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清,鐘玉梅,陳 宇,余政強(廣西中農(nóng)富玉國際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玉林 537035)
臺灣長果桑又名超級果桑、紫金蜜桑,從臺灣引進品種,是由臺灣專家將大果桑和其他幾種野生果桑經(jīng)過幾次授粉后改良而成的優(yōu)良品種。該品種抗病性強、產(chǎn)量高且品質(zhì)優(yōu),深受廣大種植者的喜愛。臺灣長果桑喜光、喜溫暖,能耐-2~40℃的溫度范圍,對氣候條件、土壤條件要求不高,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可種植。本文主要介紹臺灣長果桑的繁殖方法、病蟲害防治、加工等,僅供參考。
臺灣長果桑果實甜度很高,含糖量在20%~25%,果實紫紅色,富含花青素、豐富的糖類、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多種功能成分,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降血脂、降血糖、延緩衰老等功效,且口感品相俱佳。每年3—4月開花,4—5月果實成熟。果實長度8~12厘米,最長可達20厘米,直徑0.5~0.9厘米,單果重達20克,豐產(chǎn)期最高單株產(chǎn)量100千克以上,定植第2年畝產(chǎn)量2000千克以上,每年可采3~4批果,且采果時間長,周年供應鮮果,既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果醬、果酒、果醋、果汁、果干等系列產(chǎn)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臺灣長果桑結(jié)果狀
臺灣長果桑常見繁殖方法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為實生苗,無性繁殖有嫁接、壓條、扦插繁殖。本文主要介紹嫁接、扦插及高空壓條繁殖。
即把一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春季為臺灣長果桑的生長旺盛期,嫁接工作宜在春季進行,最佳時間為3月上旬。嫁接時最好避免雨天,晴天為宜。挑選抗病性強、生長旺盛的桑樹品種作為砧木,如四季果桑。
(1)選取臺灣長果桑穗條上飽滿健壯的冬芽,從芽的下方1厘米處下刀,刀與穗條角度為35°平穩(wěn)削入木質(zhì)部,直達穗條的1/5處,后從芽尖上方0.5厘米處,刀與接穗角度為20°并平穩(wěn)削入木質(zhì)部,深達穗條的1/5接至第1刀削口,取下芽片。注意削面平滑、整潔。
(2)離地面10~15厘米處剪去四季果桑枝條,在樹干平滑處兩刀切成與芽片形狀大小相似的切口,長度相等。
(3)砧木切好后,將削好的臺灣長果桑接穗芽片削面貼向砧木木質(zhì)部,上端要與砧木切口對齊。
(4)接穗芽片插好后,用嫁接膜從接口下方開始由下往上綁緊,捆綁時需將接穗芽裸露在外,至接口切面完全被包扎為止,后將嫁接膜打結(jié)。注意捆扎時嫁接口不能漏氣。
扦插繁殖為農(nóng)業(yè)中常見繁殖手段,主要用于苗木繁殖,利用的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成苗快,且操作簡單。桑樹通常采用扦插法進行繁殖,春夏季皆可,最適宜時間為每年3—4月。
選取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半木質(zhì)化枝條,將枝條剪成10~15厘米的插穗,每個插穗留2~3個飽滿且無損傷的芽,保留1~2片葉片,每片葉片剪去2/3或1/2的葉面積,避免蒸騰作用過強,消耗插穗自身的養(yǎng)分及水分。插穗下端削成斜面,增大長根面積,注意切口要平滑。
修剪好的插穗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98%惡霉靈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浸泡5分鐘進行消毒處理,后將下端生根部位放入50毫克/升的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分鐘后撈出晾干,以備扦插。
扦插基質(zhì)采用新的泥炭土或細沙,推薦使用生升育苗基質(zhì)(主要成分為進口椰糠、進口泥炭、炭化稻谷殼、珍珠巖)。使用前基質(zhì)加水拌濕,濕度約為60%,即用手握基質(zhì),手縫有水但不滴下。扦插容器選用營養(yǎng)缽,如15×13營養(yǎng)缽,有利于保持基質(zhì)濕潤,提高種植成活率。將濕潤的基質(zhì)裝入營養(yǎng)缽中,扦插深達插穗的1/3~2/3,扦插結(jié)束后基質(zhì)澆水需澆透,置于陰涼地,避免日曬。有條件者可搭蓋小拱膜,以達到防雨和保溫作用。保持土壤濕潤,插后20~30天即可生根。生根發(fā)芽后,注意適當增加光照,同時追施0.1%尿素液或N∶P2O5∶K2O=19∶19∶19+TE的康普金500倍液,同時增施0.1%黃腐酸鉀肥,促進枝葉及根系生長。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可用廣譜性殺菌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
高空壓條成活率高,但繁殖系數(shù)低,多在其他方法繁殖困難或需要繁殖較大新植株時采用。進行高空壓條的時間限制范圍小,夏季高溫季節(jié)仍可進行。
準備濕度約為60%的基質(zhì),塑料薄膜、細繩或高空壓條盒、小尼龍扎帶備用。
