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彩斌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4)
心血管介入治療在臨床較為常用,其具有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在臨床診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近些年來,影像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碘對比劑在臨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雖然碘對比劑有利于提升心血管介入術治療的成功率,但其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反應也不容忽視,如何減少碘對比劑不良反應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2]。臨床研究表明,在心血管介入治療期間,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避免發(fā)生碘對比劑不良影響[3]。常規(guī)護理既往在臨床廣泛應用,但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的效果不理想。綜合護理通過綜合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提供全面、整體的護理措施,目前已在臨床廣泛應用[4]。鑒于此,本文將92例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為例進行分析,探討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對象 此次研究開展時間在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入院,試驗對象是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入選患者共92例,按照隨機抽取雙色球方式分為兩組,每組例數為46例。試驗組中男患者27例(占比58.70%)、女患者19例(占比41.30%);年齡在41~78歲,平均(59.63±10.24)歲。對照組中男患者28例(占比60.87%)、女患者18例(占比39.13%);年齡在41~77歲,平均(59.75±10.32)歲。對比兩組性別例數、年齡范圍及疾病類型的分布情況,P>0.05。
納入標準:①均為冠心病患者,行冠狀動脈造影病變血管狹窄>70%,行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②年齡>18歲。③符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指征。④心功能分級為Ⅱ級~Ⅲ級,符合《經動脈心血管介入診治中含碘對比劑相關不良反應防治的中國專家共識(2021)》[5]中心血管介入治療指征。⑤均同意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療者。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植入心臟起搏器治療史。②并發(fā)嚴重心律失?;驉盒阅[瘤疾病者。③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④患者的肝腎等臟器組織存在嚴重功能不全。⑤精神異?;虼嬖跍贤ㄕ系K,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⑥治療中途退出研究者。⑦病歷資料不齊全者。
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所有調查對象的臨床資料遞交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獲得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開展常規(guī)護理,具體內容包括常規(guī)宣教、病情監(jiān)測、術前訪視、術后常規(guī)宣教、康復訓練等。
1.2.2 試驗組 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為:
1.2.2.1 術前篩查碘對比劑過敏的高危因素 手術前1 d,護理人員需要詳細評估患者的各項信息,了解病情以及患者皮膚情況(提前了解是否有蕁麻疹、濕疹等皮膚?。┮悦鈱⑿g前存在的皮膚問題誤以為過敏反應,詳細查閱其各項檢查資料及病歷資料;同時,做好術前訪視,更好地了解其病史、用藥史、檢查史以及過敏史,仔細詢問其是否存在碘對比劑過敏史;此外,還需要仔細評估患者的體征(如呼吸、心率、血壓等)、臨床表現及情緒變化情況,為后續(xù)診斷點碘對比劑不良反應提供依據。
1.2.2.2 術前健康宣教 入院后,通過口頭宣教、發(fā)放圖片等方法向患者科普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流程,告知心血管介入治療的作用、方法、術中配合要點、術后注意事項及可能會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著重強調手術治療對病情控制的積極作用,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療的配合度。
1.2.2.3 術前情緒干預 由于大部分患者對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缺乏足夠了解,當對其注射碘對比劑時,導致其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注意言語溫柔,拉近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距離;評估其心理變化歷程,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情緒疏導方案。引導患者訴說內心的真實感受,發(fā)泄心中的苦悶,盡量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心理安撫。向患者介紹本院強大的醫(yī)療團隊以及同科室治療成功的病例,提高治療信心;組織病友交流會,鼓勵患者與患者互相交流,分享治療經驗,共同加油;引導患者學習轉移注意力法,避免其長時間陷入負面情緒中,并通過深呼吸放松身體,在心血管介入治療期間維持平和的心態(tài)。
1.2.2.4 術前準備 ①在注射碘對比劑前2 d,需要暫停使用一切可能損傷腎功能的藥物。②目前多數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以橈動脈入路,術前通過Allen試驗提前評估介入術中穿刺的橈動脈血管,在其對側預留好靜脈留置針,以便術前6~12 h開始水化,給予患者靜脈滴注0.9%氯化鈉溶液[1.0~1.5 mL/(kg·h)],若是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情況,護理人員需嚴格控制其滴注速度,避免滴注時間過快而影響其心臟功能。對于當日急診手術,無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手術前3 h還需靜脈滴注0.9%氯化鈉溶液[3.0 mL/(kg·h)]。③既往存在碘對比劑過敏史的患者,在開始手術前需要使用10~20 mg的地塞米松等抗過敏藥物,并選擇其他類型的碘對比劑,降低再次過敏反應的發(fā)生。④若是患者術前存在饑餓感,可少量進食,或為其靜脈注射40 mL的50%葡萄糖液。⑤碘對比劑放置在37 ℃的恒溫箱內,將藥液加熱,臨用前再取出,保證藥液溫度。
1.2.2.5 術中護理 ①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保證水化的靜脈通路順暢,與其交流緩解緊張、害怕等負面情緒;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濕度適宜,溫度設為22~26 ℃,濕度控制在40%~60%。②做好保溫護理,采用三段被遮住顯露部位,根據天氣同時結合患者感受,可在DSA床上放置一次性加熱毯,給予保暖;使用加熱的消毒液消毒,避免發(fā)生寒戰(zhàn)、發(fā)冷等癥狀,提高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概率。碘對比劑注射過程中觀察患者的體征,一旦發(fā)生異常情況需要立即停止注射并進行處理。③術中術者推注碘對比劑時評估介入術中穿刺血管,防止發(fā)生對比劑外滲癥狀。④若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射前告知患者身上會有一過性發(fā)熱的感覺,屬于正?,F象,同時觀察心電監(jiān)護的壓力曲線及心律,異常時,需立即停止注射,尋找原因并及時處理。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等體征,觀察其面部表情、意識等,并叮囑患者及時表達不適。一旦患者發(fā)生不適癥狀,需立即通知醫(yī)師,并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處理,減輕其不適感受。
