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志科,吳文明,田曉光
(黃河交通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河南 焦作 454950)
材料性能對零件成形性之間的對應關系是開展零件設計的重要參考,也是汽車設計和材料廠商的共同追尋的目標,目前還缺乏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零件設計過程的依據(jù)主要是材料的各種基本性能,缺乏系統(tǒng)的評價,往往需要多輪次的優(yōu)化設計,才能達到最后的設計目標[1]。因此,通過對材料基本性能和零件加工過程影響因素的研究,建立系統(tǒng)的材料性能對成形性能影響評價體系,對于指導零件選材和新材料研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nèi)外學者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文獻[2]分析材料的強度指標對加工過程的影響,通過多輪次優(yōu)化設計,獲得與零件的對應關系用以指導選材;文獻[3]以汽車零件不同的性能需求為目標,對不同的材料性能需求進行對比分析,以獲取對應的選擇依據(jù);文獻[4]基于成形分析模型,分析不同的材料參數(shù)單獨變化對成形性能的影響,以此獲取最優(yōu)設計;文獻[5]分析材料性能的變化對零件性能的影響,尤其是成形性能的影響,以獲取最優(yōu)的性能設計結果。
對影響汽車零件成形性能的因素進行分析,對性能指標進行無量綱處理,建立定量和定性兩種處理方案;基于模糊分析方法,確定權重、建立備擇集、建立綜合評價函數(shù),最終建立成形性綜合評價模型;選取車門內(nèi)板作為研究對象,選用St12材料,進行成形性綜合評價;基于此對實際沖壓開裂車門進行材料成形性評價,對部分指標進行優(yōu)化,再次進行評價,并對比優(yōu)化前后的沖壓結果,以檢驗綜合評價模型的可靠性。
影響材料成形性能的因素可歸為外部因素和內(nèi)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與制造過程相關的因素,如沖模速度、模具外形和潤滑摩擦等;內(nèi)部因素主要是材料性能參數(shù)[6]。在工藝條件等外部因素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成形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內(nèi)部因素,即材料參數(shù)。
指標可分為基本值和模擬值,前者是對材料本身特性的反映,它取決于材料產(chǎn)生過程的冶金因素;后者是對材料在某種變形條件下成形性能的反映,與具體的變形工藝相關[7]。在能夠表征板材成形性能的諸多指標中,可以實測的性能指標許用值有:硬化指數(shù)n值,塑性應變比r值,屈強比σs/σb和延伸率δ等。汽車覆蓋件用鋼板的成形性能評價指標,如圖1所示。
圖1 汽車鋼板成形性能評價指標Fig.1 Form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of Automobile Steel Sheet
評價指標量綱不統(tǒng)一,無法直接進行對比,因此,需要首先進行無量綱化處理[8]。
2.1.1 定性指標處理
主要涉及一些無法進行量化的指標,如組織、織構等,可以根據(jù)測試標準進行等級劃分,分別予以賦值,如表1所示。
表1 等級與分值對應結果Tab.1 Corresponding Results of Grade and Score
2.1.2 定量指標處理
已經(jīng)量化的指標,由于相互之間的計算方法和測試標準的不同,差異較大,對此需要進行無量綱化處理[9],方法如下:
假設指標為xj(j=1,2,……,m),數(shù)量較大,與其對應的量化值可寫作{xij|i=1,2,Λ,n;j=1,2,Λm}。
標準化的處理為:
上述定性分等和無量綱化的處理方式都很好地消除了指標的具體數(shù)值對于評價結果的影響,將所有指標數(shù)值鎖定在(0~1)的范圍內(nèi),使指標間具有了可比性。
2.2.1 建立備擇集
對于不同的汽車覆蓋件,其所選材料的種類也不同,所以對于不同材料其備擇集的意義也不盡相同。這里針對駕駛室覆蓋件選材的規(guī)律性,將對牌號為St12~St15 的材料進行評價,為簡化模糊綜合評價工作,在評價時,把模糊的備擇集V劃分為五個評價等級,即V={v1,v2,v3,v4,v5}={[0.95,1]、[0.8,0.95]、[0.6,0.8]、[0.4,0.6]、[0,0.4]}。其對應的備擇集的意義,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牌號材料對應備擇集意義Tab.2 Significance of Alternative Sets for Different Brands of Materials
2.2.2 綜合評價函數(shù)建立
根據(jù)不同的實際問題,綜合評價對應不用的模型,這里選用加權平均型,其適用于兼顧考慮整體因素的綜合評價[10],模型寫作:
所建立的模型精確度比較高,對指標進行加權平均,則可得綜合評價函數(shù)的總值:
利用式(10)即可對零件的成形結果可靠性進行評價分析。
所研究的車門選取的材料為St12,基本材料性能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試驗鋼的力學性能Tab.3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est Steel
