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翡
在全球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電影不僅豐富了娛樂生活,還向觀眾傳遞了不同的文化思想內(nèi)涵。電影作品的引進與推出也是國家間文化交流的方式之一。外國電影的引入為我國觀眾提供了了解國外社會文化特色的渠道,有助于了解外國的歷史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英語不僅是國際通用語言,還是我國教育課程的必修內(nèi)容;具有源語言社會文化特色的電影字幕,結合專業(yè)譯員提供的字幕翻譯,不僅有助于觀眾理解劇情和思想內(nèi)涵,還為語言學習者提供了優(yōu)質(zhì)學習資料。
本文以2023 年真人電影《芭比》為例,在功能對等論的指導下,簡要分析流媒體平臺上該電影字幕的翻譯,以期論證功能對等論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指導作用,從而為字幕譯員的翻譯工作提供可行性幫助。
2023 年7 月上映的奇幻喜劇電影《芭比》,劇情天馬行空,語言幽默詼諧。該電影主要講述了由玩具組成的“芭比樂園”作為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聯(lián)結,具有認知差異的虛擬人物芭比和肯進入現(xiàn)實世界,現(xiàn)實世界的思想認知因此被引入虛擬世界,從而導致虛擬世界的混亂,并借此諷刺現(xiàn)實問題。該電影不僅在院線上映,隨后還在不同的流媒體平臺上架。因劇情的奇幻幽默,得到了部分年輕人的喜愛。
與其他文字作品相比,電影字幕有三個特點:瞬時性、大眾化、情感化[1]。瞬時性指電影字幕隨著電影畫面的變化而快速切換,存在時間較短,這就需要字幕盡量簡潔易懂。符合觀眾語言文化習慣的電影字幕具有大眾化的特點,可實現(xiàn)觀眾對語言深層含義的快速理解。除電影畫面及演員表演可以傳遞情感之外,一些電影字幕也可以表現(xiàn)情感,比如電影中的歌詞等,這些屬于電影字幕的情感化。《芭比》作為現(xiàn)代都市奇幻喜劇電影,臺詞語言表述契合現(xiàn)代社會的語言特色,并暗含社會背景下的文化內(nèi)涵,符合“大眾化”要求。同時,基于幽默及諷刺的特性,大部分臺詞包含人物的情感;而電影畫面的流暢變換,使得字幕具有瞬時性。除此之外,流媒體作為當今流行且便捷的觀影平臺,其字幕翻譯可通過增加注解為畫面及語言內(nèi)容提供詳細介紹,觀眾可以隨時暫停閱讀相關注解,從而理解電影劇情[2]。
基于以上論述,目的語觀眾對電影《芭比》字幕譯文也有同樣的需求。電影字幕譯文需要盡量簡單易懂,從而契合快速變化的電影畫面,符合瞬時性的特點;譯文要符合目的語觀眾的語言文化習慣,才能實現(xiàn)觀眾對語言深層含義的理解,以此實現(xiàn)大眾化;對一些具有充分情感的字幕,譯文應該同樣具有可以傳遞相應情感的功能,以幫助目的語觀眾體會電影的情感表達。此外,也可以根據(jù)流媒體平臺觀眾的需求增加注解。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尤金·A.奈達(Eugene A. Nida)于1969 年提出了翻譯的“動態(tài)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目標語言讀者對譯文的反應與源語言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3]。隨后,為了消除對“動態(tài)對等”的誤解,奈達于1993 年正式提出功能對等論(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替代“動態(tài)對等”這一表述。功能對等論強調(diào)目的語讀者的地位,重視目的語讀者的語言文化背景、理解能力以及對譯文的反饋;對等的理想程度為“譯文讀者能以原文讀者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賞譯文”,而最低層次為“譯文讀者能透過對譯文的理解而了解原文讀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賞原文的”[4]。奈達的功能對等論包括四個方面的對等:詞匯對等、句法對等、篇章對等、文體對等[5]。
譯文傳遞的意義是最重要的,譯文的形式次之。因此,譯者在翻譯時應遵循三個步驟:首先,盡可能保證譯文與原文語言表達習慣保持一致,同時還能準確傳遞原文語意;其次,基于文化差異,在無法實現(xiàn)語意與形式同時對等時,可選擇改變形式、維持語意;最后,在改變形式依然無法完全實現(xiàn)語意傳遞的情況下,譯者可以選擇按照目的語語言文化習慣對原文進行“重創(chuàng)”,從而實現(xiàn)功能對等[6]。觀眾是電影作品的主要受眾,其反饋決定電影的影響力,電影字幕翻譯要較多地考慮觀眾(即目的語讀者)的需求[7],從而實現(xiàn)電影的傳播。換言之,功能對等論理念符合電影字幕翻譯的需求?;陔娪白帜坏奶匦裕瑥娬{(diào)“意義”的功能對等論與電影字幕翻譯對情感化的需求不謀而合;電影字幕翻譯的特點均可以通過功能對等論的四個對等來實現(xiàn)。以詞匯對等為例,因文化語言差異導致同樣含義的詞匯有完全不同的源語言及目的語表達,如green hand(菜鳥)。該詞匯在功能對等論指導下的譯文更加契合目的語讀者的語言文化背景,既實現(xiàn)了譯文的功能對等,也符合電影字幕“大眾化”的特點。
本文將從詞匯、句法、篇章、文體四個對等角度,分析電影《芭比》字幕翻譯中功能對等的體現(xiàn),從而驗證功能對等論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指導作用。
詞匯對等主要強調(diào)源語言詞匯和目標語言詞匯之間的功能對等,即譯文能夠最大限度地向目的語讀者傳遞源語言詞匯給予源語言讀者的語意內(nèi)涵。文化差異導致一些源語言文化背景下特有的詞匯表達,在目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并沒有完全對應的詞匯與之匹配,此時就需要考慮詞匯意義方面的功能對等。以下案例中的譯文在詞匯對等的情況下合理傳遞了源語言含義,實現(xiàn)了功能對等。
例1: I feel kind of ill at ease.