1.2.2.6 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仔細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病情的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癥狀需立即報告醫(yī)師并進行搶救。使用碘對比劑后,患者需要繼續(xù)接受水化至術后12~24 h,尿量維持在每小時75~125 mL,但是對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嚴格把控輸液速度;手術后第2天到病房進行訪視,詢問患者皮膚情況,了解是否存在遲發(fā)過敏反應,在患者各項體征穩(wěn)定后,協(xié)助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之后開展有氧運動(太極拳、廣場舞、騎車等)和抗阻運動(仰臥起坐、啞鈴、沙袋等),運動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
1.3 觀察指標 生理、心理應激狀態(tài),檢測方法:通過心電監(jiān)護分別監(jiān)測并記錄患者入介入手術室注射碘對比劑前,與術中注射碘對比劑后兩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和收縮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患者相關指標數據,使用SPSS2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別進行t檢驗法、卡方(χ2)檢驗法,當所計算出的P<0.05時則表示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碘對比劑注射前,在心率、舒張壓與收縮壓上,兩組的數據較為相似,對比差異不大(P>0.05)。碘對比劑注射后,兩組的心率、舒張壓及收縮壓均增加,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生理應激狀態(tài)對比()
表1 兩組的生理應激狀態(tài)對比()
心血管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多見于中老年群體,隨著老年人口和數量的增多,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且患病群體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6]。目前,臨床對心血管疾病多采取心血管介入術治療,在DSA等影像學設備的引導下,通過導管及其他介入器械將特定耗材送達并干預病變部位,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7]。心血管介入治療屬于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碘對比劑是其常用的對比劑,有利于提升局部組織的對比度,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參考[8]。然而,患者注射碘對比劑后,容易出現惡心嘔吐、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增加患者的不適感受,這大大降低了治療配合度,最終影響心血管介入治療的預后結局[9]。故在心血管介入治療期間,做好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
既往臨床對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主要采取常規(guī)護理,其僅提供常規(guī)宣教、病情監(jiān)測、碘過敏試驗,沒有關注其身心狀態(tài),未提供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預防方案,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10]。綜合護理是臨床常用的護理模式,通過評估其實際情況,全面篩查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減少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1]。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綜合護理具備科學性、整體性、全面性等特點,注重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精神等,為其提供術前、術中及術后3個方面的護理服務,保證心血管介入治療的順利完成[12]。此次研究發(fā)現,試驗組經綜合護理干預后,其生理、心理應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綜合護理的干預效果良好,有利于減輕應激反應。究其原因可能是,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僅提供基礎護理服務,未重視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預防,綜合護理更加符合現代化醫(yī)學模式,其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及身體狀況,為其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方案[13]。通過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用藥史、過敏史、臨床癥狀及心理狀態(tài)等,明確碘對比劑過敏的高危因素,從而在后續(xù)治療中關注高危因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4]。通過制定術前不良反應預防措施,全面綜合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在注射前停止使用可能損傷腎功能的藥物,選擇合適的碘對比劑,嚴格把控輸注速度,從而保證碘對比劑的安全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5]。另外,通過水化治療可以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促使手術順利完成,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出院。王雯和馬紅娟[16]在一項研究中發(fā)現,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效果良好,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快術后康復速度,這表明綜合護理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療的安全性。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較,綜合護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不斷滿足其護理需求,提高干預效果[17]。綜合護理加強健康宣教,通過口頭講解等方法向患者科普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流程,介紹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等,著重強調手術治療對病情控制的積極作用,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療的配合度;加強情緒干預,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情緒宣泄法、列舉本院治療成功案例、組織病友交流會、轉移注意力法等方法對其進行心理安撫,有利于舒緩其負面情緒,促使其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心血管介入治療,保證手術順利完成,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療的風險,提高手術效果[18]。綜合護理不僅注重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預防干預,還重視運動鍛煉,引導患者早日下床鍛煉,堅持有氧運動、抗阻運動等,不斷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與心臟功能的貯量,降低心肌組織的耗氧量,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加快術后康復速度,促使患者對此次護理服務更加滿意[19]。綜合護理通過術前、術中及術后一系列護理措施,有利于促使手術順利完成,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促使其早日康復出院。
綜上所述,針對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干預效果確切,有利于減少碘對比劑引起的生理應激狀態(tài)的發(fā)生,減輕生理及心理應激引起心率、血壓變化的狀態(tài),提高遵醫(yī)行為,值得臨床加大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