果將早期史書關(guān)于黃帝的一些零星記載抽取出來,連綴、整合在一起,依然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完整的黃帝形象。

        在早期史書中,既載有黃帝事跡而又具有較高可信度者,當首推《國語》與《左傳》。司馬遷據(jù)《五帝德》《帝系姓》而作《史記·五帝本紀》,在此之前他專門將二者與《左傳》《國語》進行對照,用以驗證其所選史料的可靠性。在《五帝本紀》中,司馬遷還特意交代了這一點。他說:“予觀《春秋》《國語》,其發(fā)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6]46司馬遷所說的《春秋》,指的就是《春秋左氏傳》??梢?在司馬遷看來,《國語》《左傳》等早期史書關(guān)于五帝的記載是最為可信的。

        “古佚書”中的黃帝形象,相對于《國語》《左傳》而言,最顯著的發(fā)展變化就是被打上了新的時代印記,政治色彩變得愈加濃厚,此時的黃帝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上古時代真正意義上的君臨天下的帝王。在《十大經(jīng)·立命》中,黃帝稱:“吾受命于天,定立(位)于地,成名于人。唯余一人[德]乃肥(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國置君、三卿。數(shù)日、磿(歷)月、計歲,以當日月之行。允地廣裕,吾類天大明?!盵3]196首先,黃帝稱自己“受命于天”,又稱“唯余一人[德]乃肥(配)天”,說明黃帝一統(tǒng)天下的至尊地位此時已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此類話語亦出現(xiàn)于《十大經(jīng)》之《果童》《成法》等篇?!豆吩?“黃帝[問四]輔曰:‘唯余一人,兼有天下。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為之若何?’”[3]241《成法》又云:“黃帝問力黑:‘唯余一人,兼有天下,滑(猾)民將生,年(佞)辨用知(智),不可法組。吾恐或用之以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成法可以正民者?’”[3]286從其一再突出、強調(diào)“唯余一人,兼有天下”來看,“古佚書”中的黃帝,儼然就是一位已經(jīng)擁有了至高無上王權(quán)的封建君主形象。其次,黃帝稱自己“立王、三公,立國置君、三卿”,說明黃帝在一統(tǒng)天下之后,設(shè)立公卿、封建諸侯,已經(jīng)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國家管理體系。對此,陳鼓應(yīng)解釋說:“‘立王’,謂置立天子。‘立國’,指封國,封建諸侯國?!镁?設(shè)置諸侯、設(shè)置國君?!吨芏Y·天官》:‘惟王建國’,《釋文》引干注:‘王,天子之號,三代所稱也’?!⑼酢ⅰ镁莾蓚€等次,主語皆是黃帝?!?、‘三卿’指輔佐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三個最高級官員,也是兩個不同的等次。《老子》:‘立天子,置三公’(六十二章)即此‘立王、三公’的意思?!盵3]198-199可見,在《立命》中,黃帝作為一國之君,在國家治理方面,已經(jīng)擁有了一套相當完善的權(quán)力運行機制。在“古佚書”中,黃帝身邊有名的謀臣、策士數(shù)量頗多。而《十大經(jīng)》所載黃帝故事,絕大多數(shù)都是采用黃帝君臣對話這一相對固定的敘述模式。在《十大經(jīng)》中,與黃帝對話的大臣,除了前面已經(jīng)提到的《五正》中的閹冉和《成法》中的力黑之外,還有《果童》中的果童和《正亂》中的“大(太)山之稽”等。而力黑更是在《觀》《正亂》《姓爭》《成法》和《順道》等篇中多次出現(xiàn)?!妒蠼?jīng)》通過黃帝與其臣下的對話,有意識地將黃帝塑造成了一個中國古代心系天下、勤政愛民、從善如流的圣明君主的典型形象。可見,《十大經(jīng)》中的黃帝,相對于早期史書《國語》《左傳》的記載,其形象沿著封建君主化方向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所以說,“古佚書”中的黃帝形象,已經(jīng)被人賦予了新的時代特質(zhì)。

