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李白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志向遠大。李白年輕時曾數(shù)次前往長安,想要尋求一條入仕之途,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上н@條路不適合放蕩不羈的李白,他雖然也曾被皇帝傳喚進入朝廷,最終仍被賜金放還。在離開長安后,李白感到內心苦悶,揮筆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夢游天姥吟留別》。在這首詩歌中,李白盡情地揮灑筆墨,在贊美天姥山壯麗景色的同時,展現(xiàn)了自己孤傲脫俗、放蕩不羈的形象,令后世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閱讀這首詩歌,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李白。下面,筆者就詳細地談一談。
一、孤傲脫俗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詩中的一切都是詩人靠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借助這首詩,我們可以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了解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詩作的開頭,詩人先簡單地交代了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緣由,然后將筆鋒一轉,寫道:“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痹娙讼嚷牶胶5娜苏勂疱?,覺得瀛洲縹緲難尋;又聽吳越一帶的人提起天姥山,覺得或許能一睹其絕世風采,因此在夢境之中來到天姥山。短短一夜之間,詩人便飛度至月光照耀之下的鏡湖。不用舟車勞頓,也不用受身體的束縛,只是憑借一個夢,便能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看到世間最美的風景,這種感覺是多么的奇妙??!“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不同于紅塵世俗的紛紛擾擾,在夢境中,詩人脫離了現(xiàn)實世界。在清冷月光的照耀下,詩人如仙人一般遺世而獨立。這夢境正是詩人對自己心境的真實寫照。年輕時的李白懷著滿腔赤誠前往長安,本以為會有一番作為,但是殘酷的現(xiàn)實給了他一記重錘。不過短短數(shù)載,他從春風得意到滿懷失意,最后只能一個人落寞地離開長安。盡管有諸多好友相送,但內心的憤懣之情卻難以消散。借著《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詩人展現(xiàn)了自己的孤傲不羈。在夢里,他讓自己暫時脫離紅塵俗世的干擾,忘卻所有的煩憂。夢雖然是虛幻的,但對詩人而言,卻又是真實的。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事,均可以在夢境中實現(xiàn)。在夢境之中,他忘卻了榮辱得失,不受凡塵世俗的束縛,實現(xiàn)了“自我”的突破,獲得了心靈上的自由。
二、抱負遠大
詩人雖然極力想要“出塵”,但未能完全“忘俗”??v然是遭受了世間凄風苦雨的磋磨,但在他的心中,理想依然是美好且令其心生向往的。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年輕時一邊讀書一邊在蜀中漫游。當時的他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極高的期待。在詩篇《上李邕》中,他曾這樣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詩人以“大鵬”自比,表示自己將來定有“大鵬展翅”的一天。懷著滿腔熱情,他一路奔波,前往長安,投身于朝廷,本想有一番作為,卻在長安遭受了排擠。他的個性讓他難以忍受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和陰謀詭計。最終,他落寞地離開長安,再次回歸于江湖。即使如此,他也沒有忘記心中的理想。在夢境中,他“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謝公,即謝靈運,為東晉時期的名士。據(jù)說他酷愛山水,為了能夠登山遠行,專門發(fā)明了一種特殊的活齒木屐,即謝公屐。在夢境之中,詩人穿著“謝公屐”,腳踏由青云鋪成的梯子,意氣風發(fā),完全沒有現(xiàn)實生活中落魄的樣子。古人常用“青云直上”來形容仕途順遂。由此,我們可以推測詩中的“青云梯”暗含“前程似錦”之意。在詩歌中,他“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也有“大有作為”之意??梢?,就連在夢境中,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
三、才華橫溢
作為盛唐時期極具影響力的詩人,李白是非常有才華的。相比于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他猶如當頭的烈日一般耀眼奪目。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李白既展現(xiàn)了自己的孤傲出塵,又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才華橫溢。他采用一系列極具震撼力的詞語,描寫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如“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痹谶@里,山巔、深林、青云、煙、水等都是陰森的?!傲腥迸Z,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通往神仙洞府的門開了,詩人見到了金碧輝煌的樓閣。明明在夢境中見到的一切景象都是虛幻的,但是他寫出來的卻是如此的真實,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似乎隨時都會崩塌。