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蔚蔚
校園足球工作開啟于2009 年,當時由國家體育總局牽頭、教育部配合,兩部門發(fā)文在全國開展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工作。當時的校園足球試點工作應該定義為國家部門行為。
2014 年11 月26 日,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在北京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這次會議在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標志著校園足球由部門行為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管理權由國家體育總局移交教育部。 因此,客觀地說,校園足球到今年已有14 年。本文主要是對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教育部牽頭推動這9 年的回顧與總結。
9 年來, 校園足球從以青少年足球為主轉變?yōu)槊逼鋵嵉男@足球, 并提出堅持體教結合、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校園足球普及等理念,促進青少年強身健體、全面發(fā)展,夯實國家足球事業(yè)人才基礎。伴隨而來的是校園足球在理念、目標、任務、措施等方面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變化。 回首河南省校園足球走過的路,我深刻感受到,盡管征程漫漫、困難重重,但河南省校園足球還是和全國校園足球一樣取得了預期成效,達到了擴大足球人口的根本目標。
9 年來,我省先后有鄭州、洛陽、新鄉(xiāng)、開封、漯河5 個地級市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實驗區(qū)”;鄭州市金水區(qū)等12 個縣區(qū)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點縣區(qū)”;鄭州市等6 個市(區(qū))獲得國家級“滿天星”訓練營資格;全省有2218 所學校成為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65 所幼兒園獲得國家級足球特色幼兒園稱號。 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人數達到了400 萬,各項數據均居全國前列。
全國校園足球活動由教育部牽頭后,提出了“教學是基礎、競賽是關鍵、體制機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發(fā)展理念,通過9 年的探索,凝練出“教會、勤練、常賽”的實踐模式,形成了“面向全體普及推廣、面向精英培養(yǎng)專長”的一體兩面的推進格局。
保證校園足球朝著正確方向發(fā)展的首要前提是“科學發(fā)展”的理念。 河南校足人深深地認識到這一點,為此我省在2013 年年初就提出了以省為單位加入全國第一階段校園足球試點, 并組織專家團隊多次研討、反復打磨,提出了河南校園足球發(fā)展的核心理念,即“育人為本、重在普及、廣泛動員、人人參與、夯實基礎、逐步提升”。 多年來, 這個理念一直在引導河南校園足球走在一條正確的發(fā)展軌道上。 而這一點極其重要,如果校園足球發(fā)展偏離方向,就會重蹈過去反復失敗的覆轍。
2015 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 對校園足球提出了5 項任務與要求:一是發(fā)揮足球育人功能,二是推進校園足球普及, 三是促進文化學習與足球技能共同發(fā)展, 四是促進青少年足球人才規(guī)模化成長,五是擴充師資隊伍。由此可以看出, 河南確立的校園足球發(fā)展理念與《總體方案》的要求不謀而合。
理念決定方向,功能決定價值。 確定校園足球核心發(fā)展理念后,我省繼續(xù)挖掘校園足球內在的育人功能,即“強身健體、掌握技能、塑造品格”,并提出“足球是教育、足球是文化、足球是生活”的響亮口號,以強化校園足球育人功能,改善校園足球育人環(huán)境,營造校園足球育人氛圍。
與此同時,河南以“普及為重、提高為輔、相互支撐、良性發(fā)展”的思路全面推進校園足球。 作為校園足球普及與提高的“一體兩面”究竟應該是什么關系,也是校園足球從業(yè)者必須弄清的重要問題,它決定著校園足球工作的重心與布局。 尤其是校園足球發(fā)展初、中期,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廣普及上, 這個周期至少需要10 至15 年。 在這個時間段內,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導、吸引更多青少年了解足球、參與足球、喜愛足球,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足球的魅力,體驗足球的教育功能。 9 年來, 校園足球擴大了足球人口,為有足球天賦的優(yōu)秀后備人才涌現(xiàn)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 與10 年前相比,這種機會和可能提升了幾十倍。
世界足球發(fā)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一個足球文化荒蕪的地方不可能有高水平競技足球。 事實證明,足球文化的累積與營造是校園足球推進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校園足球發(fā)展持續(xù)升級、提升的重要遵循。
校園足球發(fā)展理念清晰之后,更需要創(chuàng)新、設計有效的工作措施推動實踐。9 年來,河南校園足球在實踐層面形成了如下經驗。
健全機制,規(guī)范管理。為了推動校園足球工作有效開展, 河南省成立了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簡稱“校足辦”),“校足辦”下設7 個部門,還建立了專家指導庫, 聚集了一大批專家和骨干教師。 9 年來,我省制定、出臺了30 多項校園足球管理文件,使各項工作有規(guī)可依。
創(chuàng)新機制,激發(fā)活力。 9 年來,我省努力打造了校園足球三大體系和一個通道,即培訓體系、競賽體系、教科研體系和人才上升通道。
一是打造培訓體系。 依托省內5 所高校,我省建立了東、西、南、北、中5 個片區(qū)培訓基地,成立了由30 名專家、骨干教師組成的培訓講師團, 摸索形成了分類分級培訓模式,開展各種省級培訓1 萬余人次。