我有點膈應得慌。
例2: You represent everything wrong with our culture.
你代表了我們所有的文化糟粕。
例3: Yeah, I’m, I... confused about that.
啊!確實,我……我也挺納悶的。
例1 原文出現(xiàn)在芭比和肯到達現(xiàn)實世界之后,周圍人群對兩人的衣著打扮竊竊私語,對此,芭比說出“feel ill at ease”,其本意為“感到不安”,譯者將其譯為“膈應得慌”,不僅符合目的語的表述習慣以及文化背景,還體現(xiàn)了芭比此時心情的尷尬局促,實現(xiàn)了譯文的功能對等。例2 原文直譯為“你代表了我們文化中所有的錯誤”,雖然能夠傳遞基本信息,但無法完全表達出說話人對“芭比”這一角色的批判程度;譯者使用“糟粕”來表達“wrong”,不僅符合目標語言文化習慣,還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厭惡情感。例3 中“confused”的本意為“困惑的”,通??芍弊g為“不解,感到奇怪”等,但該版本譯者選擇“納悶”一詞,既表達了原文中的“無法理解”,又通過使用較為流行的中文表達實現(xiàn)譯文大眾化,符合流媒體平臺受眾的需求,因此實現(xiàn)了功能對等中的詞匯對等。
句法作為句子成分以及結構的體現(xiàn),在英語和中文之間有極大的不同。英語常常要求句子的成分和結構完整、邏輯清晰,句子一般較長;而中文則更加側重語意傳遞,不過分強調(diào)句子的成分和結構,句子表述略簡短,但包含較多的語意。因此,在翻譯英文字幕時,譯者需要著重注意如何在目標語言背景下實現(xiàn)句法功能對等,使目的語觀眾在面對譯文時盡可能體會到原文觀眾對原文句子結構的理解。以下案例中的譯文均實現(xiàn)了句法對等。
例4: I have no difficulty holding both logic/ and feeling at the same time.
同時保持邏輯與情感/對姐來說小事一樁。
例5: Even if-Even if you can’t make it perfect,/ you can make it better.
就——即使不能盡善盡美,/至少可以讓它更好。
電影畫面的切換將例4 原文分割為兩部分,譯文也分為兩部分出現(xiàn)。原文句子以“I”為主語,因此先出現(xiàn)了“I have no difficulty”,并在“holding”的賓語“l(fā)ogic”和“feeling”之間斷句,源語言觀眾對這種句子結構比較熟悉,因此可以快速理解;但是目的語觀眾對這種句法不夠習慣,且短時間內(nèi)切換畫面將導致觀眾無法快速理解。在該例子中,譯者按照中文句法結構調(diào)整原文的句子結構,將主語表述部分放在后面,并使用“姐”來表示“I”,用“小事一樁”表示“have no difficulty”,該斷句不僅完整傳遞了源語言信息,而且符合目標語言的句法習慣,實現(xiàn)了句法對等。例5 中原文句子結構與目的語句子結構并沒有沖突,譯文可以按照原文結構組成;但在句子成分方面,在對話雙方了解信息的情況下,中文通常會選擇省略主語,因此該譯文就省略了“you”這個主語。該譯文實現(xiàn)了語言信息的傳遞,其句法也符合目的語觀眾的語言習慣,實現(xiàn)了句法對等。
篇章對等主要強調(diào)語言在特定語境體現(xiàn)其語意和功能,包括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上下文語境對等對前后劇情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有所要求;情景語境對等則需要譯文符合語言環(huán)境、人物背景,例如旁白可以書面化,但人物對話應盡量口語化;文化語境則需要將原文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符合目的語文化內(nèi)涵的譯文表現(xiàn)出來,從而實現(xiàn)功能對等。
例6: Flat feet!