        古代帝王開始封邦建國的具體時間,今天恐怕已經(jīng)很難確考了。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其時已有“侯”“伯”等稱謂,但大規(guī)模的封邦建國,無疑是從西周開始的。三代之前應(yīng)該還沒有出現(xiàn)“分封制”,而作為五帝之首的黃帝就更不可能“立國置君”。歷史上的黃帝,其真實身份或許就是遠古時期一個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不管是“唯余一人,兼有天下”,還是“立王、三公,立國置君、三卿”,這樣的情形顯然都不可能出現(xiàn)于黃帝時期。

        “古佚書”中的黃帝,通過設(shè)置公卿、封邦建國等舉措,從而得以君臨天下,集國家權(quán)力于一身。黃帝形象的封建君主化特征,既是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這一特殊背景下的產(chǎn)物,也反映了諸侯爭霸、社會動蕩時期人們對于“大一統(tǒng)”的美好憧憬與熱切期盼?!按笠唤y(tǒng)”的思想觀念起源甚早,自五帝時期堯舜禹之間的禪讓,到夏商周三代王權(quán)國家的建立,“大一統(tǒng)”逐漸成為一種正統(tǒng)觀念,并日益深入人心?!对娊?jīng)·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盵11]又《論語·季氏》載:“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恃強凌弱,戰(zhàn)亂頻仍,人們飽嘗列國紛爭之苦,更加渴望統(tǒng)一?!肮咆龝敝悬S帝形象的封建君主化,其所反映的正是時人對于“大一統(tǒng)”的向往與追求。

        三、神性消失:黃帝形象的世俗人格化

        傳說時代的中國古史,口耳相傳,史實與神話經(jīng)常雜糅在一起,歷史中有神話、神話中有歷史,先秦文獻中關(guān)于黃帝的記載同樣亦是如此,黃帝也因此而具有了頗為復(fù)雜的多重身份——集神性與人性于一身。

        黃帝打敗炎帝、擒殺蚩尤之后,受到萬民擁戴,成為天下共主。不管是黃帝還是蚩尤,先秦文獻皆有與之相關(guān)的超現(xiàn)實描寫?!渡胶=?jīng)》關(guān)于“黃帝擒蚩尤”的記載,就有不少超現(xiàn)實描寫摻雜其中,《大荒北經(jīng)》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yīng)龍攻之冀州之野。應(yīng)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fù)上,所居不雨?!盵13]430這段文字帶有明顯的神怪色彩。黃帝與蚩尤之間的戰(zhàn)爭,由于應(yīng)龍、風伯、雨師和女魃等參與其中,史實與神話相融合,古史傳說也因此而變成了神話故事。其實,在先秦文獻中,黃帝與蚩尤之間并非單一的敵對關(guān)系。如《韓非子·十過》記載:“昔者黃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并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盵14]在這里,蚩尤竟然與蛟龍、畢方、風伯、雨師、騰蛇、鳳凰等一起加入了黃帝出行時的隨從、護衛(wèi)隊伍,變成了被黃帝役使、為黃帝服務(wù)的對象,黃帝與蚩尤也都因此而具有了神性。

        相對于《山海經(jīng)》《韓非子》這種超現(xiàn)實描寫而言,“古佚書”中黃帝與蚩尤二人的形象,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轉(zhuǎn)變。前面已經(jīng)提到,《十大經(jīng)》中的《五正》與《正亂》,皆有關(guān)于“黃帝擒蚩尤”的記載?!段逭分貜娬{(diào)的是黃帝發(fā)動討伐蚩尤之戰(zhàn)的“前奏”與“鋪墊”,即黃帝聽從閹冉的建議,“上于博望之山,談臥三年以自求”的過程,而《正亂》則重點突出的是“黃帝擒蚩尤”這場戰(zhàn)爭的“后續(xù)”與“尾聲”,即黃帝擒殺蚩尤后,“充其胃以為鞫(鞠)”“腐其骨肉,投之苦酭(醢)”等?!段逭放c《正亂》關(guān)于黃帝與蚩尤的這些描述,已不包含任何神話元素。特別是《正亂》中的黃帝,受法家思想的影響,在殺死蚩尤之后,為了警示天下,其做法確實讓人感覺有點兒殘酷,但并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超現(xiàn)實的神怪色彩。