非金屬夾雜物有降低鋼板韌性的作用,其嚴重性視夾雜物的大小和數(shù)量而定,而不是看其化物成分如何,因為所有夾雜物都是硬而脆的物質,韌性差,不能傳力,受力時首先產(chǎn)生裂紋。非金屬夾雜物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夾雜物圖像及等級Fig.2 Inclusion Image and Grade
由圖可知,非金屬夾雜物等級同屬于D1級,在A(硫化物)、C(硅酸鹽)、D(球類氧化物)類夾雜物等級相同為0.5,Ds(單顆粒球狀)類夾雜物等級為1。
厚度分別為1mm、2mm 兩種鋼板沿α和γ取向線密度分布對比,如圖3所示。
圖3 鋼板織構沿α及γ取向線密度分布Fig.3 Texture of Steel Plate α and γ Orientation Linear Density Distribution
由圖可知,1mm材料有很強的γ織構,但γ線中{111}<011>織構明顯強于{111}<211>織構,且α線中{110}<110>織構相對較強。2mm 材料有較明顯的γ織構,{112}<110>織構相對較強,γ線中{111}<011>織構強度高于{111}<211>織構。總之,各規(guī)格冷軋薄板的有利織構{111}<110>均為最強。
3.1.1 定性指標處理
(1)非金屬夾雜物
根據(jù)標準進行測試,測試結果無量化處理,而后獲得凈度級別,可寫作:
式中:fi—權重因數(shù);n—i級別的視場數(shù);S—試樣的總檢驗面積,mm2。
試驗得出材料的純凈度級別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利用式(2)采用極值法處理得:
(2)織構
從織構試驗結果圖2(b)可以看出,γ纖維織構特征明顯,取向函數(shù)值均約在8以上,有利織構{111}取向函數(shù)值,如表4所示。
表4 γ取向線函數(shù)值Tab.4 γ Orientation Line Function Value
利用式(2)采用極值法處理得:
3.1.2 定量指標處理
采用極值法,結合表3的試驗結果,利用式(2)進行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定量指標計算結果Tab.5 Calculation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Indexes
最終得到各個指標的計算分值為:
u=(0.8696,0.8000,0.8571,0.8400,0.7800,0.9405,0.6596,0.7468,0.8889,0.8702,0.8235,0.7734)
3.2.1 權重的確定
(1)建立模糊判斷矩陣
對各指標間重要度進行比較,按照式(9)進行評分,從而建立各因素的模糊判斷矩陣為:
(2)建立模糊一致矩陣
根據(jù)式(11)、(12)建立一致矩陣:
(3)權重計算
根據(jù)式(13)進行歸一化,得到權重為:
W=[0.0859,0.0859,0.0912,0.0859,0.0912,0.0912,0.0702,0.0807,0.0754,0.0811,0.0702,0.0912]
3.2.2 綜合評價函數(shù)建立根據(jù)式(16)獲得評價的總值為:
所以,對于汽車門板的沖壓成形,牌號為St12 的材料經(jīng)過本方法計算,根據(jù)表2中的判定依據(jù),沖壓結果評判為“安全”。
根據(jù)評價模型,針對車門內(nèi)板,分析成形安全裕度與其影響因素的關系曲面云圖,對材料性能做了相應地調(diào)整。原材料判斷結果為危險,實際沖壓中出現(xiàn)了開裂問題。此類零件的應變對r值更為敏感,適當調(diào)高材料的r值,重新進行判定結果為安全。材料性能優(yōu)化后,對零件進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獲得零件的減薄云圖,如圖4所示。
圖4 門內(nèi)板仿真減薄云圖Fig.4 The Simulated Thinning Cloud Map of the Door Inner Panel
由圖可知,門內(nèi)板整體成形性能良好,未出現(xiàn)開裂等問題,最大減薄率控制在了23%以下,滿足主機廠要求。進行沖壓生產(chǎn),前后對比,如圖5(a)所示。利用Argus網(wǎng)格應變測量分析系統(tǒng),對危險區(qū)域的成形極限圖進行測試結果,如圖5(b)所示。
圖5 門內(nèi)板零件沖壓分析Fig.5 Stamping Analysis of Door Inner Plate Parts
由沖壓結果可知,原來的開裂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對原沖壓開裂位置的安全裕度進行測試可知,危險區(qū)域的安全裕度也遠在10%以上,滿足在當前工藝下的生產(chǎn)要求。同時,表明材料評價模型的可靠性,為此類問題解決提供參考。
(1)對成形性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析,采用極值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所有指標數(shù)值鎖定在(0~1)的范圍內(nèi),使指標間具有可比性;(2)對于所研究的車門內(nèi)板沖壓成形,選用St12的材料,經(jīng)過綜合評價分析,沖壓結果評判為“安全”;(3)經(jīng)過優(yōu)化,門內(nèi)板整體成形性能良好,原來的開裂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最大減薄率控制在了23%以下,滿足主機廠要求;危險區(qū)域的安全裕度也遠在10%以上,滿足在當前工藝下的生產(chǎn)要求;(4)分析結果表明材料評價模型的可靠性,為此類問題解決提供參考;使用模糊層次分析法來求取各指標值的權重,并且使用模糊綜合評價獲得材料的成形性能決策參數(shù),可以作為汽車用鋼新產(chǎn)品開發(fā)和性能評價的依據(jù)。