仙府的石門轟然洞開,一個全新的世界出現(xiàn)在詩人的眼中。詩人以自己的視角驚奇地審視著這個仙境:“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蔽邓{的天空廣闊無垠,太陽的光輝照耀著一座座華麗的殿閣?!澳逓橐沦怙L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這樣的場面是多么的熱烈與盛大。群仙都來列隊歡迎詩人的光臨,金銀臺和日月交相輝映。除了李白,沒有人能夠描繪出這般恢宏、壯麗的景象。有的詩人沉溺于悲歡離合,有的詩人感慨時運不濟,有的詩人歌頌秀美河山,唯有李白在詩作中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只屬于他。這首詩雖寫夢中的奇妙景象,但依然是著眼于現(xiàn)實的。在夢醒之后,詩人不得不回歸現(xiàn)實。“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飽含著詩人的失意和落寞。
四、胸懷磊落
年少之時,李白一心求取功名,積極入世,想要有一番作為。但是,當他真的進入長安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一切和自己所想的大相徑庭。盡管他四處碰壁,但他從未改變自己的初衷,一直想要憑借自己的才華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在離開長安后,他寄情于山水。美麗的河山也接納了這位才子,讓他活得恣意、瀟灑。在詩歌的最后,詩人毫不掩飾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痹陔x開長安時,山東的好友為李白餞行,問及歸期,李白卻如此作答:“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边@一去,山高路遠,或許再無歸期。李白似乎是對現(xiàn)實感到厭倦了,不愿再摻和任何世俗的紛爭。如今,他已經(jīng)找到了另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那就是遠離紅塵,縱情山水。面對朋友的疑問,他答得這般坦然,似乎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才作出的決定。很顯然,經(jīng)過世事的一番磨煉之后,李白找到了一條最適合自己走的道路。從此,朝廷之中再無李白,而名山秀水之間卻多了一位離群索居的隱士。哪個仕途不順的文人沒想過遠離喧囂呢?陶淵明歡歡喜喜地歸去來兮,而李白除了遠離喧囂,還要將白鹿養(yǎng)在青崖間,等想走的時候再騎上白鹿訪遍大好河山。要知道白鹿是仙人的坐騎,騎著白鹿訪遍大好河山不就像仙人一般嗎?這是何等的灑脫、何等的逍遙!縱觀李白的一生,從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盡管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坎坷,但是他的性情卻從未變過。外界的興衰榮辱似乎都跟他沒有關系,也不會讓他發(fā)生任何改變。就如同他在《南陵別兒童入京》中所寫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崩畎状_實不是“蓬蒿人”,而是一位謫仙。他浪漫率真、襟懷坦蕩,在詩歌中展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五、放蕩不羈
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者高高在上,掌握著無數(shù)人的命運。有多少人挖空心思,四處鉆營,只為取悅掌權者,以謀求權力與金錢。李白在初入長安時也曾多次向皇帝獻上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夠獲得他的賞識。在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推薦下,皇帝閱讀了李白的作品,對其大為贊賞,并下旨封其為翰林學士。李白于是得償所愿,順利進入官場。但翰林學士只是一個虛職,并無任何實權。他既不能帶兵打仗,又不能為百姓謀福利,空有滿腹才華,只能作詩迎合統(tǒng)治者。這種日子對于有著遠大抱負的李白而言,無疑是痛苦的。他心有不滿,再加上不愿看朝中權貴的眼色行事,處境變得更為艱難。最后,皇帝逐漸疏遠了他,賜金讓他離開長安。一度對朝廷抱著無限希望的李白就這樣離開了長安。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李白雖然通過“記夢”暫時放下了自己的過往,但在詩作的最后,他還是忍不住發(fā)出了自己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很顯然,李白和朝廷中的其他官員不同。他不愿意為了攀附權貴而壓抑自己。在遭到統(tǒng)治階層的打壓后,他還是堅持做自己。一時的“摧眉折腰”或許能獲得權貴的青睞,卻會讓他倍感痛苦。因此,他發(fā)出了怒吼,以此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他的呼喊聲不僅響徹了整個時代,而且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枷鎖,一直傳到今天。李白前往長安固然是為了求取功名,但是當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的功名與個人所堅持的原則發(fā)生沖突時,他便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功名。試想一下,他當時如果能夠收斂鋒芒,放棄自己的原則,或許能夠成為一位“青云直上”的天子近臣,但中國的文學史上也會因此失去一位放蕩不羈的詩仙。
作為唐詩中的名篇,《夢游天姥吟留別》雖然集寫景、敘事、抒情為一體,但更多展現(xiàn)的是詩人的內心世界。李白在詩歌中為自己編織了一個美夢。在這個夢里,他充分地展現(xiàn)了真實的自己。他孤高出塵、抱負遠大、才華橫溢、胸懷磊落、放蕩不羈,如同晴空中的烈日,照亮了世間的黑暗;又如奔騰的江河,滌盡了人們心中的污垢。閱讀這首詩,我們可以領略詩仙李白的絕世風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