        “古佚書”中的黃帝形象,已經(jīng)不再兼具神話屬性。盡管如此,我們依然能夠從該書中尋覓到黃帝由神到人轉(zhuǎn)變過程中其神性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消失的痕跡。如《立命》云:“昔者黃宗質(zhì)始好信,作自為象(像),方四面,傅一心。四達自中,前參后參,左參右參,踐立(位)履參,是以能為天下宗?!盵3]196此處的“黃宗”,指的就是黃帝。黃帝以道為本、講求誠信,因其“能為天下宗”,故又被人稱之為“黃宗”。至于文中的“作自為象(像),方四面,傅一心”等,就有些令人費解了?!胺剿拿妗币徽Z,應(yīng)該與傳說中的“黃帝四面”有關(guān)?!妒印分杏嘘P(guān)于“黃帝四面”的記載,《太平御覽》引《尸子》云:“子貢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計而耦,不約而成,此之謂四面?!盵15]顯然,子貢是因為聽到了黃帝竟然“長著四張臉”這一怪異傳說后,感到不可思議,才向孔子發(fā)問請教的。中國古代頗多“圣人異相”方面的傳說,如《論衡·骨相篇》所載“傳言黃帝龍顏,顓頊戴干,帝嚳駢齒,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16]。所謂的“黃帝四面”,應(yīng)該就屬于此類傳說??鬃赢斎徊粫嘈劈S帝“長著四張臉”這樣的虛妄之說??鬃诱J為“黃帝四面”其實是指“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意思是說,黃帝選派自己最信任的四位賢能之人,讓他們代替黃帝去分頭治理四方之地,并不是說黃帝本人“長著四張臉”??鬃哟朔哉撾m然讓人感覺有點兒牽強,但也完全符合其“不語怪力亂神”的慣常做法,后世學者將“黃帝四面”解釋為“黃帝四輔”多本源于此。在馬王堆漢墓中,與“古佚書”同時出土的,還有一篇附于帛書《周易》卷后的佚文《二三子問》。在《二三子問》中,就出現(xiàn)了所謂的“黃帝四輔”。《二三子問》云:“黃帝四輔,堯立三卿,帝王者之處盛也長,故曰‘宜日中’?!盵17]《十大經(jīng)·果童》中有“黃帝[問四]輔”一語,但“古佚書”出土時“問四”二字原缺,是馬王堆帛書整理小組補上的,他們這樣做的依據(jù)就是《二三子問》中出現(xiàn)的“黃帝四輔”。馬王堆帛書只是提到了“黃帝四輔”,至于“四輔”究竟是哪四個人,并沒有明確指出。到了司馬遷為黃帝立傳時,“四輔”就有了確定的答案。《史記·五帝本紀》云:“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盵6]6“力牧”作為“黃帝四輔”之一,亦被人稱之為“力墨”,也就是“古佚書”中多次出現(xiàn)的“力黑”。

        從“古佚書”所載黃帝言行來看,該書中的黃帝形象,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歷史人物,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中國古代帝王的楷模,其身上已經(jīng)見不到明顯的神怪色彩。由先前的人神合一到后來的神性消失,黃帝形象的這種發(fā)展變化與中國上古神話的歷史化現(xiàn)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人物,與黃帝一樣具有神性的,還有同為五帝之一的高陽帝顓頊?!秶Z·楚語下》云:“古者民神不雜……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fù)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7]512-515《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又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樞也。吳姖天門,日月所入。有神,人面無臂,兩足反屬于頭山,名曰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于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盵13]402到了《史記》之中,與黃帝一樣,顓頊也被納入古史系統(tǒng),其神性亦隨之而消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歷史人物。

        神話歷史化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始祖神話是中國上古神話的主要類型之一,而神話歷史化亦相對集中在這一類別中?!肮咆龝敝悬S帝世俗人格化的形象特點,亦是中國古代神話歷史化的必然結(jié)果。

