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孩子的每個成長關鍵期都備受父母的關注。當一群萌娃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他們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的老師和同伴、新的規(guī)則要求,欣喜之余或多或少有點緊張和焦慮。
為了讓一年級新生能平穩(wěn)、順利地渡過這個時期,四川天府新區(qū)麓湖小學根據(jù)2021年3月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校情、學情,將開學第一周設置為“我們啟蒙周”,將一年級上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重點實施入學適應教育。
新生適應性課程以“童蒙養(yǎng)正”為主題,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在家校協(xié)同共育下,新生適應性課程分別從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四個方面展開,幫助新生順利地進行幼小銜接,促進學生快樂成長。
學校以“培養(yǎng)根植于中國文化的未來世界創(chuàng)變者”作為辦學愿景,努力將學校打造成為“兒童友好型”學校。在新生適應性教育中,學校堅持兒童立場,激發(fā)新生渴望進入學校學習的熱情。學校倡導協(xié)同育人,家校合作,培養(yǎng)新生良好的行為及學習習慣;關注兒童全面發(fā)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喚醒新生的心靈。
幫助一年級新生及家長緩解入學焦慮,平穩(wěn)過渡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習生活,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有趣的新生適應性課程中,以積極正面的心理疏導為依托、行為常規(guī)訓練為基礎、趣味性活動為載體,讓一年級新生初步形成校園主人翁意識,喜歡小學的校園生活,積極主動地與老師、同學們交往,為一年級新學年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jù)“童蒙養(yǎng)正”新生適應性課程目標,分別開發(fā)了基于國家課程的“啟蒙課程”,基于心理建設、運動發(fā)展、藝術美育的“正美課程”,以及基于培養(yǎng)一年級新生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品格習慣的“養(yǎng)習課程”。
1.啟蒙課程的整合與研發(fā)
現(xiàn)行的國家基礎課程,在不同的學科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新生適應性課程中,結合新生心理發(fā)展、已有知識及生活經驗等學情特點,整合主題相似、意義相同的課程,讓一年級新生在“啟蒙課程”中感受不同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輕松高效地進行學習。
(1)將部編版語文第一課“我上學了”和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了”進行整合,開發(fā)第一周“我是閃亮麓小娃”的啟蒙課程,讓新生在“我是光榮的小學生”思想的引導下,轉變從幼兒園萌娃到小學生的自我認知,樹立校園小主人的意識。
(2)將部編版語文識字板塊和書法課進行融合,開發(fā)第一周“我能寫好字”的啟蒙課程,讓新生在正確書寫坐姿、正確握筆方式、正確識字方法的引導下,初步進行識字及書寫的學習,為整潔、美觀的書寫卷面做準備。
(3)將北師大版數(shù)學“可愛的校園”與外研社英語“Hello!”進行融合,讓新生在認識校園的同時,與老師、同學進行人際交往。在逛校園的過程中感知身邊的數(shù)學、身邊的英語,明白數(shù)學和英語都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可學可用。
(4)將美術“讓大家認識我”與音樂“好朋友”進行融合,讓新生在有趣的美育活動中,主動大方地介紹自己,也認識更多的好朋友。擁有好朋友能有效地緩解入學所帶來的焦慮和不安。
(5)將科學與勞動課進行融合,新生入學第一天種植“太陽花”,在科學老師的幫助下,認識種子,了解種植方式和養(yǎng)花的方法,通過自己動手種植象征“積極向上、樂觀勇敢”的太陽花,為自己新的學習旅程留下一段美好回憶。
2.正美課程的設計與研發(fā)
正美課程中的心理活動圍繞“我愛我的校園”“我是優(yōu)秀小學生”“我有好朋友”“我會表達情緒”等主題,培養(yǎng)新生積極向上的正面情緒,有利于一年級新生快速適應小學生活,面對新的校園環(huán)境、新的人際關系,做到不害怕、不焦慮。
正美課程中的體育活動圍繞口令訓練、路隊訓練、七彩陽光廣播操、基礎跳繩、趣味感統(tǒng)訓練等主題,培養(yǎng)一年級新生健康、活潑、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保持健康的體魄。
正美課程中的美育活動圍繞“聽一聽、唱一唱、演一演、畫一畫”等方式,讓新生在適應性課程中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培養(yǎng)新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3.養(yǎng)習課程的設計與研發(fā)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會隨時隨地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焙玫牧晳T讓人受益一生,養(yǎng)習課程分別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品格習慣進行開展,讓一年級新生在小學生涯的初期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為日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1)生活習慣
以生活作息、生活自理、整理收納、有序路隊、文明就餐等為主題,開展趣味活動體驗、“一起來找茬”和“我來幫幫你”等活動,培養(yǎng)新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幫助他們逐步適應小學的作息規(guī)律、校園一日常規(guī)等。
(2)學習習慣
從課前準備、課中傾聽、課后訓練三部曲,以及書寫坐姿及卷面、家校本記錄、作業(yè)規(guī)劃表等內容出發(fā),采用高年級哥哥姐姐親自展示、播放常規(guī)小視頻、哼唱好習慣歌謠等方式,讓新生養(yǎng)成好習慣。
(3)品格習慣
良好的品格會讓新生收獲更多的友誼和快樂。品格習慣圍繞禮貌待人、友好交往、安全休息、熱愛勞動等主題開展班會活動,讓新生在主題班會活動中潤物細無聲地形成優(yōu)良的品格。
新生適應性課程分為第一周新生適應周和第一學期新生入學適應期兩方面進行課程設置。
