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晨 王誠喜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2.衡陽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南 衡陽 421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其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咳喘、胸悶氣短,屬中醫(yī)“肺脹”范疇。據統(tǒng)計,全球范圍內40歲以上的慢阻肺患病率,已高達9%~10%,成為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1]。
“三因制宜”是治療中根據季節(jié)、環(huán)境、體質等的不同情況而制定不同治療方案的一種方法?!叭蛑埔恕崩碚撛醋杂凇饵S帝內經》,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核心思想: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王誠喜教授是湖南省名中醫(yī),從事呼吸相關疾病預防與診治工作30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王誠喜教授臨證時基于“三因制宜”理論治療慢阻肺,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有效地減少了慢阻肺患者的急性發(fā)作次數。筆者有幸侍診左右,現(xiàn)將其經驗總結如下。
1.1 因病期制宜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王誠喜教授認為,慢阻肺病因病機較為復雜,其根本在正虛標實,陰陽失衡,機體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而發(fā)??;慢阻肺急性發(fā)作時,證型分布廣泛,如外寒內飲證、痰濁壅證、痰熱郁證;緩解期時主要時肺腎氣虛證、肺脾兩虛證。故在臨證中,應先辨緩急,再辨臟腑,隨證治之。臨床上,慢阻肺在秋冬較為寒冷的季節(jié)多易發(fā)病或加重癥狀。如就診患者中有咳喘,稍動既著,咳嗽,咳白色泡沫樣痰,舌暗,苔薄白,脈細為痰濁壅肺證者,王誠喜教授多以蘇子降氣湯加減,輔以黃芪、黨參、當歸,降氣化痰為主,健脾益肺氣為輔;又如就診患者中由天氣氣候轉涼,外感風寒誘發(fā),表現(xiàn)出喘咳不已,咳痰白稀,舌淡,苔白,脈浮為外寒內飲證者,王誠喜教授多以小青龍湯加減,輔以白果、蘇子、僵蠶、地龍,溫肺化飲為主,降逆平喘為輔;再如就診患者中出現(xiàn)咳喘、氣粗、痰黃粘稠難咯、口干多飲,舌紅,苔黃,脈滑,則為痰熱郁肺證者,王誠喜教授多以越婢加半夏湯加減,輔以瓜蔞、浙貝母、桑白皮,清肺泄熱為主,化痰平喘為輔。癥狀緩解后,囑咐患者于每年春分、三分、冬至前來調理,以緩解疾病的進展;王誠喜教授認為在治療慢阻肺緩解期時主張“治肺不理溫”[2],從溫補肺、脾、腎三臟之陽氣為主,如針對肺脾兩虛的患者多以補肺利氣丸加減;又如針對肺腎兩虛的患者多以金匱腎氣丸加減。扶正固本提高正氣,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以減少急性發(fā)作次數,緩解疾病進展。
1.2 因季節(jié)變化制宜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故與萬物浮沉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庇种赋觥肮赎庩査臅r者,萬物之根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反復強調指出一年四時陰陽轉變是萬物的根本,故王誠喜教授認為人想健康養(yǎng)生及防治疾病要順四時變化,正如“從陰陽則生”。春三月則生,天地俱生,東風易起,風為陽,陽為上,肺為華蓋,侵犯機體首先犯肺,肺失宣降上逆而沖氣道,而風又善行,慢阻肺本長期反復咳喘遷延演變形成。