        四、樹立典范:對黃帝人文初祖形象建構(gòu)的貢獻

        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中華兒女心目中,炎黃二帝一直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肚f子·盜跖》稱“世之所高,莫若黃帝”[2]997,而《史記·五帝本紀》又稱“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6]3??梢?在戰(zhàn)國秦漢時期,黃帝要比炎帝更受世人崇敬和愛戴,也更具有影響力。在黃帝的中華民族人文初祖形象建構(gòu)方面,“古佚書”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戰(zhàn)國之際黃帝崇拜興起,諸子百家為了更好地宣揚自己的思想主張,紛紛假托黃帝之名著書立說,由此產(chǎn)生了大量的“黃帝書”。至司馬遷為黃帝立傳時,面對門類龐雜、眾說紛紜的“黃帝書”,司馬遷曾經(jīng)頗為感慨地說:“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盵6]46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中的黃帝形象,正是戰(zhàn)國秦漢間“百家言黃帝”這一特殊背景下的產(chǎn)物。

        縱觀先秦兩漢黃帝形象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進程,《史記》無疑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節(jié)點。司馬遷編撰《史記》,特意將《五帝本紀》作為開篇第一本紀,又把黃帝置于五帝之首,黃帝由此成為華夏第一古帝,成為中國歷史的光輝起點,從而正式確立了黃帝在中國古史系統(tǒng)中無可替代的龍頭地位。黃帝能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司馬遷可以說是厥功至偉?!肮咆龝钡某鐾?不僅讓今天的人們有機會親眼目睹“黃帝書”,并由此得以管窺司馬遷所說的“百家言黃帝”的“百家言”,而且為我們考察《史記》問世前黃帝形象在戰(zhàn)國秦漢間發(fā)展演變的總體趨勢及階段性特征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文獻支撐。

        “古佚書”中的黃帝,無論是其在學派歸屬上完成了從老莊的“虛無”向黃老的“務(wù)實”的轉(zhuǎn)變;還是其一統(tǒng)天下,集國家權(quán)力于一身,表現(xiàn)出明顯的封建君主化特征;抑或是其神性徹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變成了純粹的世俗之人,皆表明了黃帝形象多樣性的變化。黃帝形象在這三個維度上的發(fā)展演變,有著共同的目標指向——旨在塑造一個戰(zhàn)國秦漢間世人眼中完美的古代帝王的理想形象。此后,司馬遷為黃帝立傳時,也有著與之相同的目標指向。如《五帝本紀》中黃帝一統(tǒng)天下的過程:從“諸侯咸來賓從”,到“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再到“萬國和”[6]3-6。司馬遷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把黃帝塑造成時人心目中古代帝王的典范。可見,在建構(gòu)理想化的黃帝形象方面,《史記》與“古佚書”一脈相承。“古佚書”的問世,讓先秦兩漢黃帝形象的發(fā)展脈絡(luò)變得更加明晰。從“古佚書”到《史記》,黃帝形象前后相承、不斷發(fā)展。在黃帝人文初祖形象發(fā)生發(fā)展的鏈條上,“古佚書”的貢獻雖不及《史記》,但也構(gòu)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注釋

        ①有學者認為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就是《漢書·藝文志》所錄《黃帝四經(jīng)》,如唐蘭《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兼論其與漢初儒法斗爭的關(guān)系》,《考古學報》1975年第1期;亦有學者持相反意見,如裘錫圭《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并非〈黃帝四經(jīng)〉》,見陳鼓應(yīng)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歡
        蚩尤黃帝老子
        大戰(zhàn)蚩尤
        帛書《黃帝四經(jīng)》之“道”的“入世”特征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大戰(zhàn)蚩尤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蚩尤之歌
        黃河之聲(2018年15期)2018-10-18 11:23:14
        涿鹿黃帝泉(外三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1
        中、日、韓蚩尤信仰與蚩尤演藝說略
        中華戲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12
        智者老子
        黃帝養(yǎng)生園 一個直銷企業(yè)的誕生
        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人妻洋洋|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我不卡| 91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大全|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观看| 小池里奈第一部av在线观看|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真人无遮挡免费视频|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久久|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啪啪|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AV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人妻日韩精品| 在线天堂www中文|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天堂av一区一区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亚洲色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免费| 青青草原亚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麻豆精品传媒av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ai换| 99精品国产兔费观看久久| 日韩av中文字幕波多野九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亚洲无码精品免费片| 青青草手机成人自拍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综合区| 亚洲欧美日本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麻豆精品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吗|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