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滿分: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1. (2023·重慶模擬)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第一手資料。北京人遺址是世界最豐富、最系統(tǒng)、最有價值的早期人類遺址。下列文物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狀況的是()
2. (2023·朝陽一模) 以下一組考古發(fā)現表明()
A. 粟是當時最主要的農作物 B. 我國農業(yè)生產歷史悠久
C. 當時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 D. 農業(yè)生產廣泛使用鐵器
3. (2023·洛陽模擬) 傳說炎帝發(fā)明耒耜、陶器、天文歷法等,黃帝發(fā)明弓箭、水井、衣裳等。這些傳說()
A. 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智慧 B. 再現了真實可靠的歷史
C. 體現了炎黃是部落首領 D. 說明了禪讓制變世襲制
4. (2023·成都模擬)不論是虞夏商周的華夏族,還是夷蠻戎狄的“四夷”族,都視黃帝為“高祖”,自稱為“黃炎之后”“炎黃后裔”。這體現了()
A. 郡縣制度的確立 B. 百家爭鳴開始出現
C. 分封制已經瓦解 D. 多元一體的民族意識
5. (2023·安徽模擬)夏啟實施王位世襲的故事,雖然是權力的爭斗,但是卻在無形間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進而產生了“國家”的雛形,成就了奴隸社會“家天下”的時代。據此可知,世襲制的出現()
A. 造成社會公平喪失 B. 順應歷史的發(fā)展
C. 開創(chuàng)地方行政模式 D. 推動文明的出現
6. (2023·亳州模擬)下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研學春秋戰(zhàn)國社會變革的示意圖,其中“?”處最恰當的是()
A. 諸侯爭霸兼并不斷 B. 鐵器牛耕土地私有
C. 私學興起人才輩出 D. 地主階層壯大崛起
7. (2023·昌平模擬)下面是一部歷史劇劇本的大綱。據此判斷,這部劇是()
A. 武王伐紂 B. 管仲改革 C. 三家分晉 D. 商鞅變法
8. (2023·漳州模擬)“東流不盡秦時水,潤澤天府兩千年”,材料中“天府”(成都平原)這一美譽得益于()
A. 大禹治理水患 B. 鐵犁牛耕廣泛使用
C. 李冰建都江堰 D. 秦國逐步統(tǒng)一天下
9. (2023·太原模擬)《論語·鄉(xiāng)黨》記述了這樣一個經典故事:“廄(馬棚)焚。子(孔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边@個故事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主張是()
A. 仁者愛人 B. 為政以德 C. 齊之以禮 D. 道法自然
二、非選擇題(共23分)
10. (10分)新石器時代——中華文明的奠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原始先民進入定居時代,是走向文明社會的重要一步。
材料二 良渚古城的考古發(fā)現證實“中華文明五千年”。
(1)材料一中,哪些原始先民過上了定居生活?并根據材料簡述理由。(6分)
(2)根據材料二,運用“文明標準”簡述良渚古城能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理由。(4分)
11. (13分)關于烽火戲諸侯這個歷史故事的真實性,某同學進行了課外探究并找到了以下材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寵愛)于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譯:未交出周平王)。曾(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摘自《清華簡·系年》
(備注:清華簡經碳-14測定確定為戰(zhàn)國中晚期文物,現在由清華大學收藏研究,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經“焚書坑儒”事件影響,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先秦古籍的原貌。)
材料二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
——摘自(戰(zhàn)國末期)呂不韋《呂氏春秋》
材料三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摘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
(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與周朝的什么制度相關?該制度的推行在周初有什么作用?(4分)
(2)以上三則材料,你認為哪個更接近歷史的真相,請說明理由。(6分)
(3)你認為探究歷史問題應秉持怎樣的精神或原則?(3分)
(參考答案見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