選擇直徑為3~5厘米木質(zhì)化枝條,或根據(jù)高空壓條盒尺寸選擇枝條。在葉痕1厘米處用小刀劃深至木質(zhì)部,再在距離劃痕處2厘米處劃一環(huán),環(huán)剝掉樹皮。
將準備好的基質(zhì)對準傷口左右合攏,聚成一個小土團,注意基質(zhì)與枝條要充分密合不松動,同時向基質(zhì)噴施適當水分,隨即用塑料薄膜包緊,兩頭用細繩扎實?;?qū)駶櫟幕|(zhì)裝入高空壓條盒內(nèi),充分壓實,對準傷口貼合,大口朝上,方便后期澆水,兩頭用尼龍扎帶扎緊。期間保持基質(zhì)濕潤,25天左右即可生根,根據(jù)根系生長狀況剪離母株,移植到營養(yǎng)缽中養(yǎng)護。
臺灣長果桑對土壤和氣候要求不高,國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均可種植。但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灌溉方便的地塊,臺灣長果桑生長更加旺盛。移栽前,地塊可適當增加有機肥及復合肥作底肥,有機肥可選用雞糞、牛糞、羊糞等。
不同地塊種植密度有所區(qū)別。土壤肥沃地塊臺灣長果桑生長較快,種植密度相對稀一些,定植行株距通常為3.0米 × 2.0米,每畝定植約110株;土壤較貧瘠地塊,種植密度較大,定植行株距為2.0米 × 1.5米,每畝定植約220株。
移植成活后,每隔1~2個月追肥1次,直至來年春季掛果前。前期可選用高氮型復合肥,促進枝葉生長,每畝施40~50千克。掛果前2個月采用高磷鉀型復合肥,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果實品質(zhì),每畝施40~50千克。始花期至幼果期,噴施99%磷酸二氫鉀500倍液,補充葉面肥及促花,提高果實甜度,促進果實成熟。
臺灣長果桑常見病害為白粉病、菌核病等,常見蟲害為紅蜘蛛、白粉虱等。冬季做好清園工作,及時清理病蟲枝、雜草、落葉等雜物,同時可用石硫合劑進行清園。
(1)白粉病。白粉病為真菌性病害,初發(fā)生時葉片有黃色小點,而后擴大發(fā)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并伴有白色粉狀霉層,通過孢子進行擴散繁殖。密度大、光照不足、氮肥施用量過大、徒長易發(fā)病。秋季末可用50%硫磺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預防;發(fā)病后可用25%乙嘧酚懸浮劑500~700倍液噴施,每隔7天噴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2)菌核病。菌核病為土傳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莖蔓、葉片和果實。菌絲不耐干燥,低溫高濕條件下最易發(fā)生,且可在土壤中或混雜在種子間越冬、越夏。日常加強栽培管理,栽植壯苗,冬季清除越冬菌,做好清園工作。抽薹后期或始花期、盛花期可用硫磺∶石灰粉=1∶8撒于植株中下部,每畝5千克。始花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防治。
(3)紅蜘蛛。紅蜘蛛為一種螨類,卵或受精成螨可在植物枝干裂縫、落地或土壤中越冬。繁殖能力強,1年發(fā)生多代,發(fā)育速度快,傳播方式廣。夏季高溫時期,中午噴施清水,可適當殺滅部分紅蜘蛛。高溫干旱季節(jié)來臨之前,可用50%硫磺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進行預防;發(fā)生后可用30%噠螨靈懸浮劑3000~4000倍液或20%苯丁錫懸浮劑1000~2000倍液或22%阿維·螺螨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等均可達到理想防治效果。
(4)白粉虱。白粉虱是一種世界性害蟲,我國各地均有發(fā)生,是大棚內(nèi)種植作物的重要害蟲。白粉虱不耐低溫,1年可發(fā)生10余代,有趨黃性,群集在葉背面,新生葉片成蟲較多。物理防治可通過懸掛黃板進行防治?;瘜W防治可用10%吡丙吡蟲啉懸浮劑1000~2000倍液或20%呋蟲胺懸浮劑1000~2000倍液+5%吡丙醚水乳劑800~1000倍液或100克/升聯(lián)苯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 + 22.4%螺蟲乙酯懸浮劑2000倍液進行防治。
桑葚全身都是寶貝,自古被視作東方神木,在中醫(yī)看來,桑樹的枝、葉、果、皮皆可入藥,有春采桑枝、夏食桑葚、秋收桑葉、冬取桑皮之說。
長果桑桑葚果鮮食止渴,具有利五臟關(guān)節(jié)、通氣血等功效,另可加工成桑葚干、桑酒、桑汁、桑膏等。
桑葉富含硫胺素、胡蘿卜素等,采收曬干可入藥或做茶葉。每年霜降后采收的桑葉為霜桑葉,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肺熱燥咳等病癥。桑葉芽作為一味蔬菜,每年春季采收,可炒食、煮湯,具有食療的價值。
春季采收的桑嫩枝,味苦微辛,具有祛風濕、利關(guān)節(jié)、通絡(luò)等功效。常用于風濕關(guān)節(jié)痛、四肢拘攣,同時具有抗菌作用。
桑樹的外皮采收干燥后為中藥中的桑白皮,味甘寒,歸肺脾經(jīng),桑白皮具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面目肌膚腫脹等癥。桑白皮具有降壓、抗炎等多種現(xiàn)代藥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