平腳掌!
Flat.
著地了。
例7:Girls can grow into women,/ who can achieve everything and anything they set their mind to.
待到及笄、花信時/她們就可以實現(xiàn)所有的愿望與抱負。
例8: It’s okay if you’re crying.
男人哭吧不是罪。
例6 兩句話發(fā)生在兩個情節(jié)中,第一句話是芭比給其他芭比展示自己出現(xiàn)問題的腳時,其他芭比在驚懼交加下說出的臺詞。在該情節(jié)的畫面中,芭比抬起腳,并沒有站在地上展示,作者將其譯為“平腳掌”而不是“扁平足”,使該譯文更加符合電影畫面的表現(xiàn):芭比不再是一貫踮腳的狀態(tài)。第二句話則發(fā)生在“怪人芭比”看到脫了鞋子站在地面上的芭比之后說出的,是一句客觀描述,表示芭比不再是時刻用腳尖走路。譯文“著地了”傳遞出來怪人芭比對這一狀況的簡單描述,也符合之前劇情中芭比自己曾說過的“我的腳后跟著地了”,實現(xiàn)了上下文語境的對等。例7 句子作為電影旁白,沒有較為復雜的人設背景,主要是來描述芭比對女性的影響,因此譯者在翻譯時選擇較為書面化的表達,同時使用“及笄”“花信”這些包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詞匯,實現(xiàn)了情景語境以及文化語境的對等。例8 作為芭比安慰肯的一句話,原文如果直譯為“你哭也沒關系”,就不符合原文中芭比對肯表示安慰但有點尷尬的情景;譯者將其譯為“男人哭吧不是罪”,既符合對話發(fā)生的情景,也符合影片作為喜劇的基調(diào),同時該譯文作為一首較為流行的中文歌曲的歌名,符合目的語社會的流行文化,即大眾化,實現(xiàn)了文化語境的對等。
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文學作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差異,而譯者在進行翻譯時,需要考慮到源語言的文化特色,并使用符合目標語言文化特色的譯文來傳遞源語言的語意,從而使譯文體現(xiàn)出源語言的文體、風格以及特色。因此,譯者需要了解源語言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及其語言特點,同時熟練掌握和運用目標語言,才能消除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使譯文能夠向目的語讀者傳遞原文的文體特色以及語意內(nèi)涵。
例9: Good luck in reality.
現(xiàn)實生活行大運哦。
例10: Hey, Barbie. Check me out.
嘿,芭比,看我露一手。
例11: You have to be their mommies/ but not remind them of their mommy.
你要做家里的老媽子/但必須默默無聞。
例9 原文在源語言環(huán)境中是較常使用的語言表達,表示對他人的祝福,而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會在新年使用“新年行大運”這種祝福詞??紤]到源語言文化特色以及電影人物的臺詞,該譯文中的“行大運”契合目的語言文化特色,同時使用“哦”這一語氣詞,符合原文說話者的文體特點,實現(xiàn)了文體對等。例10 中的“check me out”用來表達自信,以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可以翻譯成“看看我”,但該譯文不足以傳遞說話者的自信與自戀的情緒。譯者將該句翻譯為“看我露一手”,既達到了引起注意的目的,又準確地向目的語觀眾傳遞了說話者的自信狀態(tài),符合原文的語言風格。例11 為芭比在現(xiàn)實中的朋友替廣大女性說出來的抱怨話語,其中包含說話人在情緒上的不滿。原文中用“mommy”描述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角色,譯者沒有使用中性詞“媽媽”,而是使用“老媽子”這一具有貶義的詞匯,保留了原句中的比喻修辭,同時傳遞了說話人對婚姻中兩性關系的諷刺情緒,其表述也符合目的語文化背景,整體來講實現(xiàn)了文體對等。
本文以奈達的功能對等論為指導理論,將流媒體平臺奇幻喜劇電影《芭比》的中文字幕作為研究對象,從功能對等論的詞匯、句法、篇章和文體四個對等方面分析了電影字幕譯文。電影字幕作為觀眾獲取電影信息的渠道之一,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引入我國的外國電影,電影字幕的翻譯直接影響觀影者對電影劇情以及思想的理解。功能對等論作為較多考慮目的語讀者的翻譯理論十分契合電影字幕的需求,因此在進行字幕翻譯時,譯者可將功能對等論作為翻譯指導理論,從而實現(xiàn)字幕譯文幫助目的語觀眾理解電影劇情,同時盡量使目的語觀眾體會到源語言觀眾對電影的欣賞過程。隨著不同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增加,電影作品在不同國家之間流行,電影字幕翻譯的相關研究也需要廣大學者共同努力,完善電影字幕翻譯相關理論,從而幫助譯者譯出更具有競爭力的電影字幕,幫助目的語觀眾理解劇情,擴大電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