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燕 孫 俊
擁有好教師是學校的光榮,“四有”好教師已成為衡量教師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以“四有”好教師成長目標為引領的教師發(fā)展路徑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得以實踐。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通過“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構建浸潤生命的教師素養(yǎng)指標、實施路徑、合作機制和評價機制,激發(fā)教師內生動力,進一步提升教師素養(yǎng),助力學校高品質發(fā)展。
浸潤是指慢慢地滲透、浸入,以達到潛移默化影響的效果。浸潤是一種由外而內、潤物無聲的過程。浸潤是一種行為表達,是生命成長的呈現(xiàn),但更是深入骨髓的潤澤。
第一,浸潤出一種精神。精神是扎根于內心的氣質。通過“四有”好教師培育,強化教師積極向上、為國育才的責任擔當。
第二,浸潤出一種氛圍。氛圍指存在于教師群體的習慣。這種氛圍就是落實、踐行“四有”好教師的自覺行動。
第三,浸潤出一種格局。格局是“四有”好教師所具備的視野或情懷,是師師互動、師生互動過程中的愛的自然流露。
第四,浸潤出一種文化。文化是“四有”好教師團隊的特質。這種特質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必備品格。
“四有”好教師的成長需要由表及里地浸潤。“表”指的是基于“四有”好教師四個維度的外在表述,即需要教師明白四個維度間的關系、每個維度存在的意義及每個維度的指標等。“里”指的是對四個維度的感悟、理解、內化等?!袄铩彼从车氖墙櫤蟮男滤仞B(yǎng)。通過由表潤里的內外兼修,達成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品質。“四有”好教師的素養(yǎng)不是理論層面的記憶,而是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言行的自覺呈現(xiàn),也是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示范者所應具備的基本師德。以仁愛之心為例談知行合一品質的塑造。
仁愛之心是基于情感的表達。為了更好地讓教師領悟仁愛之心,可以開展仁愛之心“五問”活動。一問學生感受到仁愛之心了嗎?二問如何知道學生感受到仁愛之心?三問怎么在日常工作中踐行仁愛之心?四問為什么要有仁愛之心?五問仁愛之心的內涵是什么?通過追問、反思、內化,再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師要有大愛,但教師更要有愛的藝術。
“四有”好教師團隊的組織架構是團隊行動力、學習力的保障。團隊建設遵循自上而下、行政驅動、骨干帶頭、強弱結合的原則。在團隊中,位于頂層的校級領導要進行路徑設計、整體規(guī)劃,以構建具有合作創(chuàng)新力的團隊。合作首先表現(xiàn)為團隊成員共同參與活動,其次表現(xiàn)為團隊成員的思想互動性,人人為活動的開展提供思想支撐。合作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也是活動得以開展的保障,創(chuàng)新是合作中新思維的呈現(xiàn)。
合作的團隊要保證在該團隊里人人有事可做,能體現(xiàn)人人在團隊中的價值。所以在打造團隊時,不僅要有團隊的組織架構體系、組織章程,還要有各個成員具體承擔的任務。同時要通過創(chuàng)新求突破、求實效。以學校開展的“江南好教師”宣講活動為例。團隊成員經(jīng)過討論,提出了從學生的視角發(fā)掘好教師,由學生作為宣講主體來講述對好教師的理解。這種經(jīng)過換位思考的創(chuàng)新舉措感動了學生,讓學生理解了教師的辛苦付出。
修養(yǎng)是人在理論、知識、技能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也是人長期養(yǎng)成的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在“四有”好教師培育過程中,教師個體要關注自身學習能力培養(yǎng),注重習得過程,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以提升效果。習得過程要注意動靜結合,既要有動態(tài)的基于考察、調研等形式的提升性學習,也要有靜態(tài)的基于自身思考的總結、讀書、反思性感悟等。在這種動靜結合的學習中,教師要修煉浸潤生命的好素養(yǎng),并使素養(yǎng)成為人生修養(yǎng)。
在習得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反思及計劃性的實踐尤為重要?;诖耍瑢W校開展了“四有”好教師讀書匯報活動。學校向教師推薦閱讀書目,教師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書籍閱讀。從學校層面來說,希望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激發(fā)教師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事跡,反思自身的不足,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狀態(tài)。
學校有必要宣傳教師楷模。教師中有許多甘于奉獻、師德高尚的好教師,他們身上盡顯“四有”好教師特質。這些好教師就隱藏在教師群體中,學校要通過舉辦相關活動給他們展示的機會。通過這種由隱到顯的呈現(xiàn)方式,展示教師的風采。展示優(yōu)秀教師不是“四有”好教師培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希望通過身邊優(yōu)秀榜樣的風采秀,帶動身邊更多教師走向優(yōu)秀。
“四有”好教師的培育是基于教師發(fā)展層面的。教師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成長及學校的高質量發(fā)展。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用堅定的信念、良好的道德引領學生,用扎實的學識教育學生,用仁愛之心感化學生。這是由師惠生的過程。在實際操作中,“四有”好教師的培育理念也要和學校的育人理念相融合?!皭蹏?、勇毅”是我校的校訓。所以,在“四有”好教師培育過程中,教師團隊要加強對校訓的理解,并能闡述校訓背后蘊含的豐富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將校訓落實于育人行動中?!八挠小焙媒處煹慕ㄔO不是純粹的理念,它需要教師付諸行動。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八挠小焙媒處煵粦撝皇侵R的傳播者,更應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執(zhí)行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機滲透育人思想,將對學生的思想品格提升納入教學目標。學校也要開設特色課程,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有特質的學生。班級或學校層面也應該組織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主題的育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熏陶,潛移默化地浸潤自己。
【鏈接】
“教海探航”征文競賽活動介紹
“教海探航”征文競賽活動是由江蘇省教育廳辦公室發(fā)文、江蘇教育報刊總社主辦,面向全省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特殊教育教師的一項公益性專業(yè)論文寫作競賽活動。自1989年至今,“教海探航”征文競賽活動已經(jīng)成功舉辦了34 屆,成為全省教育界公認的最具權威、最有影響力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品牌活動。
“教海探航”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平臺。每年的論文競賽就是一次全省教育思想的大學習、大討論。教師圍繞年度主題,聚焦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關鍵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廣泛閱讀、大膽實驗、合作探究,并及時記錄有意義的事件,挖掘有價值的線索,撰寫有質量的論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34年來,參加“教海探航”征文活動的青年教師累計百萬人次,現(xiàn)場參加頒獎活動的累計十余萬人次,累計有近萬人獲獎。
“教海探航”是教師研究成果的展臺。每年的頒獎大會就是一次規(guī)??涨暗娜〗處熃萄谐晒拇笳故竞蛯I(yè)發(fā)展的大培訓。依托“教海探航”,教師在閱讀、寫作、實踐、研究等方面相互砥礪、精進不止。一批有追求、有才華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走上了這個展示的舞臺,成為各設區(qū)市、縣(市、區(qū))的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名校長。
新時代迎來新機遇,新時代呼喚新氣象、新作為。“教海探航”征文競賽活動將在教育現(xiàn)代化的時代號角中銳意進取,主動作為,為建設高素質的江蘇師資隊伍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