第一周的適應性課程旨在讓新生初步感知一年級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第一學期的適應期課程則以主題為板塊,讓新生逐步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
新生適應周課程分別從啟蒙課程、正美課程以及養(yǎng)習課程進行課程設置。啟蒙課程以“學科融合+”的方式進行課程設計;正美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心理等;養(yǎng)習課程主要以一日常規(guī)訓練為主。在排課時,充分考慮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學地進行課表設置(如表1)。
表1 “童蒙養(yǎng)正”新生適應周課程表
種植園播種除了開學第一周的適應性課程外,我們還將一年級上期設置為新生入學適應期。適應期課程以學月為單位,主要以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為課程目標,通過主題式活動(如表2、表3)及各學科課程融合教育,共同幫助新生建立良好的規(guī)矩意識、秩序觀念和習慣養(yǎng)成意識,為今后的學習、生活發(fā)展做好充分準備。
表2 “童蒙養(yǎng)正”新生適應期學月主題
表3 “童蒙養(yǎng)正”新生適應期教育建議及課程建議
1.教學形式豐富多樣
(1)跨學科整合教學
新生適應性課程以主題為連接紐帶,依托學科課程融合的方式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通過將主題相似的學科和單元進行整合,既保證了在有限的時間里,讓新生感知各個學科的樂趣,也讓他們懂得學科之間是相互融通的,知識在不同學科之間是可以遷移運用的。
(2)主題式活動教學
新生適應性課程以“啟蒙、正美、養(yǎng)習”為主題,在不同的主題下,老師圍繞主題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發(fā)揮老師在課程改革建設中的積極主動性及在教學設計中的創(chuàng)造性。
2.環(huán)境氛圍溫馨友愛
學校采用小班化教學方式,秉承“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空間的主人”。課桌使用幼兒園式的長桌或圓桌,使新生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能快速融入。教室的布置分為不同的區(qū)塊,包括班級主題展示區(qū)、紅領巾爭章墻、繽紛學科秀、閱讀角、情緒角等,每個區(qū)塊在進行布置時,老師們會考慮色彩搭配、文字淺顯易懂、圖片精美有趣等特點,讓新生在活潑別致、溫暖有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
3.家校合力保駕護航
讓一年級新生從幼兒園到小學平穩(wěn)過渡,是兒童早期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要轉折。兒童初入學能否適應不但需要學校、老師的全力幫助,更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支持和鼓勵。
學校在適應周開始就舉行了“小別離”儀式,讓孩子和家長們明白“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分離的一生”,懂得分離和愛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兩個成長因素,它們一起作用,幫助孩子積極地成為他自己。
同時,學校也會在期初召開新生家長會,發(fā)放《我們家校聯(lián)系手冊》。通過家長會和家長溝通一年級新生的培養(yǎng)重點和家校合作方式等,讓家長成為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合伙人。
在新生入校100 天時,學校開展“小麓百日成長秀暨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入校去感受孩子的校園生活,去感受孩子入校后的變化,與學校、老師一起見證新生的成長軌跡。
課程的實施離不開評價的支撐。我們堅持“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在評價中關注課程實施的過程性,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用多元化評價為新生的成長加油助力。
1.形成性評價
根據(jù)各個學科教學的特點,關注學科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例如,語文關注朗讀流暢度、書寫工整度的變化;數(shù)學關注計算能力的正確性、解題思維創(chuàng)新性的提升;英語關注語音語調優(yōu)美度、背誦過關率的增長;日常關注行為習慣的可視變化等。通過形成性評價讓新生感知到自己逐步變得越來越好,樹立他們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小學生的自信心。
2.特色化評價
學生的發(fā)展速度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在各個學科中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異。為了保持新生學習熱情和興趣,設計多樣性、分層次評價方式與之匹配,新生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擅長的方面進行評價展示,讓新生將特長發(fā)揮到極致,鼓勵他們發(fā)展個性,成為一名在學科上有深度的孩子。
3.多元化評價
采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老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多元化的方式使評價更科學,達到公平公正。
幫助一年級新生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是一年級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生對學校生活的情感和態(tài)度,進而也影響到其將來的學業(yè)成績和社會成就。學校尊重兒童的身心特點和學習發(fā)展規(guī)律,主動積極地探索并實施入學適應性教育,為新生的快樂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校是一個多元的、包羅更多可能性的空間,我們期望通過教育去探索新生的無限潛力,幫助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老師們懷著共同的教育理想投身教育事業(yè),幫助新生在多元全球化的世界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童蒙養(yǎng)正,養(yǎng)正始于養(yǎng)行,路雖遠,行則將至。我們的新生將在全體老師的共同陪伴下,快樂自信地開啟小學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