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大連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集團)小兒綜合內科門診,遼寧 大連 116037)
兒科門診輸液是醫(yī)療工作的第一線,小孩生病情況下很多家屬陪伴在旁,小兒抵觸、抗拒情緒明顯,家屬焦慮、抑郁心理強烈,都會影響輸液治療工作的開展情況[1]。結合門診輸液護理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小兒的疼痛感主訴強烈、心理負擔較重,均會影響輸液治療的依從性、安全性以及效果[2]。所以,加強門診輸液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3]?;诖?,本文就我院門診輸液患兒為例,評價人文關懷+綜合護理干預對患兒疼痛、心理狀況等方面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200例研究對象就診時間為2019年至2020年,均為輸液治療小兒。納入標準:①獲得小兒家屬知情同意,監(jiān)護人具備配合能力。②小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③小兒均為慢性疾病。④基線資料完整[4]。排除標準:患有皮膚疾病、重癥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的患兒[5]。對200例患兒進行分組護理對比,每組各100例。對照組:男60例、女40例;患兒年齡2~12歲,平均年齡(7.50±3.50)歲。觀察組:男56例、女44例;患兒年齡1~12歲,平均年齡(7.80±3.20)歲。兩組小兒組間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兒常規(guī)護理。予以本組輸液患兒輸液前準備、輸液注意事項告知、輸液后按壓等護理。
1.2.2 觀察組 給予患兒人文關懷聯(lián)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2.1 人文關懷護理 重視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理念培養(yǎng),院方、護士站加強護理人員專業(yè)知識、溝通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要求護理人員掌握無痛注射技術,做好穿刺前準備,扎止血帶不宜過久、過緊,不影響輸液治療的同時盡量維持患兒舒適體位,穿刺選擇血管粗直、彈性好且充盈的手背靜脈。選擇好血管后快速進針直刺血管,以減輕患兒疼痛。患兒與家屬于門診部靜脈輸液時,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有效溝通,溝通中根據(jù)其理解能力介紹疾病知識,告知日常生活中飲食、運動等相關注意事項,從多角度并以多形式予以患兒關心,予以家屬情緒安撫,以拉近與患兒、家屬之間的關系,提高其配合程度與依賴程度[6-8]。
1.2.2.2 綜合護理干預 改善注射室環(huán)境,陌生的環(huán)境導致患兒有明顯的身心負擔,為了穩(wěn)定患兒情緒、提高舒適度,可以根據(jù)患兒的年齡段特點、喜好等改變傳統(tǒng)注射室裝修形式,墻面、地面裝飾卡通形象、色調柔和,輸液室播放動畫片,以放松患兒輸液過程、轉移注意力;建立良好注射氛圍,患兒心理易受環(huán)境影響,可以通過為其建立輕松愉快的注射氛圍,達到減少哭鬧、增加依從性等效果,以勇敢的孩子作表率樹立榜樣作用,調動患兒參與的積極性;患兒心理干預,根據(jù)患兒不同心理反應進行護理干預,緊張型患兒有神情膽怯、臉紅等表現(xiàn),護士親切與患兒交流緩解緊張氣氛,以微笑感染患兒,恐懼型患兒有哭泣、退縮行為等表現(xiàn),以鼓勵、安慰性語言緩解患兒的情緒,抗拒型患兒有哭鬧、掙扎等表現(xiàn),護理人員可以以其他小朋友作榜樣予以患兒安慰、鼓勵[9]。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門診輸液患兒的護理效果,包括疼痛評分、心理狀態(tài)評分、護理滿意度、風險發(fā)生情況。
1.4 觀察指標評分標準 以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兒的心理狀況[10]。以中文版兒童疼痛行為量表FLACC評估患兒的疼痛狀況,包括面部表情(faces)、腿步活動(legs)、體位(activity)、哭鬧(cry)以及可安慰度(consolability)[11]。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處理 門診輸液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風險發(fā)生率(計數(shù)資料)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以χ2值檢驗;SAS、SDS、FLACC評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Mean Value)±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的形式描述,以t值檢驗。P值小于0.05情況下,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2.1 計數(shù)資料分析 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門診輸液患兒的風險發(fā)生率情況與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見表1。經(jīng)統(tǒng)計學計算,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門診輸液患兒組間計數(shù)資料分析[n(%)]
2.2 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門診輸液患兒的SAS、SDS情緒評分情況見表2。經(jīng)統(tǒng)計學計算,觀察組患兒SAS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門診輸液患兒組間心理狀況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門診輸液患兒組間心理狀況評分對比(分,)
2.3 疼痛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門診輸液患兒的疼痛評分情況見表3。經(jīng)統(tǒng)計學計算,觀察組患兒面部表情、腿步活動、體位、哭鬧、可安慰度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門診輸液患兒組間疼痛狀況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門診輸液患兒組間疼痛狀況評分對比(分,)
靜脈輸液是常用治療方式,治療藥物、電解質等直接送入靜脈迅速補充機體所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機體狀態(tài)、癥狀體征[12-14]。小兒是輸液治療的特殊群體,基于小兒膽小、疼痛敏感度高、自控能力差、配合能力差等特點,導致小兒輸液治療不依從、輸液期間脫管、留置針堵塞等問題,增加了穿刺、輸液治療難度[15]。所以,要求在整合護理經(jīng)驗的基礎上優(yōu)化、細化護理工作,以滿足小兒的輸液治療需求,提高小兒輸液依從性、安全性、效果[16-18]。人文關懷體現(xiàn)的是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進一步優(yōu)化護理工作,以滿足患者與家屬的護理需求,成功建立彼此和諧的護患關系,確保輸液治療工作的有效開展[19]。綜合護理干預通過改善注射室的環(huán)境,放松患兒輸液過程中的緊張情緒,轉移注意力、減少哭鬧、增加依從性,通過心理干預可以提高小兒穿刺、輸液的依從行為,進而提高小兒的身體舒適度[20-22]。通過落實人文關懷與綜合護理干預,在提升了護理人員護理能力的基礎上有效滿足了患兒與家屬的護理需求,構建了和諧的護患關系,減輕了患兒的心理負擔與疼痛感,提高了小兒輸液的安全性,促進小兒輸液治療預后[13]。有研究指出,小兒靜脈輸液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助于降低患兒哭鬧、不良輸液事件,滿足患兒家屬護理服務需求,護理滿意度高[23-24]。
本文結果與李亞琴和陳進清[25]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輸液患兒的面部表情、腿部活動、體位、哭鬧、可安慰性疼痛評分更低(P<0.05),穿刺依從性更高(P<0.05)。
綜上所述,門診患兒輸液過程中加強人文關懷與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減輕患兒的心理負擔、疼痛感,提高了輸液治療的安全性,促進治療預后,獲得家屬的理解、配合,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