二是打造競賽體系。 近年來,我省形成了兩個層面的四級競賽體系——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學段以及“校長杯”“縣(區(qū))長杯”“市長杯”“省長杯”四個層次的競賽格局,并專門設立了校內班級聯(lián)賽,將普及性競賽落到實處。
三是打造教科研體系。 以教學為中心,我省提出特色學校必須做到“每周一節(jié)足球體育課、每天兩個大課間要安排一次足球大課間、每年要完成一次校內班級聯(lián)賽”的普及性要求;堅持持續(xù)開展足球優(yōu)質體育課評選、足球教學觀摩、送培到基層等活動; 為科學指導校園足球工作,依托河南大學建立了“中原校園足球發(fā)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校園足球研究指導中心”“河南省青少年足球大數據應用指導中心”等新平臺。
四是打通人才上升通道。 近年來,我省在2218 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探索打通人才上升通道,要求各地逐步形成優(yōu)質小學、優(yōu)質初中、優(yōu)質高中的布局銜接,并在省會城市設置了2 個優(yōu)質初中校園足球實驗班、4 個優(yōu)質高中校園足球實驗班(可在全省范圍招生);在5 所高校布局招收足球項目高水平運動員,引導具有招收運動訓練專業(yè)資格的6 所高校擴大足球項目的招生規(guī)模。 通過這些舉措,初步形成了校園足球人才逐級上升的通道,營造出“學好習、踢好球、做好人、上好學”的輿論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路徑。
保障條件,挖掘資源。從2015 年開始,省財政每年增列校園足球專項經費500 萬元,2016 年增加到1000 萬元,9 年來共提供省級校園足球專項工作經費7500 萬元。鄭州市作為全國第一批校園足球改革實驗區(qū),市政府給予了較好的經費保障,每年安排2700 萬元左右的專項經費投入市級校園足球, 使鄭州校園足球不僅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國校園足球領域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成為河南校園足球的標桿與示范。 除政府經費投入外,我省還廣泛動員、吸納社會資源,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同時, 積極開拓校園足球國際交流渠道,學習、借鑒足球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先進理念與經驗。
宣傳跟進,輿論造勢。 為使“強身健體、掌握技能、塑造品格”的育人功能和“足球是教育、足球是文化、足球是生活”的觀念深入人心,我省搭建了多個宣傳平臺:建立了省“校足辦”官網、官微;舉辦了四屆全省校園足球年度頒獎盛典;組織了“校園足球中原行”采訪活動和校園足球文化大篷車巡展活動;開展了校園足球“十佳小球星”“百名小球員”評選活動;舉辦“山娃足球”公益活動,走進220 所山村小學; 與媒體合作開辟專欄、專刊,建立了校園足球宣傳矩陣;等等。
我國校園足球工作開展9 年來, 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共創(chuàng)建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2769 所、 校園足球試點縣區(qū)241個、改革實驗區(qū)54 個、“滿天星”訓練營138個、特色幼兒園831 所,各類示范項目取得預期成效。 校園里踢足球的人多了,會踢球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多了,有文化又會踢球的青少年比比皆是。我省校園足球經過9年努力,不僅取得了預期效果,還將《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 對校園足球提出的5 項任務與要求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足球育人功能得到深入挖掘、廣泛宣傳,全社會尤其是教育系統(tǒng)對足球運動的認識漸趨理性,校園足球科學發(fā)展理念得到認同與響應,關注、參與、支持校園足球的社會氛圍逐漸形成。
——9 年來,全省建成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218 所,經常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青少年人數顯著增長,有400 萬人左右。
——文化學習與足球技能共同發(fā)展的理念得到廣泛認同, 已經形成共識,“學好習、踢好球、做好人、上好學”已成為引導廣大青少年參與足球的風向標與價值追求。
——校園足球四級聯(lián)賽體系基本形成,為青少年足球人才規(guī)?;砷L提供了有效平臺與空間。
——足球師資隊伍得到普遍強化、有效補充, 全省中小學體育教師由10 年前的39000 人增加到目前的48500 人,其中足球專項教師得到重點加強。同時,9 年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長、體育教師、教練員、裁判員等各類人員接受省級線下培訓達到1.1 萬人次。
同時, 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校園足球推進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切實加以解決。
一是一些學校對校園足球的認識與理解水平普遍不高,良好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仍未形成,成為校園足球有效推進的動力障礙。 二是足球師資和場地設施不足、質量不高、保障能力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 成為校園足球有效推進的條件障礙。 三是教體深度融合不夠,成為校園足球有效推進的合力障礙。 當前,各部門之間的壁壘還沒有完全拆除,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的情況還一定程度上存在。 一些地方和學校把主要精力、 經費放在抓精英、抓尖子方面,長此以往難免重走競技足球的老路。
新時期校園足球工作,旨在以校園足球為突破口, 帶動校園體育全面開展,進而幫助學生享受體育樂趣、 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但愿再過30 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校園足球依然能夠堅守這一初心,久久為功,為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