患者素體肺氣不足,故氣急而作咳,咳聲頻急難以抑制,更耗損肺氣。臨證上,王誠喜教授認為風善行數變,加上慢阻肺患者素體本虛,又遇春三月易宣不易降,故治療先以祛宣肺除風邪止咳為主常選止嗽散加減,宣肺疏風止咳,兼以扶肺氣激發(fā)自身機體能力,故喜用黃芪補肺氣,又因患者咳聲頻急,難以抑制,故喜配伍僵蠶、地龍祛風解痙。夏三月則長,自然界陽氣易長,夏三月多暑熱。湘南地區(qū)多濕,故多暑熱夾濕證,故王誠喜教授認為慢阻肺患者夏三月多濕熱壅肺證,其癥狀表現(xiàn)為咳嗽、咯痰,胸悶氣促,伴有咽癢,口苦、口干不欲飲,苔膩,脈滑等。臨證上,王誠喜教授常用三仁湯合止嗽散加減先治其標,脾喜燥惡濕,濕熱困脾,脾失健運水谷,脾胃升降氣機樞紐失常,不能輸布精液,痰濁內生,正如“脾為生痰之源”。故王誠喜教授用藥時常配伍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蒼術醒脾化濕。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的“春夏養(yǎng)陽”原則;王誠喜教授在就診中慢阻肺患者時,告知其需于三伏天,在慢阻肺緩解期采用伏天灸治療。三伏天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旺盛,當肌膚腠理完全開泄,院內調制的“三伏貼”(白芥子、細辛、甘遂等)貼于肺俞、足三里、天突、膻中等穴,所貼藥物通過從皮膚腠理開合,滲入到穴位經絡,直達病處臟腑,再配合院內口服藥“冬病夏治”丸增強身體機能與防御能力,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以減少慢阻肺急性發(fā)病次數,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秋三月則收,天氣清肅,燥邪最盛,傷其肺陰。肺體陽而用陰,加上慢阻肺患者常年咳喘,耗損肺中精液,其臨床表現(xiàn)為干咳、胸悶氣短、咳聲短促、咽干,舌紅,苔薄,脈細數。王誠喜教授常用沙參麥冬湯加減,養(yǎng)陰潤燥為主,配伍訶子、五味子斂肺止咳喘。冬三月則藏,天氣寒涼,萬物潛伏閉藏,陰氣外閉,陽氣內藏。人應順應時節(jié),早臥晚起。王誠喜教授認為慢阻肺患者多年邁,腎氣衰,陽氣不足,易受寒邪侵犯機體,是慢阻肺急性發(fā)作的高峰季節(jié)。臨證上,其癥狀多咳喘、痰稀多、胸痞舌淡、苔薄白,脈浮,王誠喜教授常用小青龍湯加減,溫肺散寒。并主張冬令進補,可食用蟲草花排骨湯、百合粥、山藥粥等,常用金匱腎氣丸加減輔以麻黃、防風、桂枝、細辛等疏風散寒止咳。
2.1 因地區(qū)氣候分布制宜 《素問·異法方宜論》中指出“醫(y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勢使然也”;又指出“東方之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西方者……天地之所收引,其民陵居多風”;“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南方者,天地所長養(yǎng),陽之所盛處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濕”。說明了人處不同的地理方位,其飲食、勞作各有不同,導致其用藥特點也有所不同。故臨證上,王誠喜教授都會詢問近期是否去外地,其用藥也會隨之地區(qū)加減,如去北方,則在方藥配伍時加些溫藥。王誠喜教授常年處于湖南衡州雁城,故喜用健脾燥濕劑,如參苓白術散加減;若患者去廣州,則會適當減少溫熱藥,配些理氣藥。在臨床中,王誠喜教授常強調外感時邪在不同地區(qū)各有所主,臨證用藥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并提倡患者戒煙,改善自身周圍環(huán)境,養(yǎng)成健康合理的生活起居習慣,以減少因空氣污染及環(huán)境不適(如寵物毛發(fā)、廚房油煙等)而引起慢阻肺發(fā)病次數,緩解及穩(wěn)定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3.1 因體質制宜 《靈樞·壽夭剛柔》中說道“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指出了每個人出生時,所屬的先天體質特征就有所不同。