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培亮,秦達超
(桂林市公路建設養(yǎng)護中心,廣西 桂林 541100)
在城市化的推動下,我國對公路項目的建設重視度明顯提升,公路改建工程數(shù)量增多,相較而言,公路改建工程的問題復雜性也有所提高。影響改建工程質量。而對此,本文將對公路改建工程的施工技術管理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分析,先了解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問題與對策,把握整體方向,再結合案例分析施工技術管理的細節(jié),實現(xiàn)對施工技術管理的全方位把控。
(1)選線管理失當。在舊址公路改建過程中,選線勘察是初始工作,對改建工程施工的成本與質量,施工技術運用的成效皆有直接影響。但是,在施工技術管理過程中,部分工作人員傾向于施工技術應用的跟進,即施工實施階段的管控,對選線勘察工作的重視度不足,并未從自然條件、施工期限、技術標準以及工程投資等多項因素出發(fā),考量整個改建工程,進而導致改建工程施工存在安全性不足、施工操作難度偏大以及順直性偏低等問題,影響道路使用的壽命與舒適性[1]。
(2)環(huán)保管理不足。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影響下,各方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度增強,在公路改建工程建設方面,對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與規(guī)定日趨明晰,強調以自然保護為前提展開公路改建。但是,在公路改建工程實施階段,管理人員對生態(tài)平衡的維護力度不足,并未盡可能規(guī)避自然資源點,綠化防護措施的控制質量不足,進而導致公路改建工程中環(huán)保問題較為嚴重,影響自然與經(jīng)濟的和諧共存。
(3)排水管理失準。在公路改建工程中,排水系統(tǒng)改建是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公路改建工程中,由于管理人員對排水施工技術的把握度不足,導致排水溝的設置,蓋板、涵管等構造物的增設存在問題,再加之坡度把握不準,使得路基排水存在問題,導致積水問題出現(xiàn),進而對道路出行產(chǎn)生影響[2]。
(4)結合管理問題。在公路改建工程中,路基穩(wěn)定性管控是重要內容,主要原因在于原公路路基受使用年限等因素的影響,形態(tài)穩(wěn)定性不好,變形可能性高,由此,在改建過程中,若對舊路進行加寬改造,路基易出現(xiàn)沉降不均衡等問題,影響改建工程質量,由此,新舊路基結合成為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在施工技術管理的過程中,部分工作人員存在基地雜物管控不嚴、鋼筋網(wǎng)布設把控不足等問題,導致新舊路基結合質量偏低,影響改建工程的整體質量。
由上可知,在公路改建工程中,施工技術管理面臨的常見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排水管理、新舊路基結合管理、選線管理等方面。由此,在實施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重點把控上述問題,落實以下管理對策。
在落實施工技術管理的選線管理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內容。
首先,明確公路等級,管理人員應當對改建公路進行調查,借助交通量計算公式,對道路交通量進行計算,再依據(jù)工程技術標準,對公路等級進行確定,再結合地形圖,對改建公路的地貌等進行確定,同時,還需對舊路交通密度、車數(shù)等參數(shù)進行調查,綜合確定公路改造的方向與目標。
其次,遵循選線原則,管理人員應當遵循選線原則實施選線管理,以提升選線的合理性。具體表現(xiàn)為:①對比原則,管理人員應當從主觀與客觀雙層面,對選線方案進行對比、分析以及論證,保證路線方案的最優(yōu)性;②節(jié)約原則,管理人員應當以效益高、工程量少、造價低以及運營少為方向,以質量為前提展開選線管理;③環(huán)保原則,管理人員應當盡可能避免改造工程侵占過多田地,敦促施工人員落實環(huán)保措施,以保證改建工程與生態(tài)的均衡發(fā)展。在此過程中,管理人員還需調查工程的地質水文條件,以避免水系破壞問題的出現(xiàn)[3]。
于環(huán)保管理而言,應當注意:首先,管理人員應當把握環(huán)境保護相關規(guī)定,保證環(huán)境保護在公路改建工程中的貫徹落實,避免改建工程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污染與破壞;其次,管理人員應當把握工程自然資源點,避免改建工程對自然資源點產(chǎn)生干擾,增強改建工程與自然變化的適應性,在必要情況下,可引導施工人員增設綠色景觀,以增強改建工程的環(huán)保價值;最后,管理人員應當強化對施工技術的把控,盡量避免施工人員深挖深埋,重視邊坡綠化的設置,降低水土流失的發(fā)生率。
于排水管理而言,應當注意:首先,管理人員應當保證改建工程排水施工與區(qū)域排水系統(tǒng)相協(xié)調,對當?shù)亟邓笛┑那闆r進行調查,引導施工人員嚴格依照規(guī)章標準展開施工,降低水土流失問題的發(fā)生率;其次,管理人員應當引導施工人員設置急流槽,用以保證坡面路段路面基層與路基的干燥性,同時,還可借助多孔水泥與瀝青對碎石進行穩(wěn)定,用以降低雨水滲透路面問題的發(fā)生率。此外,還可引導施工人員設置排水基層、邊緣滲溝以及路面明溝,保證排水的合理性[4]。
于結合管理而言,應當注意:首先,管理人員應當落實實地勘察工作,對設計圖紙的標高、標注等進行審核,同時,還應當對道路的彎曲角度進行測量,結合車速、離心力等參數(shù),對路面坡度進行設計與比對,保證路面坡度設計的合理性;其次,管理人員應當重視比對工作的落實,綜合比對橫縱斷面設計,必要時,可通過試驗的方式,核對調整方案,并逐段確定橫縱斷面的豎曲線與水平曲線;最后,管理人員應當重視橫縱斷面施工管理,引導施工人員以平滑、連續(xù)以及平順為目標,展開改造工程施工,保證橫縱斷面與老路銜接處的平順性,貼合指標,實現(xiàn)公路安全性的提升[5]。
