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楊東輝,郭霞,劉顥,徐曉莉,王秉新*
(1.河南省鄲城縣城關衛(wèi)生院內(nèi)一科,河南 鄲城 477150;2.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冠心病臨床治療目前主要是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點,但患者術后存在亞急性血栓風險,因此術后需服用抗凝藥物[1]。阿司匹林能夠降低環(huán)氧合酶活性,起到抑制血管收縮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有效預防血栓,但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單一用藥存在局限性[2]。氯吡格雷可選擇性抑制ADP 和血小板受體結合,進而改善其心功能及機體炎性因子水平[3]。本研究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聯(lián)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7 年3 月—2022 年3 月就診的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80 例患者開展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精神意識正常;②均順利完成介入術治療。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術中橈動脈痙攣嚴重或半身狹窄、鈣化者;③惡性腫瘤者;④患有嚴重肝、腎等疾病;⑤藥物過敏者;⑥患者信息資料丟失無法進行統(tǒng)計。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服用阿司匹林(生產(chǎn)廠家:河北瑞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209)治療,首次為300 mg/d,次日起100 mg/d,1 次/d,共治療1 個月;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用氯吡格雷(生產(chǎn)廠家: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治療,口服用藥,75 mg/次,1 次/d,共治療1 個月。
①治療效果:若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心功能恢復正常則為顯效;當患者臨床各項癥狀有所改善,心功能恢復明顯,且心電圖改善則為有效;若未達到以上標準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心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輸出量(CO)、心臟每搏輸出量(SV)、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DD)。③炎性因子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hs-CRP)水平。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LVEF、CO、SV 水平高于對照組,而LVDD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s)
注:①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LVEF(%)CO(L/min)SV(ml)LVD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56.35±2.72 65.25±2.51①3.55±0.64 5.38±0.75①55.42±4.91 72.25±4.73①54.02±5.28 46.17±5.75①對照組 40 56.78±2.86 60.62±2.11①3.68±0.56 4.33±0.25①55.35±4.03 64.25±4.21①54.17±5.15 51.19±5.44①t 值 0.689 8.930 0.967 8.400 0.070 7.990 0.129 4.010 P 值 0.593 0.000 0.337 0.000 0.945 0.000 0.898 0.000
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6、hs-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①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TNF-α(pg/ml)IL-6(pg/ml)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942.35±26.16 837.59±25.51①34.25±3.64 24.81±3.97①11.45±1.36 7.91±1.84①對照組 40 942.16±22.32 896.42±24.26①33.97±3.56 28.56±3.42①11.53±1.27 9.12±1.41①t 值 0.035 10.569 0.348 4.563 0.272 3.301 P 值 0.972 0.000 0.729 0.000 0.786 0.00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司匹林應用于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可獲確切療效。分析可知,阿司匹林作為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其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楊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釋放反應、白色血栓及紅色血栓形成,有效預防動脈內(nèi)的血栓形成,具有消炎、退熱的作用,廣泛用于心肌梗死、冠心病和心絞痛等疾病的治療當中;而氯吡格雷是一種ADP 受體阻斷劑,能夠與血小板膜上ADP 受體結合,發(fā)揮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4]。因此,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療效倍增,見效快,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LVEF、CO、SV 水平高于對照組,而LVDD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觀察組采取聯(lián)合用藥可改善其心功能,利于預后。分析可知,阿司匹林藥物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血管的微循環(huán)及血流灌注,避免了心肌進行性損傷,起到了較好的抗血栓效果[5]。在此基礎上聯(lián)用氯吡格雷藥物可產(chǎn)生協(xié)同性,對腺苷的再攝取產(chǎn)生抑制效果,促使血液循環(huán)中的腺苷水平得以提升,而腺苷具有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抑制炎癥反應、增強抗血小板作用以及保護心肌的效果[6],故心功能改善明顯。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6、hs-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相比于單一用藥治療,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司匹林聯(lián)合用藥效果更好,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利于疾病恢復。分析可知,阿司匹林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具有解熱、鎮(zhèn)痛等效果,可發(fā)揮較好的抗炎作用,雖氯吡格雷自身無抗炎作用,但是通過抑制血小板活化、減少血漿可發(fā)揮較好的抗炎效果[7],而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能夠降低機體內(nèi)的TNF-α、IL-6、hs-CRP 炎性因子水平,從而抑制機體炎癥反應,優(yōu)化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