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育懲戒;體罰;家校溝通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08-0047-02
【作者簡介】何歡蘭,江蘇省揚州中學(江蘇揚州,225009)教師,高級教師,揚州市特級班主任,揚州市十佳班主任,曾獲江蘇省、長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一、原因分析
案例中最大的矛盾點:數(shù)學老師的做法是教育懲戒還是體罰。《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以下簡稱《規(guī)則》)對教育懲戒的定義明確告訴我們,教育懲戒不是體罰,而是一種教育方式。《規(guī)則》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指明了教育懲戒權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表現(xiàn)。而體罰是通過對別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身體的疼痛,來進行懲罰的行為,常見的有打手心、擰耳朵、罰站、罰跪等,屬于肢體暴力?!兑?guī)則》中明確提到,不得有“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從案例看,數(shù)學老師對學生小王進行的是教育懲戒。
但教師正常行使教育懲戒權,為什么會引起學生和家長的不滿呢?這里我們就要回到《規(guī)則》中關于教育懲戒尺度的要求。教師實施教育懲戒,首先要區(qū)分學生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的輕重?!兑?guī)則》明確規(guī)定: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對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較為輕微的學生,可以當場實施“點名批評;責令賠禮道歉、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適當增加額外的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jié)課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后教導;學校校規(guī)校紀或者班規(guī)、班級公約規(guī)定的其他適當措施”。據(jù)此,數(shù)學老師要求小王“停課自修一周”,很明顯是不符合要求的。
小王媽媽為什么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呢?一方面,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產(chǎn)生厭學情緒,家長是為了維護孩子的利益;另一方面,數(shù)學老師在做出懲戒前未能先與家長溝通。《規(guī)則》要求,根據(jù)學生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的輕重,教師“以適當?shù)姆绞礁嬷议L”“應當及時告知家長”“應當事先告知家長”。
二、應對策略
首先,教師要熟知教育懲戒的實施范圍。教師應當主動學習《規(guī)則》,學校也可以組織教師集體學習,讓教師明確區(qū)分學生的違規(guī)違紀行為,對學生不同的違紀違規(guī)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懲戒。
其次,教師要慎用懲戒。懲戒的目的是教育,是讓犯了錯的學生通過適當方式回到正確的軌道上,是讓學生主動認識并改正自己錯誤的一種手段;體罰是單純制造身體痛苦,讓學生被迫服從,容易造成師生對立,在現(xiàn)實中往往會起到反作用。教育懲戒之所以與體罰不好區(qū)分,是因為教師對實施的“度”把握不準?!兑?guī)則》第十二條劃定了七條紅線:“首先是身體傷害,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其次是超度懲罰,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復抄寫、強制做不適的動作或者姿勢,以及刻意孤立等間接傷害身體心理的變相體罰;再者是言語侮辱、貶損、辱罵或者以歧視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學生人格尊嚴,還包括因個人或者少數(shù)人違規(guī)違紀行為而懲罰全體學生,因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而懲罰學生,因個人情緒好惡實施或者選擇性實施教育懲戒,最后是指派學生代替自己對其他學生實施教育懲戒?!边@七條紅線是不能觸碰的底線。
懲戒的目的是教育。學校擬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和紀律處分的,應當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并組織家長聽取申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后,應當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幫扶。學生受到教育懲戒或者紀律處分后,能夠誠懇認錯、積極改正的,可以提前解除教育懲戒或者紀律處分。
再次,教師不可因噎廢食。教育懲戒是必要的,尤其是對一些規(guī)則意識差的學生而言,教育懲戒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責任心。教師為了“不惹麻煩”,盡量不去招惹學生,不愿管也不敢管教學生,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在日常管理中,教師應先積極引導,將懲戒當作高懸之劍,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其威嚴。
最后,教師要重視家校協(xié)作。教師應積極與家長溝通,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長也應當履行對子女的教育責任,尊重教師的教育權利,家校合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周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