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朵朵
戲劇表演對演員的生活感悟、演出技巧、藝術修養(yǎng)、舞臺素養(yǎng)等有較高要求。表演者若缺乏生活經驗或表演技藝不佳,則無法精準塑造人物形象,影響戲劇表演效果。因此,戲劇演員應精準把控人物形象表演技巧,并懂得如何進行人物形象塑造,如此方能讓觀眾在觀看演出的過程中獲得啟迪,增強審美感知能力。基于此,本文從語言技巧、動作技巧、行腔技巧、交流技巧四方面分析了戲劇人物形象表演技巧,并從生活體驗、表演技巧和舞臺修養(yǎng)三方面分析了表演者如何塑造戲劇人物形象。
從整個戲劇表演流程來看,表演者需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運用藝術表現(xiàn)力賦予舞臺表演魅力,借助真情實感與高超的技藝完美塑造戲劇人物形象。戲劇演員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應懂得結合生活體驗剖析劇中人物形象,并利用各種表演技巧塑造人物形象,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收獲良好的情感體驗。此外,表演者需關注技藝的提升,不斷實現(xiàn)自我成長,提高表演水平,賦予戲劇表演藝術性,優(yōu)化戲劇表演效果。
在表演實踐中,表演者在掌握人物表演技巧的基礎上,應給予人物形象塑造充分關注,確保能通過人物帶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體現(xiàn)戲劇的主題思想與核心內容,而這恰恰關乎觀眾對戲劇表演的評價。基于此,以下內容分析了戲劇表演與人物形象的關系,分析了表演者應該掌握何種人物形象表演技巧,以及如何進行人物形象塑造。
盡管戲劇表演人物塑造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戲劇中的人物性別、經歷、性格等各有差異,致使同一部戲劇中的不同人物均有獨特的性格特點。因此,戲劇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各有不同。表演者只有充分抓住人物性格特點,方能更好地體現(xiàn)人物特征。在表演前,表演者需做好充分準備,認真研究人物性格特點,從其生活經驗或者劇情中人物設定入手,通過戲劇表演展現(xiàn)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人物性格。
表演者應結合劇情需要,傳遞戲劇思想情感、寓意宗旨,展示劇情中的人物生活狀態(tài)。從表演實踐來看,展現(xiàn)戲劇內容的常見方法即為人物形象塑造。表演者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均會有戲劇特定背景的影子。此外,演員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將戲劇內容精髓展現(xiàn)給觀眾,順利實現(xiàn)戲劇表演的根本目標。
戲劇表演質量與表演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息息相關。為精準塑造劇本中的人物形象,表演者要在舞臺道具、燈光、環(huán)境等外在條件的支持下,采用多樣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此外,表演者需不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表演技能。
在表演前,表演者需做好演出前的準備工作,精準分析劇中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熟練掌握性格化語言,以便精準運用氣息與聲音,實現(xiàn)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從語言要素來看,表演者需保證語言準確性與流暢性,達到引領觀眾,吸引觀眾的目的。為精準把控聲音,表演者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方面,演員要合理把控聲音,結合人物特點、心理特征、劇情需要,合理調整聲音大小,確保觀眾能聽清楚所要表達的內容。此外,表演者要結合劇中人物特征或特定表演場景,適度調整語言節(jié)奏與重音,使語言有輕重緩急之分。另一方面,表演者要精準把控聲調變化。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表演者通過穩(wěn)定把控聲調變化,可賦予戲劇演出情感色彩。而改變語言聲調有利于表演者精準地展示劇本情節(jié)及人物形象。例如,在演出過程中,表演者可通過升調方式表達疑問句,即從最低音調提升到最高音調,并在最高音調處結尾。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表演者需用平直調,即從頭到尾的語調較為平穩(wěn),沒有什么變化。
