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玉井鎮(zhèn)陳家咀學校 劉彩霞
隨著新課改十多年來的深入實施,初中化學教學緊緊遵循現(xiàn)代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切實圍繞學生這一中心開展教學,力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其學科素養(yǎng)。初中化學邏輯思維較強,這對于初次學習化學知識的學生來說較為吃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學生甚至還會產生畏難心理。針對初中化學有效教學,本文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實施策略,從而切實促進初中化學教學的實效性。
初中化學邏輯思維較強,這對學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教師在授課時既要明確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要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的有效性。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也成了教師們的共識,但仍有個別教師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不夠準確、重視程度不高,只是單純幫助學生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沒有就學生問題背后的原因進行深入地分析,導致學生只是學習書本知識,未能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知識解決問題,導致教學“斷鏈”。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學習習慣不同,學習方法的掌握上也有所不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參差不齊。如,一些學生在聽課時,其實是省去了預習環(huán)節(jié),缺少良好的預習習慣,并未做好充分的聽課準備;還有一些學生面對課后作業(yè)草草應付了事,并沒有認真對待,導致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了解不夠深入,其掌握程度無法得到檢驗,自然也體現(xiàn)不出教育效果。學生未能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這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不大,學習熱情自然會受到影響,教師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學生只有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活動,才能了解知識、掌握知識,明白知識背后的原因以及形成過程,進而有效汲取知識、消化知識,以此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實際上一些學生在參與學習時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初中生對新鮮的事物抱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一旦遇到一些較為枯燥的內容時,就無法將它變?yōu)樾蜗蟮?、易于理解的內容,學生的理解力也難以提高。尤其是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仍然是以自我為中心,主導整個課堂,對學生的認知需求有所忽視,而且也未能鼓勵和關注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忽視了學生心理方面的影響,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足,溝通不暢,難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無形中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
目前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是一線教師們共同的目標。通過立足于學生,采取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認知規(guī)律相符的教學方式,有效組織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也能在教師的適宜的引導下,主動由淺入深地探究知識、分析知識,逐漸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構建自我知識框架,有效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化學現(xiàn)象存在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進一步產生熟悉感,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空間,使學生在這一探索過程中體會化學學科的魅力,感受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從而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一門課程的源動力,只有真正對學科產生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自主思考與自主探究,深入圍繞所學知識理解、掌握以及應用。
化學學科教學包含生動有趣的實驗,知識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找準化學知識與生活的結合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產生“似曾相識”的感受,激發(fā)其探究欲望。為了化學知識能以直觀而形象的形式展現(xiàn)于學生眼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與化學相關的視頻,通過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感官刺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做到精講,適時給予學生點撥與引導,由淺入深引領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貫穿于化學教學的全過程,滲透于各個環(huán)節(jié),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學習開端,進而為后續(xù)的教學做好鋪墊。教師還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生動有趣的實驗,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實驗中,體會化學的魅力,由此讓學生產生探究這一實驗現(xiàn)象背后原理的迫切性和期待感,不斷擴展視野,領略化學的神奇,學生學習時注意力會更集中,積極汲取化學知識,從而解開心中的謎團,探究化學的神奇世界。
化學教師應積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尤其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學生正處于叛逆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真心傾聽學生的聲音,放下身架與學生做朋友,與他們親切交談。觀察與發(fā)現(xiàn)學生的喜好以及個性,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始終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與關愛,從而親其師而信其道,自此愛上化學學習。通過教師與學生的積極互動,師生之間關系更為緊密,學生也樂于表達自我的想法。教師可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思想與情緒,引導學生了解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加強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樂學化學,為提高教學效率創(chuàng)設良好的土壤。