由上可知,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問題與對策,可知公路改建工程中施工技術管理的重點在于結合管理、選線管理以及環(huán)保管理等。但是,在實際公路改建工程中,施工技術管理的全流程更為復雜。對此,本文將以A 公路改建工程為例,對施工技術管理全流程進行探析。
在準備階段,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包含工程概況分析、施工布置規(guī)劃以及臨時工程安排等方面。以A 公路改建工程為例,準備階段施工技術管理如下。
3.1.1 工程概況分析
A 公路位于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區(qū),交通流量大,且對市區(qū)內交通的干擾較為嚴重,由此,A 公路改建工程的目標在于減少城市交通干擾,實現(xiàn)車輛分流,為城市發(fā)展擴充空間。同時,改建工程全長約合20km。結合該地的水文地質條件、筑路材料以及運輸條件等參數(shù),該改建工程的技術指標如表1 所示,主要表現(xiàn)為:公路等級為一級公路,設計速度為80km/h,路基寬度34m,路面寬度22m,環(huán)境類別Ⅱ級。
表1 技術指標
3.1.2 施工布置規(guī)劃
在施工布置規(guī)劃過程中,管理人員的核心工作在于施工平面布置、組織架構確定以及管理職責確定等方面內容。以A 改建工程為例,首先,在施工平面圖布置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當明確設施布控的位置,為后續(xù)施工管理做參考。A 工程中,明確了預制場、拌和站、變壓器、路基施工隊站以及項目經(jīng)理部等方面的布設點;其次,應當明確項目管理的各層級,A 工程的組織架構表現(xiàn)為:項目經(jīng)理部→項目經(jīng)理→總工程師→工程管理部、工程經(jīng)濟部、安質環(huán)保部、財務部、物資設備部、綜合辦公室→路基工程施工隊等;最后,應當明確職責劃分,其中項目經(jīng)理部門主要負責施工管理,而路基工程施工隊主要負責各標段施工。
3.1.3 臨時工程安排
臨時工程安排主要包含施工運輸?shù)缆饭芾?、用水管理、用電管理拌和站管理等內容。在運輸?shù)缆饭芾磉^程中,應當保證道路的通暢性和施工地的便捷性,A 工程選定了多條道路運輸筑路材料。在用水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落實水質化驗、管網(wǎng)布設等工作,保證建設、生活用水。在用電管理過程中,應當重視變壓器的合理布設,A 工程在預制場、拌和場等地同時布設了變壓器,以供施工用電。在拌和站管理過程中,應當配備電子系統(tǒng)對配料進行計量與校準;在預制梁場管理過程中,應當保證預制梁場與拌和站的集中度。
施工階段的施工技術管理,是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核心,于A 改建工程而言,施工技術管理的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施工準備。在路基施工開始前,管理人員應當引導施工人員展開施工準備工作,對路基表層的雜質等進行清理,若遇不良地段需落實地基處理。一般而言,地基為土體和風化巖體時,應當展開承重力與強度分析,若不符合要求,需引導工作人員展開加固處理。此外,若遇積水地基,還需要落實清淤、抽水工作。
(2)挖方施工。在挖方過程中,在施工前,管理人員應當對施工周邊的管線、建筑物情況進行調查,觀測建筑物變形情況,以降低安全隱患。在施工時,針對于土方挖運,管理人員應當引導施工人員借助挖掘機、推土機進行挖樁,運輸則借助自卸汽車。針對較軟石質路段挖運,可借助挖掘機開挖,在必要情況下,可先控制爆破,再展開挖掘工作。針對于深度較淺的路塹的挖掘,可采用全斷面挖掘的方式,若深度較深,則可采用臺階法進行挖掘。
(3)路基填筑(圖1)。首先,應當注意碾壓施工的流程,一般包含準備環(huán)節(jié)、基地處理、分層填筑、平整填料、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查校驗以及路基整修;其次,應當注意地質變化試驗,選擇試驗路段,展開擊實、有機質含量以及承載比等試驗,在此基礎上,配置填料,保證回填的透水性與壓實性。
圖1 路基填筑
(4)挖除換填。在深度不深、范圍偏小的情況下,可采用挖除換填的方式對特殊地基進行處理,結合設計要求,對填料壓實的范圍進行確定,并對不符合要求的土層部分進行挖除與平整。若選用機械進行開挖換填,則需要預留人工清理層(30~50m)。在對施工場地進行平整時,需布設臨時的排水設施,用于排除路基范圍的地下水與地表水。
(5)路基防護排水。針對于路基防護,可選擇植物護坡法進行處理。針對于排水工程,可選擇急流槽、截水溝、排水溝、縱管D800、橫管D300 等構成排水系統(tǒng)。
(6)粉質土路基施工。針對于粉質土路基施工,首先,應當展開性質測試工作,檢測土質的物理指標,即含水量、塑限以及天然密度等;其次,應當重視改良試驗,通過試驗的方式找出提升粉質土性質的最佳方式。在A 工程中,經(jīng)過試驗表明:石灰8%,能夠有效提升路基斷面成型效果,壓實度在96%以上,能夠滿足施工要求。
綜上所述,在城市發(fā)展的影響下,公路改建工程成為交通網(wǎng)絡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施工技術管理是提升公路改建工程質量的關鍵,對公路改建后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對此,在落實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把握常見問題與解決對策,用以把握施工技術管理的重點與整體方向,其次再結合改建工程的實況,分析要求與目標,明確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準備階段與施工實施階段的施工技術管理內容,實現(xiàn)施工技術管理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