又如《靈樞·逆順肥瘦》中指出肥、瘦、壯人及嬰各內的氣血各不同?!毒霸廊珪肪碇氖挠性疲骸爱斪R因人因證之辨……當以人為先,因證次之?!蓖跽\喜教授重視體質影響,根據患者的病因、癥狀、體征、舌脈綜合辨別體質,分析臟腑氣血陰陽轉變,根據不同的體質,處方用藥也有所異。臨證中,王誠喜教授認為慢性肺系疾病中多屬肺脾腎氣虛[3-4],故喜用補肺利氣丸加減;同時依據體質差異,隨證加減。如氣虛體質者,加重黃芪、山藥的用量,健固脾胃之氣,所謂“脾為氣之源,肺為氣之主”,并囑其勿勞累,防寒保暖;陰虛體質者,配伍百合、麥冬、沙參等,或選用沙參麥冬湯加減,囑其可服用百合粥、蟲草排骨湯;如陽虛體質者,配伍肉蓯蓉、制附子等,或選用金匱腎氣丸加減;如痰濁體質者,可加半夏、桔梗、浙貝母等;如血瘀體質者,重用當歸用量,可加丹參、桃仁、木香等。
患者某,男,75歲,于2020年11月16日就診,因“反復咳嗽、咯痰10年,胸悶氣促3年,再發(fā)加重7天”?;颊哂?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咳嗽,咳痰,痰量少,色白,質黏,無發(fā)熱,無胸悶,無頭暈。后病情加重,3年前出現(xiàn)咳嗽、咳痰、胸悶氣促,曾多次在衡陽多家醫(yī)院及我院治療,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給予解痙平喘、止咳祛痰等對癥治療(具體不詳)后好轉。但每逢天氣變化或不慎受涼后或秋冬季節(jié)復發(fā)?;颊咂剿卦诩覉猿珠L期使用信必可都保和噻托溴銨粉吸入劑控制病情,病情控制一般。7天前,由于天氣變化,患者咳喘癥狀加重??贪Y見:咳嗽、聲低氣短懶言,咳白色稀痰,咽癢,動則胸悶氣促,頭暈乏力,易汗出,平素怕冷,納少,寐欠安,小便可,大便偏干。查體:唇稍紺,桶狀胸,肋間隙增寬,肺部叩診過清音,聽診雙肺呼吸音減低,未聞及明顯干濕羅音,雙下肢無水腫。舌質淡暗,苔薄白,脈沉細。患者有長期吸煙史。王誠喜教授細詢病史,癥狀、體查、舌脈象后,西醫(yī)診斷為慢阻肺;中醫(yī)診斷為肺脹(肺脾兩虛,痰飲內阻證)。治法為健脾益氣,溫肺止咳;方擬補肺利氣丸加減:黃芪30 g,黨參20 g,山藥20 g,茯苓20 g,陳皮 10g,白術10 g,當歸15 g,蜂房6 g,僵蠶10 g,細辛3 g,法半夏 10g,干姜6 g,厚樸10 g,甘草6 g。7劑,水煎服,早晚分服用,每日1劑。二診(2020年11月23日):患者訴咳嗽、咽癢,咯痰、胸悶氣促減少,余癥同前。效不更方,予初診方加防風10 g,再服10劑。三診(2020年12月2日):患者訴晨起偶有咳嗽,胸悶氣促明顯較前改善,活動耐力提高,納寐可,二便調。王誠喜教授囑其戒煙,于每年春分、三伏、冬至于門診調理,隨訪1年,患者病情穩(wěn)定,未出現(xiàn)急性發(fā)作。
按語:慢阻肺屬中醫(yī)“肺脹”范疇;該患者病程10年余,是長期慢性咳喘耗傷肺氣,初期以肺氣虛弱,而后反復遷延演變而成慢阻肺,肺失宣降失調,不能布散精微,進而子病及母,脾虛而不轉輸運化水谷,久而成痰,正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喘咳不已,咳白稀痰,胸悶氣促,易汗出,頭暈乏力;治療上當予健脾益氣,溫肺止咳。方中黃芪、黨參、山藥、茯苓、白術益氣健脾補中;細辛、干姜、法半夏溫肺化飲;厚樸、當歸、蜂房、僵蠶祛風解痙化痰止咳;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健脾益氣、溫肺止咳之功。故可以此方加減治療。
慢阻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其好發(fā)于秋冬寒冷的季節(jié),緩于春夏季節(jié)。王誠喜教授在臨證過程中,以因時、因地、因人為基,結合對慢阻肺病因病機(本虛標實)的認識,長期臨床中實踐,形成了治療慢阻肺的獨特見解及治療原則,常獲佳效,值得廣大同仁借鑒參考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