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氛圍,讓學生興趣更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以同化,使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九年級學生的好奇心雖然不如小學生那么強烈,但教師依然可以利用他們的好奇心,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的神奇以及化學現(xiàn)象所擁有的獨特魅力,充分點燃學生興趣的導火索,使學生不僅僅可以領略化學的神奇,還自發(fā)產生探索知識來龍去脈的主動性,借助教師的巧引妙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自主了解、思考與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化學氛圍,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課件,借助一些生動而形象的圖片、視頻課件以及新型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強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首先,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實現(xiàn)有效性。實驗課實際上是對學生深化理解化學知識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與載體,通過直觀觀察以及親手操作,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趣味,而且在親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教師要精心設置化學實驗,把握化學實驗的全過程,注重細節(jié),更注重引導學生融匯化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科中尤為重要,是不斷理解和深入認識化學知識的平臺以及有效途徑。因此,上好實驗課成為化學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條件,使學生在參與實驗中快速融匯化學知識,將所學知識進行充分展示?;瘜W實驗包含著一個個與實驗內容相關的問題,而學生在親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同步在思考、解答這些問題。整個化學實驗就是學生親歷發(fā)現(xiàn)性、探究性的參與過程,學生不僅可以理解所學內容,而且在這一做實驗的過程中,融匯了已學的化學知識,并強化了自身的認知,有利于學生構建自我的知識體系。
最后,教師還要巧用口訣,幫助學生鞏固化學知識?;瘜W是一門理科科目,需要牢固記憶的知識較多。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識記化學知識,也要讓學生認識到識記化學知識的必要性,只有記住了元素符號,才能寫出化學式以及化學方程式;記住了化合價(氧化數),就能推知未知元素的化合價;記住了實驗現(xiàn)象,就能做出化學的推導題以及實驗探究題等。對于化學知識,機械式的記憶方法顯然不是最佳的選擇,而是要進行巧記以及妙記,比如通過口訣記憶法,使學生記憶化學知識,而且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監(jiān)督與檢查,從而了解這一口訣記憶法是否對鞏固學生的記憶起到促進作用。教師也可以采取車輪式地鞏固記憶法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使學生在牢固識記更多的化學知識下,真正有效地開展學習,完成化學問題的解答,并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作為初中九年級化學教師,要善于總結自己的反思教學經驗,對教學細節(jié)加以細致入微的關注,通過為學生傳授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化學素養(yǎng)。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分析解決生產中、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化學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完成認知、交往以及審美的全過程。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相互進行各種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不斷對自我認知加以擴展以及完善。同時,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觀念,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以及尊重他人。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與價值,也是各科教師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酸的通性》一課時,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向鹽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而溶液變紅”的這一實驗現(xiàn)象,并乘勢提出問題:“同學們,大家可否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對此加以驗證?”其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組內分工合作,并且完成這一試驗。各小組學生經過一番動手之后,經歷了這一實驗過程,各小組根據本小組的實驗情況進行匯報,由小組發(fā)言人具體講解本小組的設計方案,其中一位學生在其他學生的配合下演示這一試驗,并且對操作步驟進行講解,匯報實驗現(xiàn)象,另一位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加以分析,并報告實驗結論。最后,根據這一小組最終的匯報情況,教師詢問同學們這一實驗方案是否可行。有學生表示這一方案是可行的,教師再詢問其他學生是否有其他的可行方案。其他小組學生就此也提出了各自的想法以及其實驗論證的結果。通過這一方式,學生學會了合作學習。
化學教學中,教師提出具體任務,各小組在合作時明確人員分工,使學生擁有合作動機,也充滿學習的責任感,在相互團結下,不斷地為實現(xiàn)目標而集思廣益、集結智慧,發(fā)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完成小組任務,并實現(xiàn)個人價值。這一合作學習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合作,又體現(xiàn)了一種競爭。在上述案例中,組內各學生進行了有效分工,最終組內每一名學生都能有所獲,也發(fā)展了學生積極合作的團隊精神。而且,在這一分工中,學生相互補充,積極交流溝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生在這一合作學習過程中,整合了相互間的信息與資源,擴散和完善了自我認知,在傾聽他人的意見中彌補了自身思維上的不足,同時也學會了如何表達個人清晰的想法,更好地理解知識,同時也在討論以及相互質疑中引發(fā)了認知沖突以及自我反思、深化認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
在化學知識教學時,教師應重視預習以及復習環(huán)節(jié),而且課后復習與課前預習可以同步進行。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可以將新課預習內容與課后復習進行有效融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預習新課的迫切欲望,使預習、復習同步進行。如教師在布置復習作業(yè)時,同步布置與新課內容相關的一道題目,教師、只要對其前一天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加以認真檢查,便能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檢查學生作業(yè)時,不能用粗暴語言評價學生的對與錯,而要采取恰當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復習、預習的積極性。
此外,在每堂課結束后,化學教師要及時就課堂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加以記錄,并做好反思與總結,為后續(xù)更好地開展教學打下基礎。通過上課情況、作業(yè)練習完成情況或者實驗過程,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缺點,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及情況,從而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知識水平巧妙設置問題,而且這一問題也要實現(xiàn)階梯式的設置,讓學生在回答問題中處于一個循序漸進、不斷遞進的過程。比如剛開始提出的問題較為簡單,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第二個問題有了一定難度,可能有部分學生會答出來;再到第三個問題,繼續(xù)加大難度,此時可能只有個別學生回答這一問題。整個過程中,教師針對每一問題的回答對學生加以肯定以及鼓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增強自身的學習意識,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化學是初中階段學生所學較晚的一門課程,初中化學的知識體系對于初中生來說是新鮮的,而且這一門化學學完之后,就要備戰(zhàn)中考,對于學生來說要學習的內容較多,而且壓力也比較大。因此,化學教師需采取有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以及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