在進行戲劇表演時,表演者應使肢體動作與真實生活狀態(tài)契合。表演者可實際觀察與體驗生活,了解劇中人物動作特點,并結合表演需要進行動作設計。表演動作只有與實際生活相契合,方能賦予戲劇表演真實性與生動性。為滿足此項表演要求,表演者需不斷積累生活經驗,發(fā)揮想象力,為表演動作注入生活氣息。如在日常生活中,表演者可多觀察、多總結身邊人的行為舉止,分析不同行業(yè)人士動作特點,繼而在表演時精確還原特定人物的動作行為,賦予表演感染力。
行腔技巧多以舞臺獨唱形式體現(xiàn)出來。通過將兩種特別唱腔融合,可將唱腔劃分為常派唱腔與唱腔獨特元素,幫助表演者較好地表達人物情感,呈現(xiàn)人物的思想動態(tài)。在實際表演過程中,板式變化是戲曲表演的常見表現(xiàn),可精準演繹劇中人物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這恰恰成為行腔的獨特之處。因戲曲表演情境不同,所以聲腔旋律與色彩調試形式呈現(xiàn)出差異性。表演者借助聲腔可展現(xiàn)不同的作品以及人物形象,亦可提升自身的整體表演素養(yǎng)。此外,表演者可運用行腔技巧精準地傳達人物情感,展示人物性格。
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演出現(xiàn)場并非一成不變,會涉及多個場景。表演者在表演實踐中要善于觀察與融入周圍環(huán)境,與其他劇中人物進行溝通,這也是部分表演者易忽略的環(huán)節(jié)。例如,部分表演者未及時與觀眾進行適當?shù)慕涣鳎瑢е聼o法與現(xiàn)場觀眾實現(xiàn)情感上的共鳴,或者無法帶動觀眾情緒,啟迪觀眾思考,影響演出效果。
表演者具備豐富的生活體驗是演活人物與精準塑造人物形象的先決條件。從表演實踐來看,雖然部分表演者的表演符合程式標準,但整個表演缺乏感染力與活力,無法帶給觀眾視聽上的審美感受。究其原因,表演者缺乏生活體驗,致使表演過于程式化。表演者需認真揣摩劇情,了解劇中人物的經歷、心理、性格、氣質、思想等,體會人物所處環(huán)境以及情感變化,進而將人物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給觀眾,使觀眾動容。
表演者要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觀察生活,將觀察體驗所得與表演程式融通,賦予舞臺表演活力。表演者只有用生活體驗合理調整表演程式,才能讓觀眾切實地體會到人物的真情實感。例如,有些表演者在表演哭或笑時,說停就停,程式化嚴重,給觀眾一種虛假的感覺。抑或者,部分表演者在了解戲的框架后,按部就班地表演,未投入相應的情感,致使表演過于機械。為了有效規(guī)避以上表演弊端,表演者需在每次表演前歸零,像演新戲一樣投入情感,運用生活經驗與對生活的感悟進行“再體驗”。
第一,表演者要懂得辯證看待藝術與生活。藝術高于生活,藝術是對生活的提煉。因此,生活中的東西并不能與藝術上的東西等同。若戲劇與生活一模一樣,反而有可能體現(xiàn)不出藝術美。在表演中,表演者若將生活中的搖頭晃腦、咧嘴等動作搬上舞臺,則會讓藝術表演失去藝術美感。藝術來源于生活,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要求演員要真,亦不可脫離生活,違背生活??傊?,戲“真”,藝術真,演得“像”,也是藝術像。好的表演應融合藝術與生活,既要符合真實情境下的人物特征,也需要適度運用夸張手法,對人物進行藝術化處理。只有具備豐富的生活體驗,表演者才能借助合理的表演技巧對人物進行塑造。
