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室對皇子的教育有一整套嚴密而科學的制度。
乾隆時期曾經(jīng)在軍機處任職的史學家趙翼,在他的筆記《檐曝雜記》中寫過皇子上學的情景: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余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人,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府蘇喇數(shù)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就是說,大清皇子讀書,要求之嚴,創(chuàng)了歷代之最。說我當初在軍機處值早班的時候,早上四點就要入宮,這時其他文武百官還沒有到,天還一片漆黑。我也沒完全睡醒,一邊值班,一邊靠著柱子打瞌睡。但是這時候你就會看到,有一盞白紗燈遠遠地走進隆宗門。這是什么???這是太監(jiān)送皇子們進書房上學。
現(xiàn)在的孩子們每天早上七點上學,家長們一直抱怨說太早了,可是清朝皇子每天早上不到五點就上課,下午三點多放學,每天學習將近十小時。
皇子們每天有固定的課程表,上午有兩門課,經(jīng)史和文學課。作為皇子,不需要參加科舉考試,所以用不著學寫八股文。他們接受的教育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除了孔孟經(jīng)典外,更多的是讀史,要從歷史的興亡得失中學到經(jīng)驗教訓。此外是文學課,讀讀唐宋八大家、詩詞歌賦等,學習寫作文、寫詩歌。下午也有兩門課,一門是體育課,一門是語言課。體育課有些什么內容呢?一是學習射箭;二是騎馬;三是槍械射擊,也就是使用鳥槍;四是武術,就是學習南拳北腿、斧鉞鉤叉等。清代皇子都有武術功底,出了很多武功高手。后來的道光皇帝,雖然我們都覺得這個人不怎么樣,鴉片戰(zhàn)爭打敗了,但其實他武功不錯,還曾經(jīng)自創(chuàng)刀法,共二百式,叫“二百連環(huán)刀法”。下午除了體育課,還有語言課,學習滿語和蒙古語。滿語是清代的“國語”,當然要精通。清代號稱滿蒙一家,所以做皇帝必須會蒙古語。這些課程安排文武兼?zhèn)?、種類齊全、科學合理。
皇子們的學習日程安排得很緊,十小時內只有兩次休息。哪兩次呢?辰初二刻,也就是早上七點半,吃早飯。午正,也就是中午十二點,吃午飯。每次吃飯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如果吃飯前老師安排背的書沒背下來怎么辦?不許吃飯,給我接著背。
我們今天的學生有寒假暑假,此外還有周末,加起來有小半年時間不用上學。而皇子們呢,一年只有六天假期。哪六天?皇帝生日、正月初一、端午、中秋和皇子本人生日。有人說這不五天嗎?皇帝生日放兩天,加一起六天。除此之外,即使大年三十也要上學。所以清代皇子們讀書比今天的學生累多了。
教育抓得這樣緊,所以清代皇族雖然是少數(shù)民族,卻有著極深的傳統(tǒng)文化造詣。清代皇帝的平均文化素質要強于漢唐宋明的大部分君主。
乾隆一生能取得那么多成就,與他超人的勤奮是密不可分的。從六歲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到二十五歲登基,弘歷在書房中整整度過了十九年的光陰。他深知自己雖然已經(jīng)被密定為接班人,但由于是秘密立儲,接班人的地位并不是板上釘釘,如果表現(xiàn)不好,隨時有可能被雍正秘密換掉。哪一天,父親寫個新名字,叫太監(jiān)半夜三更爬到“正大光明”匾后面給換了,那不就抓瞎了嗎?既然父親給皇子們的唯一任務就是讀書,弘歷能做的事就是把書讀好。
乾隆自己說:“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禮、宋儒性理諸書,旁及《通鑒綱目》、史漢八家之文,莫不窮其旨趣,探其精蘊?!保ā稑飞铺萌罚┚褪钦f,四書五經(jīng)、程朱理學,以及《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唐宋八大家,他都熟讀了。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很少有皇帝像乾隆這樣,在即位前接受了如此長期、嚴格、系統(tǒng)的教育。這對乾隆的性格也有強大的塑造作用,培養(yǎng)了他超人一樣的毅力。乾隆一生生活非常有規(guī)律,有嚴格的計劃性,非常勤奮,每一分鐘都不浪費。
出眾的天資使弘歷從康熙九十多名孫子中脫穎而出,被隔代指定為繼承人。那么,嚴格而系統(tǒng)的教育,則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摘自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張宏杰講乾隆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