第二,表演者要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表演者拿到劇本后,在導演創(chuàng)作劇本的基礎上,也需要結合自身體驗以及對人物的分析與把控等,對劇本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表演者在深度研究劇本后,要反復推敲,理解劇中人物,確定表演主題,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度加工與完善。在琢磨劇本的過程中,表演者要審視自己的每個想法、每次交流、每句臺詞、每個動作,判定表演元素是否源于生活,是否對生活進行了藝術化處理。此外,表演者要合理利用自身的藝術積累,力爭實現(xiàn)融會貫通,即將積累的生活經驗與藝術表現(xiàn)融入角色的言談舉止中。
第三,表演者要理順劇本情理。表演者在具備較好藝術素養(yǎng)的基礎上,應懂得運用自身積累的表演經驗對劇本進行解讀,并發(fā)表自身見解,確保劇本符合情理,領悟到劇本主題思想。表演者若缺乏生活積累或者必要的表演素養(yǎng)、表演知識與技能等,則演不活人物。反之,具備較高舞臺修養(yǎng)的表演者則可以運用表演經驗與生活感悟演活劇本,演活人物。
第四,表演者要會做戲。在戲劇表演中,表演者要具備會做戲的技巧,即藝術技巧。以小品表演為例,表演多被細化為動作與語言。動作又被細化為外部動作與內部動作。外部動作包含形體、肢體動作,內部動作多以心理活動呈現(xiàn)。在舞臺表演中,表演者若只做外部動作,則會顯得表演虛假。外部動作是人物內心情緒的外化。例如,人們悲傷時不會有蹦蹦跳跳的動作。因此,人物情緒不同,做出的動作也會不同。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形體動作,表演者需接受專業(yè)訓練與實踐,確保形體動作能結合劇情、人物情緒等一氣呵成,不存在表演痕跡。舞臺語言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語言,為了符合劇情需要,在部分表演時段,表演者需要小聲說話,但又需保證觀眾聽得到。此時,表演者就需對語言進行藝術加工,合理處理語言重音、停頓、語調。這對表演者藝術素養(yǎng)、技能技巧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表演者精準把控人物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不可隨意停頓,保證表演的生動性。
一是要傳承傳統(tǒng)優(yōu)秀的表演技藝,即在接受傳統(tǒng)演技的基礎上,把老前輩留下來的表演程式傳承下去,做到學好會用。二是要懂得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分析劇中人物的生活依據(jù),賦予人物形象生活氣息與鮮活性。三是在傳承基礎上求發(fā)展。表演者要富有創(chuàng)造性,可結合傳統(tǒng)美學規(guī)律,創(chuàng)新表演程式。
表演者可立足劇目,合理把控角色表演分寸,有效區(qū)分含蓄與奔放的界限。例如,在欣賞戲劇時,觀眾發(fā)現(xiàn)部分表演者表演太過,無法有效把控表演分寸,讓人覺得不適,容易跳戲。因此,表演者需把控好表演分寸,可在演出前有序開展準備工作,充分解讀劇目中人物情感,積極參與實戰(zhàn)演練,防止在表演過程中手忙腳亂。此外,表演者需合理調整氣息,結合角色心理活動、思想情感等,科學把控表演分寸,切勿矯揉造作,防止演出失去審美價值。
一是需細致剖析劇本與人物。表演者在全面分析與研究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可收集與人物形象相關的年齡、性別、身份、所處環(huán)境、經歷、思想情感等各項信息。表演者通過整合信息,深入角色,可與角色實現(xiàn)交融,為塑造角色提供信息支撐。
二是可積極體驗角色。通過體驗角色,演員可在心中樹立角色形象,深度理解角色特征,并與生活中的素材相融合,認真揣摩與表現(xiàn)內心活動,更好地展現(xiàn)人物形象。
三是進行角色形象演練。在演練過程中,表演者可進一步感知角色內心,并將感知到的內心與情感與自身生活體驗相結合,實現(xiàn)與角色的深度交流,進而更好地表現(xiàn)角色形象特征。
綜上所述,好的戲劇演員既需具備豐富的生活體驗,也應熟知表演技巧,擁有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與舞臺修養(yǎng),繼而精準塑造人物形象,將人物以飽滿、真實的形態(tài)呈現(xiàn)給觀眾,賦予舞臺表演感染力,努力與觀眾實現(xiàn)情感上的共鳴,豐富觀眾的審美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